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年级 专业 班 姓名: 学号: 封 装 线 武汉软件技术学院20 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心理学》试卷B (闭卷)(03卷) 出卷人:
(考试时间:120分钟, 级 机电、机制 专业(本) 使用) 题号 分值 一 25 二 10 三 12 四 10 五 10 六 10 七 13 八 10 总分 100 复核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在听钟表走动的滴答声时发现时而有时而无,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心理现象属于 。
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 。 3.过度学习达到 时保持效果最佳。
4.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 、 和独特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吃了糖以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 )。
A.感觉适应 B.联觉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4.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这是由于受到知觉________的影响。(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王清首先按要求学习了一组材料,随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发现他对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较少。这是由于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到了( )的影响。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6.对如何游泳的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程序性记忆
7.当自行车不能正常骑行时,人们通常会检查自行车的相应部件,找出故障进行修理,这种思维活动是( )。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8.如果请你为一款新牙膏命名,要求列举出所有可用的牙膏名字,这反映了( )思维。 A.发散 B.聚合 C.流畅性 D.灵活性 9.阅读“西游记”时,脑中浮现出孙悟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0.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1.王悦接到理想学校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往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第 1 页 共 4 页
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3.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 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
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
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
1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15.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处于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的个体的特征是( )。
A.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 C.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 D.对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
2.概念只在人脑中反映事物的一般特征。
3.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体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4.斯金纳认为,消退和惩罚都降低了行为发生的频率。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
2.请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请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在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竞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问题: (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10分) (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5分)
第 2 页 共 4 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注意的起伏 2.倒U型曲线关系 3.150% 4.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A 3.D 4.D 5.B 6.D 7.A 8.A 9.C 10.B 11.B 12.C 13.A 14.C 15.D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答:错误。(2’)工作记忆属于短时记忆,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所以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不经复述不会持久保存。
2.答:错误。(2’)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除了反映一类事物的一般特征,它还反映这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但不包括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只在人脑中反映事物的一般特征是错误的。(3’)
3.答:正确。(2’)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能动性体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所以本句话表述正确。(3’)
4.答:正确。(2’)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个体做出曾被强化过的反应,但若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此类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这是消退;个体出现某种行为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可抑制或消除这类行为的发生,这是惩罚。所以,虽然消退和惩罚对行为改变的机制不同,但两者都降低了行为发生的频率。(3’)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德国学者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保持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他以无意义音节为记忆材料、以再学率的节省率为保持量,发现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曲线接近水平。他据此结果了绘制的曲线称为艾宾浩斯保持曲线。(6’)但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指标检查保持量,所得结果不同。(2’)且学习程度的不同对保持进程也有影响。(2’)
2.答:(1)培养观察力,观察前明确目的和任务,培养观察的技能方法和兴趣。(2’)(2)丰富专业知识,知识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层次健全、结构合理、新颖。(2’)(3)增强好奇心,对事物外部好奇发展为对事物内部好奇。(2’)(4)激发灵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长期思考突然迎刃而解的思想火花。(2’)(5)锻炼意志,付出紧张的劳动、不断克服困难。(2’)
3.答:班杜拉的观察学习需经历4个过程。(2’)(1)注意过程:始于学习者对榜样行动的注意。(2’)(2)保持过程:学习者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到的行为,将这些行为储存在记忆中。(2’)(3)复制过程:学习者把记忆中的表现换成适当的行为,并根据外部反馈调节。(2’)(4)动机过程: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2’)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第 3 页 共 4 页
(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10分)
(2)第一.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5分)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