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考编语文学科冲刺复习资料2一、顿号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师出网校专注教师考编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很熟悉的。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老红军。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师出网校专注教师考编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二、逗号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常见毛病。三、分号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例17: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例18: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例19: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例24:(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四、冒号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例20: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例2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例22: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例23: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例24: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五、冒号。例25: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例26: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例27: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例28:“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例29:“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六、句号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例1:(略)例2:(略)例30:请稍等一下。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七、叹号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例31: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例32:祥林嫂,你放着吧!例33:我哪里比得上他呀!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例34:“啊,啊!”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注意倒装例35: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八、问号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例36:你见过金丝猴吗?例37: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例38: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区分连续问。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例39: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例40:你问他还来不来。例41: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例42:怎么了,你?例43:出来吧,你们!例44:真好看,这只猫。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应该是这样,我想。九、引号1、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例45: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例46: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2、意引不用引号。例47: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转述属于意引。3、引文内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例48:他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何意思?”4、引文的范围要准确。例49: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哈雷慧星”/“拿来主义”/“希望工程”5、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例50: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定州“北雁商城”十、括号1、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例51: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例52: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例53: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内括号。/句内括号内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2、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例54: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注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十一、省略号1、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例55: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立伟……等。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等”除表省略可在列举尽后煞尾。教学设计备考指导一、题型剖析教学设计的考查相较于往年单独命卷有了很大的改变,由“给出一篇课题让考生写出教学设计”改为“给出教学片段或课文片段让考生指出优缺点或设计一段教案”。我们来看看14~16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题型:(一)教学案例分析题阅读课文片段,进行教学案例分析(8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有一天黄昏,北风呼呼地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在一边扔着。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自己的脚,脚上没有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片段一】师:大家想一想,在旧社会,一个拉黄包车的人,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用几句请写下来生:他的头发又脏又乱,眼睛里布满血丝生:他的脸色蜡黄,衣服破破烂烂生:他还光着双脚,手冻得通红师:好的,这就叫“饱经风霜”【片段二】师: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饱经风霜”的人?生:我看到过在街边乞讨的人,还有在建筑工地上劳动的人。师:“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怎样的脸?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这张“饱经风霜的脸”生:这个车夫看上去很瘦,脸色是苍白的生:他的颧骨很高,眼睛深深地陷进去,头发也乱蓬蓬的师:是的,这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生:我看到他的额头上有许多皱纹,那是岁月的风雨在额头上刻下的呢生:他的眉头还紧紧地锁着师:没错,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透过这张脸,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生:也许他的实际年龄并不大,只是太辛苦了生:他的家里一定很穷,估计都揭不开锅了生:我觉得这个黄包车夫长期营养不良,身体有病,可能经历了许多痛苦师:你们很会联想,“饱经风霜”的意思就是形容经历过很艰难困苦。正式因为家里穷,他才在大冷天里赤脚拉黄包车,脚底也被玻璃片刺破了。【片段三】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生:指很艰难师:“饱”是什么意思?生:很饱满,充足的师:“风霜”呢?生:就是风雨和霜冻的意思师:记住,(老师边板书词语的意思边说)“饱经风霜”的意思就是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生:(将词语的意思抄在书上)以上关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三个片段实录,哪一个片段相对而言教学效果更好,如果你是老师,请先写出你的观点,再从学情关注、方法选择、师生互动等方面比较分析。观点:比较分析:答案:我以为第二个教学片段实录教学效果最好。(1)第三个案例中,没有依据学情给予恰当、正确的解词方法。词语教学剥离了语境,完全是为解词而解词,窄化了词语教学的功能;在理解词意的过程中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缺位。教师利用这个词语要训练什么?学生学到什么?如果说是知识,则目标定位是低层次的、不够全面的。(2)第一个案例中执教者的做法,做到了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意思,体悟了词语的言语意象,达到了联系语境,训练能力的境界。但就止于此仍不够:联系语境不够;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没有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开掘和引领。(3)第二个案例优点之一:利用饱经风霜充分上“勾”下“连”语境(饱经风霜的连——生活贫穷)。之二: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学生卷入现场,使学生身有所感,心有所悟,不知不觉间进入到词语的意义世界和情味世界去体味、揣摩。(二)教学片断设计题某位美术老师为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了《色彩实验室》一课,该课是小学色彩系列课程内容之一。本课的学习内容是:①间色的相关知识;②用原色调配出间色的方法;③以调配出的某一种间色为主,创作出一幅美术作品,并说一说它带给自己的感受。请根据上述学习内容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导入和新课学习环节(设计一份有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且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间色知识,在尝试调配了同间色过程中认识色彩特征,感悟色彩变化,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识三间色。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发现不同间色。通过分析原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