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方法指导,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课文,自然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典型性,适宜此学龄段的学生阅读。但是由于目前各种书、杂志、小报等等,琳琅满目,鱼龙混杂,再加上,小学生对于好坏的辨别能力比较弱。
这时,对于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就需要教师从旁进行监督和指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广泛地涉猎一些书籍,即便是大致的浏览,这样,通过自己对于文本的鉴定,决定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读,从而多推荐一些适合学生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给学生阅读。
此外,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一些并不好的读物,但是却被深深地吸引,这时,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学生讲明这类书籍的危害,让他们有选择地读书,不读坏书。
二、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
有计划地读书,就是要帮助学生制订好读书的时间。比如,要在完成课内作业之后再进行课外的阅读,处理好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的关系,合理分配好时间;又如,什么种类、
级别的书籍,什么阶段阅读等等。
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随心所欲”的阅读,比如,在课上偷偷阅读,影响学习;集体活动不参加,甚至是没有完成课内的作业就进行阅读等等。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活动。
三、指导学生有方法地读书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正如达尔文所说的,阅读亦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收获,就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读书,更好地成长。常用的读书方法有:查阅图书目录、查字典、记学习卡片等等。
2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一、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一)经典名著
当今时代多元文化交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言情小说等,这样的快餐书籍,读来虽然“轻松”,但其中一些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有可
能将学生引入歧途,这时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大多数学生的印象中,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读作文书,教材全解,这是一种肤浅的功利阅读。功利阅读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多读经典作品,可以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
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大师的经典中感悟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人生的艰辛、在诗歌的韵律中品味……
(二)科普读物
科普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读《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森林报》等科普书籍。
(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虽然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却是必要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扩充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五年级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学习了《杨氏之子》,指导学生读南朝刘义庆的古代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强调了兴趣的重要作用,读书也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对读书感兴趣,爱上读书,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讲故事诱导法
学生不爱看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学生们都爱听故事,当老师讲故事时,学生百分之百感兴趣,百分之百关注你,所以用故事吸引学生是再好不过的办法。我经常给学生讲《红楼梦》中的故事,“宝玉挨打”“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但一本书我最多讲三个故事,当学生们期待听下一个故事时,我动容地告诉他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学生们虽然有些失落,但他们迫切要去读原文。每周五下午的阅读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二)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总是以赞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学生某一做法进行表扬、喝彩,激发内在动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成功。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引领,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博览群书的金钥匙,面对大量引人入胜的出色书籍,五年级的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吸收营养,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文中标记
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感悟深刻或者语言文字十分优美的字词句。
2.文中批注
“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读到感悟深刻的地方,不妨在语段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此时所感、此时所悟。寻到文章的绝妙之处,思考一下:此处为何写得如此绝美?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这些思考的结果也可以批注在语段旁。
3.摘录佳句
课外阅读,学生们习惯于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粗略地浏览一遍,很少有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本谈不上高效积累,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将优美的词、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翻阅,从中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的习作大有益处。
4.读书汇报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读书汇报会可以为学生搭建这个平台,我班读书汇报会隔周一次,每次5~8名同学参加,组成元素大致相同:故事梗概+精彩片段+阅读场景+联系生活谈感受。读后感的主体依然是讲故事,这是学生们喜欢听的原因,这样的展示,是对阅读热情的激励与召唤。同时,读书汇报也让“未读者们”对“读书”略知一二。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美文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更多的学生开始涉猎课外的美文,所以我鼓励学生每日诵读,课上也要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我们班长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在活动中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写读后感。“吉光片羽,当感悟的灵光闪动时流淌下来的一定是甘露,是清泉。”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篇幅可长可短,随时有感想随时写,可以建立班级微博或微信,随时让学生“晒一晒”自己的读后感,这样写读后感学生一定兴致盎然,而且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方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从小学教学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不读书不行,滥读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小学生心灵、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汲取全面的营养,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遵循兴趣阅读与指定阅读并行的原则,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科普、文学、漫画、故事等各种读物,不要局限在某一个方面;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经典名篇,如《三毛流浪记》、《天方夜谭》、《三国演义》。
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引导学生适当阅读郑渊洁、杨红樱等当代作家具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
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另外还要防止并查堵学生阅读不健康书刊(宣扬武打暴力的书刊和宣扬淫秽色情的书刊等)。
二、合理安排,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1、晨读二十分钟。“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到校8:00—8:20为晨读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放声朗读。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
2、午读二十分钟。每天午饭后时间学生自由支配,至少花二十分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3、晚读三十分钟,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4、每周安排一节“同读一本书”交流课。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读书方法
(一)运用迁移 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
记。读报也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领悟几点读书要求。
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
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
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
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四)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出色作品,如朱自清的《春》,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吸收性的略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如《昆虫记》。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随意性的浏览。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
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扫描性的/ w w w . x u e x i l a . c o m / d o w n l o a d / s p e e d r e a d / j i n t . h t m l \" t a r g e t = \" _ b l a n k \" b d s f i d = \" 2 0 9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