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2884一1997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K K 5664-1983Q焦油环氧树脂涂料》制定的。本标准等效采用JI K K 5664-1983,其不同之处在于:— “混合涂料的加热残份”项目名称改为“不挥发物含量”,这是根据我国涂料产品标准中通常表示的概念,而采用“不挥发物含量”名称,其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与JIK K 5664-1983完全相同。— “耐湿热性”试验条件中,温度由50℃改为(47士D'C,这是根据我国GB/T 1740-79(8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中规定,其技术指标与JIK K 5664-1983完全相同。— 试验条件,按GB 9278-88(系等效采用ISO 3270,1984)规定。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天津灯塔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开林造漆厂、广州黄埔光远制漆厂、武进芙蓉防腐材料厂、江苏兰陵化工(集团)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化学工业部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武进凯星涂料厂、铜陵防腐防水材料厂、无锡造漆厂、武汉双虎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油漆厂、沈阳油漆厂、青岛油漆厂、中国船舶总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湖南金盛化工防腐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秀敏、苏梅、周进林、欧伯兴、何汝棠、周荣兴、高新田。 ICS 87.040备案号461-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环氧沥青防腐涂料(分装)HG/T 2884一1997Tar epoxy anti-corrosion paints (multi-pack)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氧沥青防腐涂料(分装)产品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标志、标签、包装。本标准适用于以环氧树脂、煤焦沥青为漆基,加人颜料、体质颜料、溶剂、助剂及固化剂而制成的双 组份环氧沥青底、面漆配套的防腐涂料(包括普通型和厚膜型两类)。该涂料主要用于水下及地下钢结构的重防腐涂装。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28-79(8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732-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 1740-79(89)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 1771-9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的测定(eqv ISO 7253:1984)GB 3186-82(89)涂料产品的采样(nea ISO 1512 01974等) GB/T 6742-86漆膜弯曲试验(圆柱轴)(neq ISO 1519,1973)GB/T 6751-86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eqv ISO1515:1973)GB/T 9271-88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eqv ISO 1514:1984)GB/T 9274-88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eqv ISO 2812,GB 9278-8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eqv ISO 3270,1199874))GB/T 9750-88涂料产品包装标志GB/T 13491-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HG/T 2-1611-85漆膜耐油性测定法3要求产品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7-04-21批准1997一10一01实施HG/T 2884一1997表1性能要求指标项目普通型)#膜型底漆面漆底漆面漆在容器中的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混合性能均匀混合施工性喷徐无障碍对无空气喷涂施工无障碍.干燥时间,h24 涂膜的外观徐膜外观正常适用期,h)3耐弯曲性,mm<10耐冲击性,cm)30不挥发物含t0,%耍6065环氧树脂的检验存在环氧树脂冷热交替试验(经受一20℃与80'C冷热文替三个循环)耐碱性,,〔径于NaOH溶液5(W/V)%),168h耐酸性a(浸于H,SO,溶液5(W/V)%J,168h漆膜无异常耐挥发油性(漫于石油随/甲苯= 8/2),48h耐油性(漫于煤油),168h耐湿热性"Cvi度(47士1)'C,相对湿度(96士2)%),120h不起泡、不剥落、不生锈耐盐雾性,120h1)铝粉漆无耐碱性要求.2)铝粉漆无耐酸性要求。4试验方法4.1采样采用说明:1) JIS K 5664中称为“混合涂料的加热残分,,。2J JIS K 5664中温度为50C.沪几了HG/T 2884一1997 产品按GB 3186规定进行采样。样品分为两份,一份密封贮存备查,另一份作检验用样品。如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本标准中指标规定时,供需双方共同按GB 3186重新采样进行复验,如仍不符合本标准中指标规定,产品即为不合格。4.2试验条件按GB 9278'〕规定。4.3试验样板的制备4.3.1试验用底板按GB/T 9271的规定进行处理,除耐弯曲性试验为马口铁板(尺寸为150 mm x50 mm X0 . 3 mm)外,其余均为钢板(除另有规定外尺寸为150 mm X7 0 mm X1 mm),并进行喷砂处 理,清洁度达到Sa 2告级。4.3.2普通型中,施工性、涂膜的外观、耐弯曲性、耐冲击性、漆膜喷涂一道,厚度为45-50 Iam,底、面漆分别测定。厚膜型中,施工性、涂膜的外观,漆膜喷涂一道,厚度(湿膜)为0. 2^-0.4 mm;耐弯曲性、耐冲击性,喷涂一道,漆膜厚度为0. 1-0. 12 mm,底、面漆分别测定。4.3.3普通型中,冷热交替试验、耐碱性、耐酸性、耐挥发油性、耐油性、耐盐雾性、耐湿热性,漆膜喷涂均为二道(底、面漆各一道,配套),漆膜总厚度为90---100 (lm;厚膜型中,冷热交替试验、耐碱性、耐酸性、耐挥发油性、耐油性、耐盐雾性、耐湿热性,漆膜喷涂均为二道(底、面漆各一道,配套),漆膜总厚度为0. 25-0.35 mm(每道膜厚约为0.12^0.15 mm),4. 3.4普通型、厚膜型的底、面漆配套试验中,如不涂底漆时,则涂两道面漆。4.3.5主漆料与固化剂混合时,要用有盖的容器,将混合物放在容器中,盖上盖,放置30min,4.3.6试板涂装后,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放置7d再进行试验。4.3.7在试验方法中,4. 14^-4.20为底、面漆配套后进行试验。4.4在容器中的状态打开容器, 用调刀或搅棒搅拌,允许容器底部有沉淀,若经搅拌易于混合均匀,则评为“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4.5混合性将主漆料与固化剂按产品规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如果用玻璃棒容易搅匀,则认为是“能均匀混合”。4.6施工性在约500 mm X2 00 mm X1 mm的钢板上,喷涂试样(漆膜厚度按规定),每次压力为0. 4-0. 6mPa,压缩比为1:23以上,喷枪的喷头喷出量为0. 96^2. 30 L/min,喷枪的移动速度为0.8^1 m/s,喷枪与试板的距离为30^40 cm,喷涂时的温度为10-30'C.喷涂到规定厚度后,放置10 min,观察涂漆面,若看不出流挂,则认为是“对无空气喷涂施工无障碍”。对普通型试样,用喷涂法制板,如果在操作中没有感到特别困难时,可评为“喷涂无障碍”。4.7干燥时间 按GB/T 1728中的第3章中甲法进行。4.8涂膜的外观试板涂漆后, 放置48 h,进行评定。在散射日光下目视检查涂漆面,若漆膜平整、无明显可见的流挂、起皱、针孔现象,则认为是“涂膜外观正常”。4.9适用期 将混合后的试样(约250mL)放人容量约为300mL、内径70-80mm的马口铁罐或玻璃瓶内。达到3h,检验容器中的内容物,若经搅拌没有颜料沉淀或搅拌后易于分散均匀,而且与刚混合采用说明3) JIS K 5664中温度为(20士1)C,相对湿度为(65士5)HG/T 2884一1997后相比粘度没有明显地增长、没有胶化,则认为是“能使用”,适用期合格。4,10耐弯曲性 按GB/T 6742进行。4.11耐冲击性按GB/T 1732进行。4.12不挥发物含最 将产品组份以规定的比例混合后,按GB/T 6751进行试验。4.13环氧树脂的检验4.13.1环氧树脂的分离 取50 g样品,置于500 mL烧杯中,加人300 mL混合溶剂(乙醚,甲苯,甲醉:丙酮=10 1 6 a 4:1容量比)充分搅匀。将该溶液放到离心机里,沉淀出溶剂不溶物。将上层清液里于500 mL带塞子的三角烧瓶中,加人约30 g粒状活性炭,放置24 h后再加人30 g粒状活性炭,2 h后用定性滤纸进行过滤。将此溶液进行燕馏,浓缩至约20 mL,该浓缩液作为分析试样。但是,对于能进行4.13.2定性分析的情况,也可以省去活性炭分离。4.13.2红外光谱分析法 将4.13.1得到的试样涂于NaCl板上,待溶剂燕发后按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测定,再将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与环氧树脂的红外吸收光谱图(见图1)相比较,检查有、无表2列出的环氧树脂的特征吸收。被长刁5cpn, 6>7 8 9 l0 Il 121314通过l百分率ra!l4l0003000一_2000 1800 __ 1600 1400 ①二愁 1200 1000 800波致(cm })图1 环氧树脂的红外吸收光谱表2 环氧树脂的特征吸收吸收峰编号次数(cm-')波长(pm)①15106.62②12508.00③82512.12 如果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与图1示出的环氧树脂的红外吸收光谱相似,而且在试样的谱图中能够看出有表2所列的特征吸收(峰),则认为试样中“存在环氧树脂气4.14冷热交替试验制作3块试验样板, 将其置于保持(-20士2)℃的恒温箱中,使板的涂漆面向上、水平放置1 h,取出后于(2312)'C的室内放置30 min,再置于保持(80士2)℃的恒温箱中,以与前次同样的方式放置1 h,HG/T 2884一1997取出,于(23士2)℃的室内放置30 min。如此操作,再循环两个回合。检查涂膜,如果3块试验样板中2块以上看不出有起泡、开裂、剥落现象时,则认为是“漆膜无异常”。4.15耐碱性在钢板的两面上施涂二道(间隔24 h)试样,放置24 h,于板的四周徐膜上,用试样重涂宽度5 mm以上进行包封,再放置6d。然后将板的周边相继浸于融熔的石蜡:松香为1-1的混合物中,第一次重叠约3 mm,第2次重叠约5 mm进行包涂。放置1h后将样板浸于NaOH溶液〔5(W/V) Yo〕中,按GB/T 9274进行试验,如果3块试验样板中2块以上的涂膜看不出有起泡、剥落及溶出的现象,则认为是“浸于碱中漆膜无异常”。4.16耐酸性试验样板的制备同4.15。浸于硫酸〔5( W/V)写〕中,按GB/T 9274进行试验。如果3块试验样板中2块以上的涂膜看不出有起泡、剥落和生锈现象,则认为是“浸于酸中漆膜无异常”。4.17耐挥发油性 在3块钢板的各一面上施涂二道(间隔24 h)试样,放置24 h。将样板的周边用试样进行包涂,重叠5 mm以上,放置6d。将试验样板浸于石油醚:甲苯为8=2的挥发油中48 h,按GB/T 9274-88的5.4进行试验。如果在3块试验样板中2块以上的徐膜看不出有起皱、开裂、起泡和剥落现象(样板的周边及界面下10 mm以内部位不计),则认为是“浸于挥发油中漆膜无异常”。4.18耐油性 试验样板的制备同4.17,浸于煤油中,按HG/T 2-1611进行试验。如果3块试验样板中2块以上的涂膜看不出有起皱、开裂、起泡和剥落现象,则认为是“浸于煤油中漆膜无异常”。4.19耐湿热性试验样板的制备同4.17。按GB/T 1740进行试验。如果3块试验样板中2块以上的涂膜上划线两侧的3 mm以外区域看不出有起泡、剥落和生锈现象,则认为是“耐湿热”.4.20耐盐雾性试验样板的制备同4.17, 按GB/T 1771进行试验。如果3块试验样板中2块以上的涂膜上划线两侧的3 mm以外区域看不出有起泡、剥落和生锈现象,则认为是“耐盐雾”。本标准所列的全部性能要求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 其中,在容器中的状态、混合性、干燥时间、涂膜的外观、耐弯曲性、耐冲击性、不挥发物含量七项为出厂检验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自生产之日起,产品贮存期为一年。超过贮存期,如检验合格仍可使用。5标志、标签、包装5.1标志按GB/T 9750规定进行。5.2标志 产品应附有标签,标明产品的标准号、型号、名称、净含最、质量合格标记、生产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批号、贮存期。5.3包装按GB/T 13491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