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现代经济全球化

来源:小奈知识网


浅谈经济全球化

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已经进行了一半,现在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考研时期,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这是必考科目,它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是批判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而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既是指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又是指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同时也是指实现崭新社会制度的实践活动。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的,所以我们更有必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

自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经历了俄国十月科学社会主义革命、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又发生过苏东剧变的重大挫折,目前仍处于低潮期。进入了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问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更为突出,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面对并需要给予回答的世纪课题,也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我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492年到1800年是全球化的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全球化1.0。它是在国家层面上发生的——西班牙发现美洲,英国殖民印度——世界从一个庞大的尺寸,变成了中等尺寸。全球化2.0的时代从1820年或182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0年。这是在公司的层面上,市场和劳动力造就了全球化。世界从中等大小缩为尺寸。第三个阶段,世界变成“迷你型”的了。这一过程开始于2000年。在全球化3.0时代,整个世界的竞技场被夷平了。这一阶段全球化的主要元素是个人。个人拥有着各自的机会进行全球化,与其他个人进行竞争。现在所讲的全球化,即“全球化3.0”。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今天的全球化用来区别一系列的趋势,很多是在二战后变得尤为突出。它们包括: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国际贸易以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的速度增长,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移民的增长等。

下面我就来谈谈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这个词,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但它并非是一个新现象,早在 19世纪末已经出现了端倪,只是20世纪末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所谓经济全球化,指在国际范围内统一运作的一种经济,无论资本流动、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送、原料提供、管理和组织等均实现国际化,又称“全球的网络化”。其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高科技为手段,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和发展动力的全球范围内的一种经济融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

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看,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从不利方面看,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综上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四个:一是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二是跨国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一个微观基础;三是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一个制度基础;四是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生产单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已不行了,须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机器化生产和世界市场形成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同世界历史进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因而导致他们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可能均等。在这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必然处于劣势。但我们相信,只要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建立本民族的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生产出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就一定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何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会逐步趋于平等,国家民族经济也会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李其庆.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3 (1): 63~69

[2]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 经济全球化大潮与中国对策[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1

[3]赵汇,吴涛.透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J]. 学术界, 2005 (6) : 157~163

[4]李慎明.全球化与第三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2000,(3) [5]王烈,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6]樊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5

[7]樊纲 《国际经济新趋势--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全球的市场化》,《国际经济评论》2000.6

[8]徐和平.[9]张家哲.,《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1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5

《杰里·曼德与反全球化运动》《全球化和发展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