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试复习提纲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三单元

一、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P35

⑴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上。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⑵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想能否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转换遮光器上不同的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⑶放置坡片标本,将写有“上”字的玻片,从压片夹后部的缝隙处插入,然后双手向前平推,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⑷观察,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距离玻片标本2-3MM为止。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尝试通过移动玻片的位置,将“上”字移到视野中央。 ⑸收放,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试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处。关键所在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 2、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显微镜应保持清洁,避免灰尘、水以及化学药品(试剂)沾污。金属部分有灰尘和水,需要用洁净的软布擦干净;镜头上有灰尘和水,要在老师指导下用擦镜纸轻擦。 3、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小放大了多少倍? 是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少放大 。

4、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在显微镜中出现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二、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P39 P55

结构方面: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粒体,细胞核。

1、细胞结构:动物细胞最外面有一层极薄的膜,叫做细胞膜,(功能)对细胞具有保护用。

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叫做细胞核,(功能)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在细胞质内也有许多微细的结构,如线粒体等。(功能)具有协调整体生命活动的能力,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都是细胞质中完成的。

2、功能:①能利用和转化能量,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②具有生物合成能力;③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④具有协调整体生命活动的能力。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P42 P55

结构方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1、细胞壁(功能)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功能)对细胞具有保护用,细胞质具有协调整体生命活动的能力,,细胞核( 功能)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液泡(功能)内有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叶绿体,(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

2、功能:①能利用和转化能量,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②具有生物合成能力;③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④具有协调整体生命活动的能力。 四、细胞体积小的原因:P50

这是因为细胞长到一定体积时就会停止生长期。

五、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P53

动物细胞分裂时,先是一个细胞核分裂为两个细胞核,然后,细胞中央部分的细胞膜,从四周逐渐地向内凹陷,最终使细胞质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中含有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

1

六、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P53

植物细胞分裂时,当细胞核分裂为两个新的细胞核后,在两个新细胞核之间的细胞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并产生新的细胞壁,从而使一个植物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

七、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P53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八、细胞分裂的意义:P53

细胞分裂有重要的意义,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衷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第四单元

一、组织是指:P58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二、人和动物的4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结构特征、分布位置、功能分别是:P60 人有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 [1]分布:体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各种器官的外表面。 [2]功能:保护,分泌。 [3]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肌肉组织 [1]分布:骨骼,心脏,消化道 [2]功能: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3]特征: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有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1]分布: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2]功能: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特征:细胞间质发达。 神经组织 [1]分布:大脑和脊髓里 [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和传导兴奋。 [3]特征: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三、植物的4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结构特征、分布位置、功能分别是:P60-61 1、分生组织 [1]分布:叶 [ 2]功能:分裂增生能力 [3]特征:细胞核比较大,细胞质黏稠 2、保护组织 [1]分布:茎 [2]功能:保护 [3]特征:履盖在植物体表面 3、营养组织

2

[1]分布:根 [2]功能:储存营养物质 [3]特征:细胞壁薄,液泡大。 4、输导组织 [1]分布:如叶脉 [2]功能:运输 [3]特征: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 四、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动物体 六、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产生更多数量的细胞。 七、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分化。

八、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分化出现更多类型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第五单元

一、掌握“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P71

淀粉遇碘呈蓝色反应。用碘液测试叶子里有没有淀粉的存在,可以判断叶是否进行光合作用。叶肉活细胞不容许碘分子进入,细胞里的叶绿素也会遮盖淀粉遇碘的颜色反应。所以,碘液不能直接滴在叶片上。通常用下面的对照实验法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活动目标】

1.知道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原理; 2.检验绿叶在光下是否能合成淀粉。 【方法步骤】

1.实验前2~3天,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放于暗处。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1~2片生长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3.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阳光下,使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照2~3小时。 4.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酒精要浸没叶片)。将小烧杯置于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水浴加热。在用酒精脱色的过程中,叶片颜色的变化是( ),酒精溶液( )。

注意:酒精易燃,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

5.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6.将漂洗干净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叶色的变化是( )。

注意: 碘液有毒,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更不能入口。

目的要求: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黑暗处理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为了进行对照。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作用?

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大要素是阳光,没有做遮光处理的叶子可以进行而做遮光处理的叶子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3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 4.用碘液染色后,叶片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二、掌握“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叫二氧化碳“两实验的现象。P72 【活动目标】

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

金鱼藻、玻璃水槽、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或牙签、火柴、小木块、碳酸氢钠、清水。 【方法步骤】

1.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 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每100 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使漏斗与水槽底部分开。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不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使水落到试管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请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

1.请描述浸入水中的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产生气体的状况。 2.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后发生哪种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把一片叶放在一个空气中有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内,另一片叶放在一个用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内。分别经过一段时间照光后,检验这两片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可以判断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活动目标】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材料器具】

天竺葵等植物的枝条、玻璃板、小烧杯、大烧杯、广口瓶或大玻璃瓶或罐头瓶、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凡士林、25%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酒精、碘液、清水。

【方法步骤】

1、剪取天竺葵(或马铃薯、甘薯)带有5~6片叶的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放在暗处2~3天。

2、在玻璃板上放置一个培养皿,将少量25%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倒入培养皿里。然后,将装有枝条的小烧杯放在培养皿里,用广口瓶罩住实验装置,并在瓶口涂一点凡士林,防止气体出入。用同样的方法做好第二套装置,但培养皿里用清水代替氢氧化钠。

3、将上述两套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2 h。然后揭开玻璃罩,从两个枝条上各摘取一片叶,分别检验两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记录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是怎样的?

4

【思考】从对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什么意义? 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

2、分析实验结果,你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量 3、你组认为绿叶细胞的 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叶片的结构、各结构的功能:P79 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1、表皮:叶片的上下表面都有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分别称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功能: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叶肉: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

功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

3、叶脉:成束分布在叶内组织之间,是叶片的“骨架”。

功能:内有支持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四、光合作用的反应式:P81

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五、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分别是:P81

1、原料:二氧化碳,水 2、场所:叶绿体

3、产物:葡萄糖,氧气

4、条件:阳光是反应条件(能量来源) 六、实质:P81

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变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变成复杂的(有机物);二是能量变化,把吸收的(光能)转化变成生物体所需要的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七、意义、P81 1、 制造有机物,实现巨大的物质转变,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2、 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 净化空气,使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4、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八、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P81 1、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大单位空间的叶总面积,以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 2、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譬如,我们可以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种方法,被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 一、呼吸作用

1、“种子萌发”的三个实验现象,结论分别是:第84-85面

1、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级粒体

5

实质: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意义: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动力。 二、吸收作用

1、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P89

细胞渗透压高于外界。根毛细胞的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当根毛穿过土壤颗粒的空隙时,与土壤颗粒紧密地黏附在一起,以于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3、 根毛细胞适于吸水的特点:P89

根毛细胞、叶肉细胞等成熟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中央大叶泡。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可以看成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它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环境隔开,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的渗透系统。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就要透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进行吸水。

一般情况下,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根毛细胞吸叫土壤里的水分。若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尝试时,志细胞就会失水。 3、植物需要量最多的三大无机盐分别是:P90 含氮,含磷和含钾这三大无机盐。 4、 无土栽培是指:P90

传统的作物栽培是离不开土壤的,现代农业技术却可以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

三、蒸腾作用

1、演示实验“植物的蒸腾失水”的现象:P92 ⑴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为什么要滴些植物油? 防止试管内水分的蒸发。

⑵为什么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

在温暖、阳光照射下植物的蒸腾速率较快,容易观察到预期现象。 ⑶描术两个塑料袋上出现的实验现象:

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出现水珠,没有叶片的塑料袋壁上没有水珠。 ⑷发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水分以气体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水蒸气在塑料袋壁上凝结成水珠。

2、蒸腾作用的概念:在温暖、有阳光照射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形失到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3、蒸腾作用的意义P94:可以降低叶面温度,防止叶肉细胞被阳光灼伤。

四、运输作用

1、水、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方向分别是:

运输水和无机盐是: 导管,运输部位:木质部,运输方向:自下面上, 2、有机物的运输疗位、方向分别是:

运输无机盐是: 筛管,运输部位:韧皮部,运输方向:自上而下

3、导管细胞、筛管细胞的特点: 导管细胞:每根导管由许多管状的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子均是死细胞,它们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筛管细胞:分子是长形的活细胞,两个筛管分子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上面有筛孔。

6

导管细胞:为被子植物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导管分子幼时是生活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被分解,成为死细胞,细胞间的横壁消失,形成穿孔。 筛管细胞:是被子植物输送有机物的管状结构,摔观由许多摔观分子上下连接而成,成熟的筛管分子为特殊的无核生活细胞,细胞质中保留了质体、线粒体和P-蛋白质等,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端壁和部分侧壁上有许多筛孔,壁端称为筛板。在筛管分子的旁侧有伴胞,伴胞和筛管分子由同一个母细胞经不均等纵裂而来,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无筛管和伴胞,由筛管输送养分。

第六单元

一、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功能: (1)种皮

功能: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2)胚芽

功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

功能: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

功能: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5)子叶,一片,不肥厚。 功能:贮存营养物 十字花科、豆科、菊科等者属于双子叶植物。 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功能: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 (1)种皮

功能: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

(2)胚芽

功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

功能: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

功能: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5)子叶

功能:转运营养物质

禾本科、百合科等都属于单子叶植物。

三、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胚必须是(结构完整)的,而且是(有生命力)的;还要有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身段部贮存的营养成分有: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四、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掌握实验现象、结论)第106面 温度 水分 土壤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