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状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以对我国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的后续发展作
以分析指引。【关键词】调查性报道 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发展背景自1958年我国拥有第一家电视台以来,虽然电视节
目的种类不断增加,但新闻类栏目一直是电视节目的重 中之重。《新闻联播》便属于典型的消息类电视新闻栏目。电视新闻栏目在不断推陈出新,受众的收视心理同 样也在不断变化。以往消息类的新闻栏目只能满足受
众欲知道的心理,信息的传播效果只是使受众知其然。 随着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受众对于
信息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关注也更
加深入,对于媒体提供的信息便也有了欲知其所以然的 要求,所以电视新闻栏目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也 自然是走向深入、走向调查。二、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发展现状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作为新闻评论性栏目 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亮相。这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
性栏目在实践领域的一次质的飞跃。在《焦点访谈》的探索下,1996年5月7日,中央电
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性报道栏目《新闻调查》开播。《新
闻调查》的出现,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第一个全力投入 事件调查性报道的电视新闻栏目,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
调查性报道栏目的起步。《新闻调查》每周播出一期,每
期节目时长45分钟。《新闻调查》以“做中国的《60分
钟》”为目标,一步步勾画出了今天的节目形态。《新闻调查》与其他的电视新闻报道栏目不同,并不 满足于对已知事件的单纯报道,而是以出镜记者独立的
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在内容上突出故事性,使新闻节
目充满可视性和趣味性,通过记者的独立调查使某一社
会团体或某一个人有损公共利益的内幕得以曝光,形式 上构成了一种电视调查文体。《新闻调查》不是单纯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
展过程,而是通过记者各种各样的调查手段进入事实本
身,记录和展示调查过程,从而一步步获取事实真相。
可以说,《新闻调查》是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
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最终使栏目具备崇尚
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三、 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成功的原因分析1. 电视媒介自身优势。电视媒介与以往所有的传
播媒介不同,它以声画合一的形式,冲击着每个受众的 感官和心灵,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和实时感,可信度高,
更以其特别的节目制作使观众获得很强的现实参与感。2. 节目形式符合受众接受心理。受众在接触传播
媒介以及媒介信息时存在着特定的接受心理,有求新、 求异、求趣、求知等不同的需求心理。新闻调查性报道
栏目的制作过程,贯穿的一条主线是记者的调查行为,
整个节目故事性强,且每一步均有悬念,有可调查的疑
点,这便满足了观众求异、求趣的心理,使得观众自愿跟 随记者的调查行为进行下去,观看过程中满足了参与
感、探秘感,观众对于事件真相的欲求是其观看的持续
动力。此外,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的内容也是其成功的
原因之一。3. 以记者的独立行为展开调查。电视新闻调查性
报道栏目主要关注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起到良好的舆
论监督作用。四、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展望1. 栏目准确定位、突出个性。这样,节目诉求更加
明确,针对性更强,与其他节目相比,竞争力自然增强。2. 扩大选题范围,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吃透调
查性、故事性与命运性的真正内涵,从核心观念上扩大 选题范围。故事性的选题要求考虑到受众的观看兴 趣。故事才是形成拉动力的主要因素,是观众持续观看2020.01卞步権鱼 97视听论苑谈新闻摄像中角度的选择问题□穆英彪【摘要】新闻摄像是新闻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新闻图像视频在传递新闻信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竞争激烈,受众对新闻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新闻摄像工作人
员应该主动提高新闻摄像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旨在探索新闻摄像中的角度问题,为提高新闻摄
像水平提供思路。【关键词】新闻摄像角度选择策略在新闻节目的拍摄过程中,不同的拍摄角度决定是 新闻拍摄时,应该谨慎选择。1.新闻拍摄高度。平拍是最常见的新闻拍摄角度,
否如实展现新闻现场的情况和受众是否从新闻中获得丰
富的信息。新闻摄像的拍摄角度是画面语言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新闻图像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之一,选取新闻摄
与现实中人们的视线基本一致,由摄像师持平摄像机拍
摄,可以展现出朴实自然的新闻效果。一般来说平拍的 画面四平八稳,没有特别突出的特色,由于是平拍,缺乏
像的最佳角度传递新闻,正是新闻摄影的意义所在。―、新闻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包括拍摄高度、拍摄方向和拍摄距离。新
透视效果,显得比较呆滞不灵活,但是大部分的新闻适 用于平拍。俯拍一般用来展示比较大的场景,这时的拍摄点是
闻的拍摄角度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在进行 高于水平线的,从上往下看,镜头里的人与事都被压缩
的中心,故事充满张力,节目才会好看。3. 明确目标群体。任何栏目的成功,首先要有一个
一套节目营销的理念和体系,以下几个方面的栏目营销
方式从现实角度来看,效果是十分显著的。首先,进行 栏目播出前的预告工作,使观众方便知晓栏目的具体播
明确的诉求对象,即传播学理论中所说的“目标群体” 我国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自开播以来,对于诉求对
象的调查始终不够,难免影响节目的长期发展。4. 提高调查记者自身的素质。在一个最具深度的
出时间,不错过观看时机。其次,节目播出后安排二次 重播,使得想看而未看到的观众有补救的机会,培养观
众持续观看的习惯。最后,把每年的优秀节目集结出
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中,记者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因 版,形成文本,方便读者长期阅读,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为节目本身主要是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记
者的亲历性为事件调查的前提,真相的揭示依靠的是记
五、结语我国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创办以来,取得的成
就是十分显著的,受众反应良好,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仍不容忽视,通过以上分析,明确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
者独立的调查采访,因此,记者的个人素质对节目本身
来说至关重要。作为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的记者,本身应该具备相
当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有很好的事件把持能力,具备 给出解决方法,指明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电视新闻调 查性报道栏目有所帮助。■(作者单位:新民市融媒体中心)【参考文献】[1]薛中军.新闻评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冷静、平衡、深入、客观、质疑的精神,有打破沙锅问到底
的执著。这些要求对一个记者来说是相当高的,是需要 专业的训练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够胜任的。5. 面对竞争,注重节目包装与营销。前面已经提
到,随着新闻频道的开播与发展,新闻调查性报道栏目
2003; [2]欧阳明.深度报道写作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
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增强栏
目的竞争力是栏目制作人员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出版社,2004; [3]郑超然,程曼丽等.外国新闻传播史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杨明品.新闻
为提高栏目的传播效果,扩大栏目的影响力,形成
舆论监督[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98 卞步旌鱼20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