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短篇及翻译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不在⾼,有仙则名。⽔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丁。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孔⼦云:何陋之有? 翻译/译⽂
⼭不⼀定要⾼,有仙⼈居住就出名。⽔不⼀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了。这虽是简陋的屋⼦,只是我的品德⾼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青葱,映⼊帘⾥。说笑来往的都是学识渊博的⼈,浅薄之⼈不会来此。可以弹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乐扰乱⽿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劳累⾝⼼。它好⽐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云的亭⼦。孔⼦说:“任何简陋的环境,君⼦居就不是君⼦?”2.精选⽂⾔⽂短篇及翻译 诫⼦书
【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依靠内⼼安静来修养⾝⼼,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扰⽆法达到远⼤⽬标。学习必须静⼼专⼀,⽽才⼲来⾃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法增长⾃⼰的才⼲,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驰,意志随岁⽉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只能悲哀地困守在⾃⼰穷困的破舍⾥,到时悔恨⼜怎么来得及?
3.精选⽂⾔⽂短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富阳⾄桐庐⼀百许⾥,奇⼭异⽔,天下独绝。 ⽔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直视⽆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皆⽣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直指,千百成峰。泉⽔激⽯,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经纶世务者,窥⾕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翻译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变成相同的颜⾊。(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百⾥左右,奇异的⼭,灵异的⽔,天下独⼀⽆⼆的。⽔都是青⽩⾊的,清澈的⽔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和细⼩的⽯头,可以直接看见,毫⽆障碍。湍急的⽔流⽐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峦凭依着⾼峻的⼭势,争着向上,这些⾼⼭彼此都争着往⾼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数个⼭峰。泉⽔飞溅在⼭⽯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追求⾼位的⼈,看到这些雄奇的⼭峰,追逐名利的⼼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看到这些幽美的⼭⾕,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遮蔽着,⽩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4.精选⽂⾔⽂短篇及翻译
杞⼈忧天 佚名〔先秦〕
杞国有⼈忧天地崩坠,⾝亡所寄,废寝⾷者。
⼜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天,积⽓⽿,亡处亡⽓。若屈伸呼吸,终⽇在天中⾏⽌,奈何忧崩坠乎?” 其⼈⽈:“天果积⽓,⽇⽉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星宿,亦积⽓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奈地坏何?”
晓之者⽈:“地,积块⽿,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在地上⾏⽌,奈何忧其坏?” 其⼈舍然⼤喜,晓之者亦舍然⼤喜。 翻译/译⽂
杞国有个⼈担忧天会塌地会陷,⾃⼰⽆处存⾝,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有⼀个为他的忧愁⽽担⼼的⼈,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没有空⽓的。你⼀举⼀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活动,怎么还担⼼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说:“天如果是⽓体,⽇⽉星⾠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说:“⽇⽉星⾠也是空⽓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说:“那地坏了⼜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说:“⼤地是⼟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是没有⼟块的。你⾏⾛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解释,那个杞国⼈放下⼼来,很⾼兴;开导他的⼈也放了⼼,很⾼兴。5.精选⽂⾔⽂短篇及翻译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李唐来,世⼈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甚爱⼀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译⽂
⽔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唐朝以来,世上的⼈⼗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长枝,⾹⽓远播更加清⾹,笔直洁净地⽴在⽔中。⼈们只能远远地观赏⽽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尚的君⼦。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样的还有什么⼈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了!6.精选⽂⾔⽂短篇及翻译 守株待兔
韩⾮⼦·五蠹〔先秦〕
宋⼈有耕者。⽥中有株。兔⾛触株,折颈⽽死。因释其⽾⽽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为宋国笑。 译⽂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地中有⼀截树桩。⼀天,⼀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夜夜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然⽽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他⾃⼰也被宋国⼈耻笑。
7.精选⽂⾔⽂短篇及翻译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媪⽅磨铁杵。问之,⽈:“欲作针。”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妇⼈⾃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8.精选⽂⾔⽂短篇及翻译 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此⾮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纠合骁健,⾔于睿⽈:“晋室之乱,⾮上⽆道⽽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相鱼⾁,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今遗民既遭残贼,⼈思⾃奋,⼤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
矣!”睿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誓⽈:“祖逖不能清中原⽽复济者,有如⼤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千余⼈⽽后进。 译⽂
当初,范阳⼈祖逖,年轻时就有⼤志向,曾与刘琨⼀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厌恶的声⾳。”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道⽽使⾂下怨恨叛乱,⽽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钻了空⼦,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家都想着⾃强奋发,⼤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样的⼈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定会有闻风响应的⼈!”司马睿⼀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的⼝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私家的军队共⼀百多户⼈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光复成功,就像⼤江⼀样有去⽆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招募了⼆千多⼈然后继续前进。9.精选⽂⾔⽂短篇及翻译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唐代〕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若梦,为欢⼏何?古⼈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块假我以⽂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觞⽽醉⽉。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酒数。(桃花⼀作:桃李) 译⽂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死⽣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能有多少呢?古⼈夜间执着⽕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来招引我们,⼤⾃然⼜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相聚在桃花飘⾹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不曾停⽌,⾼谈阔论⼜转向清⾔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雅的情怀?倘若有⼈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崇在⾦⾕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10.精选⽂⾔⽂短篇及翻译 两⼩⼉辩⽇
列⼦〔先秦〕
孔⼦东游,见两⼩⼉辩⽃,问其故。(辩⽃⼀作:辩⽇) ⼀⼉⽈:“我以⽇始出时去⼈近,⽽⽇中时远也。” ⼀⼉⽈:“我以⽇初出远,⽽⽇中时近也。”
⼀⼉⽈:“⽇初出⼤如车盖,及⽇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近者⼤乎?”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远者凉乎?” 孔⼦不能决也。
两⼩⼉笑⽈:“孰为汝多知乎?” 译⽂
孔⼦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个⼩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近,⽽正午的时候距离⼈远。” 另⼀个⼩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较远,⽽正午的时候距离⼈⽐较近。
⼀个⼩孩⼉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样⼤,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般⼩了,这不是远⼩近⼤的道理吗?” 另⼀个⼩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伸进热⽔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孩⼦笑着对孔⼦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