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6期总目录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09年1 1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la Sciences Edition) Nov.,2009 第3 8卷第6期 Vo1.38。No.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1~6期总目录 哲学・伦理学・美学 哲学视域中的权利问题……………………一 杨国荣(1.1) 敬畏意识、敬德理想与现代社会……………・・ 夏乃儒(1.7) “诗化的感性”与“诗化的理性” ——中国审美精神的诗性文化阐释…………刘士林(1.14) 儒家思想之于当代中国美学建构的意义…………程勇(1.21) 《唐诗品汇》的美学范式及其诗学意义……………查清华(1.29) 生态价值观与制度中立 ——兼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卢风(2.1) 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方世南(2.9)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的文化价值问题…………黄力之(3.1) 从科学、科学主义到科学发展观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思维向度 张允熠(3.11) 孔子君子论理论内涵的两重性 陈卫平(4.11) “自由”的生活内涵和理论内涵 崔宜明(4.19) 论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 苏令银(4.28) 反应・对应・回应 ——现代儒家对“西学东渐”之态度…………黄玉顺(5.22) 王本位,还是民本位? ——儒家立场辨析 刘清平(5.29) 中国哲学思维与观念的远古知识源头…・・ 吾淳(5.36)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对策 ——以上海为例………………………王正平,苏建军(6.1) 西方“个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历史意义与局限 ………………………………………何云峰,胡建(6.12) 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朱小蔓,刘次林(6.24) 政治学・法学・经济学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辨析及完善……………・ 费长山(1.36) 现代都市法律文化生成的社会学解释…………・ 徐继强(1.43) 对莫尔乌托邦政治理念的新认识………………・ 周春生(2.53) “Nation”(民族)概念辨析………………………- 叶江(2.60) 长三角经济发展中“明线与暗线”的博弈论解析 ——区域产业布局、人才流动与开发战略 ・・周洁(3.18) 人民主权思想辨析………………………………・ ・李寿初(3.27) 论民族复兴的中国模式………………………… …鲍宗豪(4.1) 论《劳动合同法》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兼评对《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责难………刘诚(5.1) 应对我们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美)托马斯・寇肯(5.12) 劳动法的比较法意义…………………………(日)花见忠(5.18) 论我国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李薇辉(5.62) FDI的技术结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基于对中东欧国家的实证分析…………李慧(5.68) 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张晋藩(6.31) 新中国60年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与展望………蒋传光(6.39) 跨学科研究 用现代文法处理古代白话小说的有益尝试 ——关于亚东版小说的新式标点和分段 ………………………………………赵真,孙逊(1.121) 中日复交前臼本外务省的“台独”政策…………翟新(1.128) 乡镇政府的角色冲突:分析框架与表征诊断……何精华(2.2O) 中亚软权力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朱新光,苏萍(2.27) 欧洲现代派电影之现代哲学一神学渊源………林国淑(3.114) 皖南事变研究中两个问题的再探讨……………李亮(3.120) 空主语(pro)在英汉中的不同参数设置…………宋秀平(3.128)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利益矛盾的化解…………蒋硕亮(4.35) 论和谐社会理念在侵权行为法中的体现…………环建芬(4.42) “企业化政府”——美国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视角 …・……・………………・・…………………….-甘峰(5.46) 乔治・勒费弗尔法国革命史研究述论……………洪庆明(5.53)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与女性书写…………陈伟,李琼(6.85) 影视幽默的可译性探究……………………………范晓慧(6.92) 文化学・传播学 31本室町时代的文化及其特色……………………王军彦(3.57) 国际广告文化宰制的批判性分析…………………张殿元(3.66) 199,4年以来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进展分析 …………………………………………………杜骏飞(4.63) 格雷格里・贝特森对传播学研究的奠基性贡献 …………………………………………………刘蒙之(4.72) 文艺繁荣与城市文化之关系……………………刘旭光(4.126) 人类信息交流的变革和社会文明的变迁…………吴志荣(6.67)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 林雅萍(6.76) /』7 l7 第6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凤子的小说………・・ 2009在 史承钧(1.98) 教育学・心理学・语富学 革命启蒙叙事的悖论 ——素质教育的回溯、成就与思考……………………燕国材(2.33) 师陀《马兰》对意识形态压抑的揭示 …………………… 赵江荣(1.104) 论中小学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分科与综合 ——王国维“自沉”原因新论邵盈午(2.102) 从中美英法四国的实践看历史课与社会科之改革 …………………………………………………李稚勇(2.41) 世界文学・比较文学 “一”和“该”在当代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功用与照应方式 ——兼论“该”与“本”在语篇中的指称纠葛 …………………………………………………张谊生(2.81) “除”类介词及“除”类介词框架的产生和发展 ………………………………………陈昌来,朱峰(2.91) 真实性领导力理论及其启示……………王沛,陈莉(3.97) 中国传统的五类型人格理论与超稳定心理结构 ………………………………………………刘同辉(3.103) 论高质量大学的品质持征与内涵………夏人青,何玉海(4.117) 略论汉语字与词的互动……………………………徐时仪(5.97) 汉语词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刘红妮(5.106) 汉语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类型及其演变 ………………………………………………刘泽民(5.113) 交际、变异、标准:关于英语语音在中国的取向 ………………………………………蔡龙权。宋学东(6.113) 英语习语汉译研究………………………………谭卫国(6.128)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小说与朝鲜半岛古代小说的渊源发展 ………………………………………李时人,聂付生(1.73) 中国明清小说在越南的流传与影响………………陈益源(1.81) 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 ——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 雷峰塔》为例…………………………………汪俊文(1.87) 金圣叹佚文新考……………………………………陆林(2.66) 云中君・雨师・云雨 ——《云中君》的民俗学新证…………………王从仁(2.73) 《文心雕龙》“披文人情”说………………………童庆炳(4.49) 金陵守望与长安放歌:唐代都城诗的审美歧异…葛永海(4.56) 《好逑传>英译本版本研究 ——以帕西译本和德庇时译本为中心 ………………………………………宋丽娟,孙逊(5.74) 宾为霖与《天路历程》的汉译………………………宋莉华(5.83) 中韩古代“美人计”题材小说的比较………………汪燕岗(5.91) 钟嵘与沈约:齐粱诗学理论的碰撞与展开 ………………………………………曹旭,杨远义(6.5O) 20世纪初叶中国女性文学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 …………………………………………………郭延礼(6.59) 中国现当代文学 1980年代“男子汉”文学及其话语的文化分析…张伯存(1.93) 普鲁斯特的小说理论………………………… 郑克鲁(1.49) 不断翻转的万花筒 ——菲利普・罗斯创作手法流变初探………黄铁池(1.56) 拒绝遗忘和告别“天使”之笑 ——米兰・昆德拉《笑忘录》中双主题变奏细解 ………・…………………………・……………・彭少健(1.64) 陶晶孙的《给日本的遗书》…………………………杨剑龙(3.37) 池田大作与《论语》…………………………………谭桂林(3.43) 无政府主义“东京派”与中国现代文学……………张全之(3.5O) 越南汉文小说的异国文化特色……………………严明(4.79) 西方骑士与中国古代的侠 ——中西方文学共同母题中表现的正义精神 ・……………………………・…………・………王立(4.88) 反现代化语境中的皮里尼亚克的创作 ——解析《不灭的月亮的故事》的象征意蕴 …………………………………………………方坪(4.96) 史学 试说玄学对南朝经学之影响 严耀中(1.109) 从法律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妇女的地位 裔昭印(1.116) 关于《宋史・礼志》记载南郊的几个问题 ………………………………………汤勤福,王志跃(2.112) 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环境变动下的驿传变迁与改革 ——关于三峡新滩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之影响的个案考察 尹玲玲(2.117) 古罗马教仆与贵族教育……………………・ 姬庆红(2.126) 明清以来苏州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管理 ——从苏州碑刻的分类说起…………… 唐力行(3.72) 社会结构变迁视野下的苏州市民公社考论 ……………………・………………--李 明,汤可可(3.8O) 晚清以来“女弹词”职业生涯的呈现及其意义 …周巍(3.90) 孙中山《实业计划》的首创性和超前性 郭绪印,胡海英(4.102)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吴珍美(4.110) “族”与“前宗族时代” ——兼论“宗族”概念的二元结构…………钱杭(5.119) 明清江南地方家族与民间信仰略论 ——以苏州、松江为例………………………王健(5.125) 陈寅恪先生批注本《白氏长庆集》的新发现和学术价值 …………………………………………………俞钢(6.98) 论刘邦的货币改革………………………曾维华,王冕(6。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