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丽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
摘
要
域文化通常会在当地语言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关键词
方言词汇
地域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4.079
中图分类号:H07
江西・南昌330024)
本文主要是对现代方言及地域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地
ResearchonModernDialectandRegionalCulture
JIANGXiaoli
(NanchangHongduMiddleSchool,Nanchang,Jiangxi330024)
AbstractThisarticlehasmainlycarriedonthereorganizationtothepresentsituationofmoderndialectandtheregioncultureresearch.Languageisanimportantcarrierofculture,someofthelocalcharacteristicsoflocalculturewillusuallyhaveagreatimpactonthelocallanguage.
Keywordsdialectvocabulary;regionalculture;foreignChineseteaching关于现代方言及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的研究数量众多,研究范围颇为广泛,研究的深度较为透彻。不同的研究学者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对方言及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方言和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进行整体研究的。如周振
鹤、游汝杰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从整体上阐述了方言的形成原因,讨论了方言研究的方法。方言的形成和移民具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大规模的移民会在方言词汇中留下痕迹。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将汉语方言地理研究和人文地理研究相结合,利用历史地理学的知识有时候可以解决语言本身难以解决的方言地理方面的问题。文中还指出方言是研究历史的活化石,不仅可以研究移民问题,还可以研究栽培植物的发展史,以及研究戏曲、小说、民俗等方面。同时地域文化也生动地展现在方言词汇上,例如,长沙忌“虎”,遇“虎”时改用“猫”代称,甚至是音近的词也要改称,“腐乳”在长沙称为“猫乳”。《方言与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从方言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研究地域文化史,也可以研究中国文史。
考察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如郭锦桴的《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包含论述了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对汉语诸方言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在方言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地域文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体现在方言词汇上。不同方言的物产词汇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物质文化的差别;方言词汇中的饮食词汇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的特色;方言词汇还反映出某些地区特殊的地方节日民俗文化、旧的葬俗文化;有些方言词可以帮助我们考证历史文化,观察民俗心理;地方戏曲和民谣方面最能体现出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对某地的方言词汇及其所蕴含的方言词汇进行研究。郑平、彭婷《湖南汨罗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中指出方言是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方言词汇可以
反映出社会生活中不同地域群体的不同文化理念。方言词汇在语言传承、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揭示了汨罗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间的亲密关系。李珂的《从湖南茶陵方言看湘东的地域文化内蕴》中指出方言和地域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通过方言词汇可以很好地了解地域文化。茶陵方言词汇作为载体可以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因为茶陵方言是湘东地域文化的产物,茶陵方言词汇可以体现出湘东地域文化内蕴。董印其的《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中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最能反映出文化各层面的内涵。从新疆汉语方言词汇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其的影响,临近省份的影响以及西域文化对其的影响,尤其是维吾尔族的文化。于晓的《东北方言词汇中的地域文化》对方言词汇的形成条件及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进行了阐述,揭示了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对东北方言词汇的影响和方言词汇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笔者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对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较为集中在某一特定的方言词汇中。
探讨方言文化的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关系。在冯冬梅,李杨的《略谈玉林方言研究及玉林方言文化建设》一文中写到玉林话是一种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特色方言。从玉林方言和文化研究现状出发,勾勒了玉林方言研究逐步深化发展的轨迹,从玉林方言的实际,结合相关的文化因素,提出保护玉林方言文化最好办法是进行方言调查和记录,以语言的形式来展现地域文化。
方言及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方言和地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心理、价值观、文学、地名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如言兰的《论方言与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指出地域文化与民族性融合为一体的传统成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存在价值,方言是地域文化当地重要载体,放映了某一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色,独特的风俗与民情。方言和地域文化深深影响
(下)1592017年/第12期/4月
了乡土文学作家们,他们都充实了大量鲜活的、富有表现力的方言语汇进入文学作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方言词汇及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方言与方言文化的教学总体进行阐述的,其中主要包括了:
(1)丁启阵的《论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指出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掌握一定的汉语方言和汉语方言知识,可以扩大学习者的交际范围,提高交际的适应能力。学习者自身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汉语的语言技能,他们具有较为强烈的了解和掌握汉语方言知识和技能的主观愿望。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级阶段会涉及到地域词汇和地域文化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引入汉语方言方面的内容。文章中对“汉语方言”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方言和标准语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学习汉语方言知识的实际需要和主观愿望;实际教学与汉语方言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
(2)王晓坤的《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的渗透问题》指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性质,而民俗文化在交际的过程中容易成为交际障碍,因此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入民俗文化因素,以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考虑的问题。
(3)魏贺的《关于对外汉语方言教学的几个问题》指出汉语作为汉民族的的语言,其包括标准话和地域方言,学习汉语的人因为学习或工作等方面的原因,都具备较为强烈的学习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愿望。在英、美、法、日本等国的一些重点大学或重要部门常常派人专门来中国学习汉语方言。文中作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了编写汉语方言教学的原则:①方言教材的编写要以教授者的母语为依据,不能从整个方言区着眼,进行非常系统的方言教学,而是需要以其中的一个方言点为依据;②对编写教材的方言点需作出深入的调查;③要着重讲明该代表点的语音系统,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差别,最突出的表现是在语音方面。④方言教学中的词汇量和句型要和课文相配套,方言课本要反映本方言和方言文化的特点,编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安排适当的词汇量和基本句型。作者还对教授方言方面提出了四点需要注意的重点:①加强语音训练是学好全课程的重点;②认读需要以方言拼音方案作为媒介;③对照阅读课文;④结合课文重点讲解组词造句的规则。作者还提出了要培养具有对外汉语方言教学能力的师资。(4)李建国、边兴昌的《普通话-方言的互动变异与对外汉语教学》中论述了普通话在使用的过程中因与方言接触从而产生“双语”相互作用。此外,方言以其自身独特的力量和方式影响普通话,产生出普通话的地域变体,变体在标准音和可懂度之间,变异度与可懂度呈反比例关系。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互动变异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5)刘晓丽、余波在《方言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指出方言语境对对外汉语教学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方言语境对留学生的学习和交流造成了干扰,与此同时方言语境又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文本,让汉语学习者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更为直观化、具体化,甚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方言语境对对外汉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6)程书秋的《地方文化的综合利用与对外汉语教学》指出160
2017年/第12期/4月
(下)留学生对地方文化环境适应的程度对他们习得汉语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在教授普通话和中国主体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入些方言知识和地方文化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综合利用地方文化语境
树立方言意识和地方文化意识,可以缓解留学生的文化紧张心理,加快留学生适应环境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方言知识和方言文化的总体研究之外,还有关于分地区方言来进行阐述如何教授当地的特色方言词汇及方言文化的研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方言词汇和地域文化因素的扩展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如下:
(1)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张艳萍的中写到云南因其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所以云南地区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民族文化特点鲜明、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众多,及云南和多个东南亚国家接壤和毗邻。为了使留学生在课堂后能够和云南人顺利地进行交流,了解云南文化,云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应该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张艳萍在坚持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一致的前提下突出云南地域特色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适合云南对外汉语教学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想。
(2)以方言知识和文化研究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在徐锋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都话研究》文中论述了有关方言和成都话的基本知识,成都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成都话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通过对成都话的介绍所反映出来的成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扩展。汪启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偏误及预应理论试说——以四川方言为中心》文中指出所有的语言都包括了标准语和方言,二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掌握任何一门语言都要重视方言的学习,汉语学习也是这样,不仅仅要注重标准语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外汉语中进行相关的方言教学尤其是与留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方言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都话研究》中,将运用偏误理论将标准语和方言的消错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偏误理论是一种注重事后的分析,在对外汉语方言教学过程应预见偏误点,提出相应的消错策略。预应理论的核心是由普到方,找出对应规律,为进行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奠定基础。
总体而言,关于方言词汇及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的研究较为全面,所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且充实,已经从在单纯汉语的环境下研究方言词汇及其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扩展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并结合学习者母语的特点,研究出了不同的学习及教学策略这是汉语研究的一大进步,这些研究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云南对外汉语教学的区域特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