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基层单位。构建和谐社区,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对构建和谐社区的现实途径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意义重大而深远。现就构建和谐社区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
一、推进党的社区工作方针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是引领社会建设及社区工作的指针和蓝图。要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决定》系列活动,促使社区干部群众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归宿感,自觉投身于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居委会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依法、民主、科学管理,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民办实事、好事,构建和谐文化的能力。要对照《决定》中相关工作部署,就社区的党建、党风廉政、就业、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平安建设、文明创建,人才、设施及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逐项梳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制定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推进社区工作重心下沉与职责明细化
以小区、楼层为单元成立工作小组,确定社区联络员,开展社区、家庭、居民生活和思想状况摸底调查,实行社情民意征集反馈制度,建立家庭服务供求信息分类档案,制定社区为居民服务具体行动计划,促进社区工作向小区、楼层、家庭延伸,与建设和谐文明幸福家庭紧密结合。
设置政策宣传、关爱老弱、教育帮扶、文化传播、帮助就业、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法律援助、治安巡逻、民意反馈、物业管理、经济发展等社区工作岗位,界定公益性与微利经营性服务项目,
明细岗位职责和具体管理、服务标准,发动居民自愿认领,或以政府投资、民办公助、招标承包、托管租赁等方式予以承揽。
三、推进社区资源发掘与整合
成立社区学习教育中心,经常开展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家政、创业技能、身心保健等教育培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工作者依法、民主、科学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提高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通过“选聘结合”方式,吸纳学有所长的有志青年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从事动员社会资源、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工作。
成立社区议事联席会和理事会组织,定期研究共驻共建事项,组织党员干部率先认领社区公益性岗位,共同解决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干部“三进社区”工作,即党员干部年度测评倾听意见进社区,评先进、晋升提拔征求意见进社区,发展党员公示进社区,建立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关系,把参加社区服务和日常行为作为考评内容,从而把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构筑起反腐倡廉的“前沿哨所”和“安全港湾”。
整合组织、人才、经费、阵地、活动等社会资源,打造社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共驻共建”组织、民间组织、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人才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面向全社会招商引资,发展社区事业和社区产业,开展群众急需、能得实惠、有影响的群众性社区创建活动。
四、推进社区工作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排忧解难、权益保障、利益协调机制。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结对扶贫帮困活动,认真做好突发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重点解决就业、就医、孩子上学、社保、治安、
物业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深化社区政务岗位公务员化、政务经费财政化,社区行政、事业、企业职能分离等体制改革,以切实提高社区工作整体效能。正确处理弘扬奉献精神与遵循商品经济规律的关系,一方面提倡党组织、党员带头从事社区无偿劳动,另一方面可组建非赢利性、微利性社区有偿服务公司,以及互兑共济性社区“好事银行”,以形成“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自我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有效衔接、居民依法自治与政府依法行政良性互动机制。社区工作以满足居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绩效衡量标准。坚持依法、民主、科学管理,坚持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结合,对上级组织负责与对居民群众负责结合,堵、疏、建结合,约束、激励、保障结合,既要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又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
建立健全民主自治、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社区物业管理机制。认真落实《物业管理条例》,形成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民主决策、政府主管部门宏观管理、街道社区指导监督、行业协会严格自律的物业管理工作格局,防止和纠正物业管理“看得见的是要钱的手、侵权的点子,不常看见真诚服务”的不良行为。
创新社区工作方法。推行分类管理法、分片包干法、分线作业法、一线工作法、组团工作法、外引内联法、互动共进法,倾力塑造“平安、廉洁、人文、和谐、进步”的社区文化品牌。
(平东社区在职党员 李和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