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历史已经逝去,但承载历史的记忆还活
亲历者的记着。历史记忆既指当时的遗存、
录,也包括后人依据以上资料的重新书写。
在历史书写的诸多形式中,教科书是比较严系统,且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教科书不仅谨、
也反映着编者的史观、立场,乃至记述历史,
时代的变迁、社会思潮的变化,进而决定着历
作史记忆的选择和取舍。以红军长征而言,为中共革命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事
已被列入中国近代史教科书的一部分,为件,
教师所用,为学生所学,为大众所分享。对此事件,我没有做过专门研究,更多限于对海内外权威教科书的了解,譬如大陆史家魏宏运
(黑龙江出版社先生主编《中国现代史稿》
1980年版)、《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
王桧林先生主编《中国现代社2002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①)、史》
《中国现代史》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台湾史家郭廷以先生著《近代中国史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美国史家徐中约先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生著《中国近代史》
年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等。我
教科书有不同版本是必要的,同一历史以为,
事件在细节上有一定差异也属正常,但在一些重要史实上应该是一致的。然而不能不说,以上教科书对红军长征的某些重要问题的记述有较大的出入。我这里只是提出现
②象,不做分析,供大家思考。
一、红军长征应置于中国近代历史何一进程之中?
1980年版魏宏运先生主编的教科书,
(以下简称魏宏运1980年版)将长征列入“抗日反蒋(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一章之下;2002年版(以下简称魏宏运2002年版),将长征改为单独一章。王桧林先生1983年版(以下简称王桧林主编的教科书,
1983年版),将长征置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起伏”一章。2010年版(以下简称王桧林2010年版)略有改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变动,
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郭廷以先生的教科书(以下
①严格地说,应该是王桧林等著。
②必须说明,以上教科书的主持者都是我非常崇敬的史学大家。其实,几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都存在本文所说的现象。
11
2016年第5期
简称郭廷以版),将长征置于“安内与攘外”一章。徐中约先生的教科书(以下简称徐中约版),将长征置于“国民政府:挑战重重的1928—1937年”十年,一章。由上可见,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红军长征所属的历史进程,
①在时间和地位上,都是有较大不同的。
博古等未与政治局进行讨论,即仓促却认为,
决定中央红军撤离苏区。魏宏运1980年版认为“左”倾机会主义者实行了的记述稍详,
战略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出发前,没有向党员兵士和群众去解释,也没有在红军指战员中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魏宏运2002年博古等少数领导人在5月份即已酝版认为,
酿,但一直秘而不宣,甚至未经政治局讨论,更未对广大指战员传达动员。郭廷以版也谈到有所准备,中央红军在长征之前4个月来,积极补充兵力,征集粮秣、民夫,赶制弹药、服装。但徐中约版对红军长征是否有计划和准备,却只字未谈。
四、遵义会议的参加者及领导成员的变动
魏宏运1980年版指出,出席遵义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王稼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张闻天、陈云、周恩来、秦邦宪,政治局后补委何克全。选举张闻天为中共中央员有邓发、
总书记,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中共中出央军事领导小组。魏宏运2002年版变为,张闻天、周恩席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博古、
毛泽东、朱德、陈云,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来、
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选举毛泽东为政委托周恩来为党内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
对于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议结束后,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成立由毛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小泽东、
参加会议的有政组。王桧林1983年版认为,
治局委员王稼祥、毛泽东、陈云、张闻天、周恩
二、红军长征结束于何时?
2002年版,魏宏运1980年版、王桧林
1983年版、2010年版,都认为1936年10月红军二、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的长征结束。而徐中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约版认为,
保安县的吴起镇,标志着长征的结束。郭廷以版也认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达到陕北与徐海东、刘志丹部队的会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不过与其他版本不同的是,郭廷以版
1932年9月,张国焘、徐向前率领红四认为,
到1933年1月占方面军从鄂豫皖边区西移,领川北通江,为第一支红军的长征。而1934年1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的长征,为第二支红军的长征。
三、中共中央有无长征的准备与计划?斯诺的《西行漫记》认为,红军为了转移到一个新的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周密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是溃退。毛泽东计划,
在接受斯诺的采访时也说,红军转移,一方面是为了改变在江西迅速恶化的处境,另一方面是全国抗日的政治形势促使红军迁移到西
②但王桧林1983年版、2010年版的记述北。
:《中国近代史》①杨奎松第8卷(张海鹏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是近些年出版的权威通史性中国近代史著作),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长征置于消亡以及红军长征”一章。:《西行漫记》,162页。②埃德加·斯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56、
12
“红军长征”历史教科书中的
来、秦邦宪,政治局候补委员朱德、刘少奇、凯
丰、邓发。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在行军途组成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中,
人指挥小组。王桧林2010年版对于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后补委员又有变化,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郭廷以版、徐中约版都没有谈到遵义会议的参加人员,但对领导人职位的变化有所记述。郭廷以版认为,遵义会议上,张闻天代替秦邦宪为总书记,毛泽东补为政治
代周恩来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局委员,
席,周及朱德副主席。徐中约版认为,遵义会
议上毛泽东成为政治局常委会委员,并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会议之后,张闻天接替博
,3月又成立了一个由毛泽东、古“负总责”周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由恩来、
在参加遵义会议人员和主要领导人上可见,
职务变动的时间等问题上,不同版本的记述
都有一定出入。
五、张国焘是否发过危害中共中央的电
以及是否被叶剑英发现?报,
魏宏运1980年版认为,张国焘率领的左
路军进至阿坝后,打电报给中共中央,反对北要右路军也全部南下,企图以武力截击中上,央,危害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这一阴谋为当时担任右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发现,立即报告了毛泽东,遂使这一阴谋彻底败露。魏宏但没有说是叶运2002年版的记述大体相同,剑英发现了电报,而是说中央得知了其企图。王桧林1983年版的记述与魏宏运2002年版基本一致,但2010年版的记述又与魏宏运1983年版相同。郭廷以版、徐中约版,虽然
但都谈到张国焘与中共中央的异议和分裂,都没有提及张国焘发过威胁中共中央电报之
事。
应该说,教科书所涉红军长征的篇幅是有限的,但不同版本对以上重要问题的记述颇值得我们反思。历史教科竟如此不统一,
其他著述更可想而知。可见,考证历书如此,
史真相、书写真实的历史,仍任重而道远。近有的论著对红军长征的相关问题做了些年,
深入的研究,历史教科书如何吸收最新且公
①认的研究成果,是颇值得注意的问题。
责任编辑:李佳佳
:《红军长征史》,:《中国苏区史》,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余伯流、何友良主编江西人
:《中国近代史》:《中央苏区的革命民出版社2011年版;张海鹏主编,杨奎松第8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黄道炫(1933-1934)》,《长征———前所未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出版的
(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披露了许多关于长征的史实,但史学界引用者不多。的故事》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