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摘 要] 嵩山作为中华五岳之一,以“天地之中”的独特地位享誉全国。嵩山是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内涵深远,具有极强的开发优势。但在实际的开发中并没有充分发掘利用,本文在分析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目前的开发问题提出意见,并就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有意义的见解。
[关键词] 嵩山 宗教文化 旅游资源
宗教旅游本是以朝拜求法为目的一种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宗教信众进香、拜佛、朝圣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市场,独特的宗教建筑、雕塑、服饰、活动氛围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众的普通游客。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前景良好的,既有广泛群众基础,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新型专项文化旅游产品。
嵩山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以其丰富的文物古迹文明于世,尤其是作为全国少有的三教荟萃之地,悠久的宗教文化、丰富的宗教建筑、神秘的宗教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因此,在开发中再重力打造宗教文化旅游这一品牌,对促进整个嵩山地区旅游业更深更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1、佛道儒俱全,三教荟萃;
嵩山地区宗教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最让人叫绝的是佛道儒三教俱全。首先是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资源;少林寺因位于嵩山少室山的丛林中而得名,被称为中国禅宗祖庭,早在北魏年间就已创建,寺中至今仍保存有众多的石刻作品、雄伟的塔林、经典的建筑、名贵的壁画等。其次是以中岳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资源;中岳庙位于嵩山黄盖峰下,前身为秦汉时的太室祠,现庙制基本上保持着清代以后重修的规模,共占地十多万平方米,十一进院落,有400多间楼阁殿台廊等建筑。第三是以嵩阳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书院位于嵩山太室山峻极峰下,前身是创建于北魏年间的嵩阳寺,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时更名为嵩阳书院,院中生徒长达数百人,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颐兄弟等都曾在此讲学,因此名噪一时。
2、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嵩山地区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在数量上丰富,在质量上也备受褒扬,众多文化对外影响深远。少林寺被尊为禅宗祖庭,而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它所传承的“禅”“武”双修,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禅宗提倡一种安心静虑的修行方法,直指人心,认为“平常心是道”;除修习“禅”以外,用于强身健体的“武”更是融合各大武术门派之长,形成名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道教中篙山为神仙洞府所在地和道士修行佳处,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六洞天。嵩岳庙前
的太室阙,与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及原汉代启母庙前的启母阙,合称为“中岳汉三阙”;庙宇中的中岳大殿是河南现存最大的寺庙殿宇;还有保存至今的“中岳嵩高灵庙之碑”等,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嵩阳书院,建筑风格古朴雅致,端庄大方,环境幽雅,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书院门前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高大厚重,书法高超,雕刻精致,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它与河南睢阳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3、宗教文化、自然风光组合完美;
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已令人惊叹,秀美的自然风景更是添光加彩。嵩山自古就有“奥岳嵩山”和“嵩山天下奥”之称,一者奥在地形封闭,空间环境深奥,一者奥在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内涵十分深奥,因此可以说嵩山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又有中华民族的人文艺术之美。嵩山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五世同堂”地质现象,被中外地质学家公认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地质科学考察基地,同时也是一部华夏历史发展的史书,“三里一寺,五里一庵”,佛道儒文化荟萃。秀丽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完美组合,相得益彰。
4、美誉远扬,入选世遗。
从东周时位列中华五岳之一,唐时武则天封禅,及文人墨客遍访灵幽,高品位的宗教旅游资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无论是宗教信徒,还是游客之间,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教砖塔—篙岳寺塔,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建筑群—少林寺塔林,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篙阳书院,五岳道教圣地—中岳庙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嵩阳书院、嵩岳寺在内的8处11项古建精华有了新的“护身符”,同时也标志着嵩山将有着更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佛道儒三教资源开发利用极其不均衡;
虽然嵩山地区佛道儒三教荟萃,各自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遗存,但就目前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发展的很不均衡。大多数人一听嵩山就只能反映出少林寺,一方面可以认为是以少林寺为龙头的佛教文化开发较为强势,另一方面也明显反映出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没落和被忽略。据调查,少林寺近几年来年均游客量都在上百万,而嵩阳书院和中岳庙两者和在一起的年接待量还不足50万人。
2、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不足,挖掘不深入;
文化内涵是景区的灵魂,是景区长久发展的保障。嵩山地区目前所开发的宗教旅游资源已经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少林寺佛教文化的影响,但如果满足现状,忽略资源背后更深更多的内涵,将是嵩山的一大损失。如大家所知,
随着战争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嵩山 很多的宗教文化遗存因为没落,留下的寺院残败不堪,有的已找不到踪迹。中岳庙作为祭祀中岳神的主庙,应在篙山的景点中有重要地位,对于其特殊身份应加强重视。开发子晋祠可拓展道教文化游的长度,重修该景点有一定的可行性。启母阙、太室阙等珍贵的汉阙文物也是可开发的景物,启母石可增加神话游览的内涵。崇福宫不但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栖身传教之所,富有儒家、道家两种文化内涵。对其复建是必要的,一方面它位于以篙阳书院为主的儒家文化核心区域,距离紧凑;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的文人聚集地,有曲水流觞等极具开发价值的有文化内涵的项目。法王寺不仅有嵩山古八景之首的“嵩门待月”景观,寺院本身也是篙山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
3、对宗教旅游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
宗教旅游不仅局限于信徒的朝圣,更有着普通人群的慕名追捧。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本身包含着非常丰富深远的内容,无论是历史研究、哲学思想、建筑设计、艺术审美,还是服饰饮食、修行活动等都是古老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吸引着全世界不同的人群,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具大的市场,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嵩山佛、道、儒三教文化在对立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共同铸造了嵩山文化的神奇与辉煌,拥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4、开发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保守、单一。
嵩山三教荟萃,又成功入选世遗,在旅游资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优势。虽然也强调要大好“文化牌”,但并没有将深厚的文化通过挖掘以达到外在完美的呈现。大量的宗教建筑、雕塑、绘画、文物等也仅停留在静态的展示上,表现在主体产品仍是风景观光型的一日游或二日游,文化旅游还未形成经常性的旅游项目,主要旅游景点游览内容少,缺乏参与性、趣味性、娱乐性,留不住客人,且重游率低。此外,没有针对旅游的六大要素(食 住 行 游 购 娱)进行配套的开发,以致旅游者不能完整地了解嵩山的文化特色,这些都不利于嵩山旅游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嵩山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的对策
1、积极有效整合嵩山文化旅游资源;
嵩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山,其文化类型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书法石刻文化、武术文化等,这些文化对于提升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意义重大。然而,不同的文化之间可能融合,也可能冲突,并且文化本身与实体旅游资源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一方面把三教资源有效整合,融合共进;一方面把嵩山宗教文化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合适的载体以便展现给游客。
2、努力进行宗教旅游产品创新;
嵩山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既具有宗教内涵,又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民俗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宗教旅游产品开发上应该深挖其文化内涵,走多元化、精品化道路,在加速宗教观光和宗教朝觐等传统旅游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积极开发出一系列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特种旅游产品,如宗教朝觐游、宗教生活体验游、宗教艺术欣赏游、宗教节庆游、宗教修学游、宗教健身游、宗教饮食文化游、宗教生态游等产品,构筑起多层次、多功能的宗教旅游产品体系。
3、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宗教文化本身就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知识,要想依托宗教文化来发展嵩山旅游业,必然要求从业人员要有极高的素质,人才的培养就必不可少。一方面宗教人员不能仅局限于诵经、祈祷,部分人员也应懂得旅游管理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导游也要更加精深地了解宗教文化,更专业地为游客进行讲解,更好的弘扬博大的宗教文化。这些都有助于全面提升该宗教文化胜地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4、重视宗教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旅游商品是旅游行为的一个纪念,是旅游者宗教情感、审美情趣的体现。好的宗教文化旅游商品,不仅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会扩大宗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宗教文化的特点,丰富旅游商品,吸收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如讲解宗教历史、景点风物的书籍、光盘等;佛教的念珠、雕像、特色食品等;道教的“福禄寿三星”画幅、八卦型饰物等;儒家的名人作品集、书画集等。这些商品不仅是旅游纪念品,还应是联系人们宗教情感的艺术品。吸收全国各宗教旅游地旅游商品的特色,注重艺术性和文化性,精工细作,提高游客对旅游商品的兴趣,丰富嵩山旅游的内容。
四、结语
嵩山作为一座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点突出的名山,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就要认识到目前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要有计划、有秩序地将宗教文化资源更好的挖掘、整合,努力创新旅游产品,注重宗教旅游人才的培养,并注意把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让嵩山的宗教文化旅游获得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 张建忠.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生产力研究.2009.
[2] 陈宇.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
[3]李妍.我国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09.
[4] 宋云飞,付其建.中岳嵩山宗教旅游开发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5] 张芳,乔宇静.河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