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墨子【解析】墨子主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当“兼相爱,交相利”。
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周公4.苦【解析】苦、集、灭、道为“四谛”,“谛”为佛经中所指的“真理”。5.章太炎6.彩陶文化
7.《春秋》、鲁解析】鲁国史官把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记录,概括成《春秋》。8.19119.九州;华夏10.六艺;射;御
11.杜甫【解析】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12.陆游【解析】出自宋朝陆游的《示儿》13.周邦彦14.《石头记》
15.乐府【解析】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16.戴望舒17.散文诗
【解析】散文诗1918年产生,到《野草》完成的1926年走向成熟。
18.汪曾祺19.一20.胡适
21.《暴风骤雨》22.《等待戈多》23.软实力【解析】一切非物化要素所构成的实力就是软实力24.颜筋柳骨25.汝26.蒙古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错解析】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2.错解析】“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出自《诗经·大雅·民劳》
3.对【解析】商朝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个王朝。4.错5.对6.错【解析】播种面积最大的是水稻,产量最高的小麦。
7.√8.错【解析】本句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9.错
【解析】《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焦仲卿妻》。10√
11.对12.对
【解析】《向太阳》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刚刚开始。
13.×
14.错
【解析】“五四”之后,成就最高的创作门类散文
15.√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1.D【解析】荀子认为天不是神秘莫测,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是自然的
必然性。
2.C
【解析】出自《礼记·大同篇》
3.A
【解析】《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4.C
【解析】“实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
【解析】禅宗内部“南宗”惠能提出的
5.A
6.B
【解析】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即是理”的思想,建立“心学”理论体系。
7.C8.B
【解析】西周时期是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即分封制。
9.A
10.C【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国家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B
【解析】卢沟桥事件又称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
12.D
【解析】1949年10月2日。
13.B解析】中国主要的五个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14.C
15.A
16.B【解析】颛顼号高阳氏
17.C
【解析】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8.A19.C
【解析】出自《论语》。
20.B【解析】出自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21.C【解析】《女神》作者谭剑飞;《繁星》作者冰心;《汉园集》是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22.B23.B
24.A
【解析】高山流水是描写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的古典,与自然无关
25.A【解析】《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26.D27.C
【解析】亚里士多德集前人逻辑思想之大成,建立了系统的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
【解析】最早由法国的罗伯斯庇尔提出。28.B29.B
30.C31.B32.D
33.C
【解析】哥特式建筑风格基本构件是尖拱。
34.B35.B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克己复礼”是指约束自己遵守礼仪,直到恢复周期的礼制。是达到仁境界的修养方法。“克己复礼”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孔子一直把恢复周期的礼制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为仁。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警惕不要做失礼的事,即主义约束自己,克制种种不良心性和私心,就是今天常说的“战胜自我”
2.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中华民族从文明伊始,就形成了一个祖先,一个权力,一个核心,这无论与古代埃及,抑或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都是不同的。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清代结束。
二、经济基础稳固: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济。商周时期君主把全国看成是他的私有财产,春秋以后出现了土地多级所有的局面,但在整个封建时代,国家对国土的占有量是很大的。由于封建小农经济被人为地保护起来,把能够瓦解自然经济的工商业视如洪水猛兽,因而这个基础就变得异常稳固,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始终未能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一股强大势力。
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从总的趋势来看是日益强化。皇帝实行专制统治,需要百官来辅佐。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出现我们可以看出,由皇帝和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决策的格局,由皇帝专制的本性决定,不断发生变化四、对人身控制严密:中国是一个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最早的国家。这些制度和发令,使居民失去了流动的可能,国家便可以轻易地按郡县、乡里、什伍系统征收赋税、徭役和兵役,还可以控制生计,把农民牢牢固着在土地上。
3.言之有理即可。4.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
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
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首诗每节押韵,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铿锵;外形方正整齐,形成均衡美、对称美:注意挖掘语言的
色彩感,构成美丑迥异、富有暗示性的画面。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解析】2岁-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
2.对3.√4.错5.错6.√
7.错8.对9.对
10.√
【解析】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
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
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