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说唱脸谱》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2、京剧脸谱实物。
3、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断。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京剧脸谱实物,与幼儿进行谈话,导入活动。
师:您们见过这些面具吗?在哪儿见过的?教师简单介绍这些面具的特定名称——京剧脸谱的由来。
二、教师出示京剧脸谱图,让幼儿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
师: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唱起来很有精神;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三、幼儿学习歌词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蓝脸的窦尔顿在深夜偷偷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杀敌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非常的神气、机智;白脸的曹操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2、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配上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
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四、幼儿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1、教师表演范唱。
2、幼儿跟随教师学唱。
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个小环节。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比如,教师出示一本大图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比如,在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又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说:“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什么?”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前两天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比如,在开展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
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