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9卷第4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nan Radio&TV University V01.19.No.4 Oct.2006 2006年lO月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李文砚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摘 要: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遵循公平性原则,而在实际运作中,不管在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都严重 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文章主要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促 进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提出几点切实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62(2006)04—31—02 百分点 西部地区的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教育教学要求.严重制 教育公平是世界近现代教育民主化进程中一个普遍的重 要原则.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教育公平问题也 日渐突出.人们不断的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我国教育公平问题 约了西部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师资学历方面也存在较 大差异.1999年全国初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东部88.22%, 2.城乡间配置不平衡——农村仍很落后 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教育资源配置不 两部82.7%_3_.与东部地区之间差距仍然很大。 合理将直接影响该地区、该民族以及个人的发展。所以教育资 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必须高度重视 一近年来.为了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逐步加大了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教育经费的投入.农村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仍远远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日前,农 村4.9亿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O-3%.初 中文化程度的占48.1%.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以仅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 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El 22.9%的庞大教育体系 “穷 国办大教育”的压力可想而知。另外.在如此短缺的教育经费中 也存在着配置不科学现象.甚至是腐败现象.浪费了大量的教 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 而同期城市劳动力的平均 育资源 现将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以下分 受教育年限达到1O.2O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相差 析: 1.地区间配置不公平——东西部差异大 三年 全国初中毕业生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52.8%.而农村只有 31.5%E41.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在经费、师资等方面也表现出很 大差异。(见 表) 地区间资源配置差距明显.并呈拉大趋势 两部地区15岁 及其以上人El的文盲半文盲率仍高达约20%.全国平均水平为 1999—2002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与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单位:元) 15.14%.西部的平均水平为18.65% 而且女性人El的文盲半文 盲率要高于男性一倍以上,全国的情况是:男8.81%,女21.56%。 而西部是:男11.56%,女25.93%。很明显,西部地区不仅文盲半 文盲总人El的比率高于全国.而且分男女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相 应人El的比率也高于全国水平 2000年全国进行“两基”验收 时.东部地区达到100%。西部地区仅为71%。未实现“两基”的 县.全国524个.西部465个。未实现“两基”的国家级贫困县.全 \ 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 小学 初 中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小学 初 中 全国 农村 全国 农村 全国 农村 全国 农村 l999 414.78 345.77 639.63 508.58 35.72 24.1l 76.97 44.15 20oO 491.58 412.97 679.8l 533.54 37.18 24.1l 74.08 38.67 20ol 645.28 550.96 8l7.02 656.18 45.18 28.12 83.40 44.95 20o2 8l3.13 70839 960.5l 795.84 60.2l 42.73 lo4.2l 66.58 国273个.两部235个….西部仍然是全国“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 点。 东西部地区在生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及图书生均数也存 在很大差异 1999年全国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为6.7O平方米. 转引自朱永新主编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历年来.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 东部为7.13平方米.西部为6.88平方米 东西部之间普通中学生 均校舍面积相差O.25平方米.差距并不明显 但两部普通中学校 算内公用经费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生均经费.城 舍危房率很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是东部地区的近6 市的生均经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城乡教育投入差距相 倍.个别地区危房率高达5%以上 全国理科教学仪器达标校比 例为7O.22%.两部为61.23%。东部为74.17%.东部高出西部 12.94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的 书达标校比例高出西部l4-23个 收稿日期:2006—02—28 当悬殊。 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偏低 2001年,小学城镇教师的学历合格牢98.26%.农村是96.04%.初 作者简介:李文砚(1974~),女,安徽淮北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o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 评价与测量 ・7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城镇92.32%.农村84.74%,小学和初中专任 很大程度上在于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教 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距分别为2.22和7.58个百分点,这表明, 城市和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是非常突出的。 另外.农村学校的危房面积也较大,20HO2年全国普通中小 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实现城乡教育发展的关键。只有充足的资 金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信息化建设、师资 配置等问题才能够真正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农村教育经费得 学危房面积5390.3万平方米.其中,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达 到确实保障的有效途径是必须彻底改变现在的县级政府负担 3723.28万平方米.占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的76.9%。 可见,农 的资金保障机制 应在中央和省级政府设立专项农村教育经 村与城镇在危房面积上的差距之大。 费。此专项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 及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和修缮 并确立监督机制.保障专项资 金不得因任何原因被挪用、截留。一旦出现挪用、截留等问题, 要坚决追究到底.确保专项资金的良性运行。 其次.应在农村地区实行不同程度的免费义务教育。导致 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收费问题,农 村免费义务教育应先从农村小学阶段人手.逐步扩大到初中阶 3.“示范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 “示范学校”是在“重点学校”被取消后的代名词,其本质仍是 “重点学校” “示范学校”享受了特殊的教育政策和优质教育资 源 具体体现在:优先选择生源、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的优先性。 示范学校获得的优先权导致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失去了公平。 第一.学校间的失公平 示范学校凭借资源配置和师资力 量分配获得更多的物质条件.这是学校间失公平的第一方面。 段 逐步进行可以给中央和各级政府减缓压力,使这一举措能 够得以长期贯彻执行 另外.示范学校凭借其优越的办学条件,垄断了有限的高等教 育入学人数.使一般学校失去了竞争性.从而加剧了“普通学 校”和“示范学校”之间的落差 第_二.教师问的失公平 “示范学校”的教师无论社会地位 最后,建立合理的城乡教师定期流动制度。教师的数量与 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缩小城乡差 距必须解决农村教师严重短缺与素质偏低的问题 从我国中小 学教师总量上看.我国中小学教师并不短缺.但由于我国没有 建立或没有认真执行严格的教师配置制度和教师合理流动制 度,从而导致城镇教师普遍超编,农村教师严重短缺。要解决这 和经济收入方面都明显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从而影响了 “普通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导致优秀教师流向“示范学 校”.又加剧了“普通学校”和“示范学校”的落差。 优丁 浮通学校”学生的教育条件.人为拉大了学生问受教育的 质 蔗 ll‘‘示范学校”只是给少部分学生接受了合乎其发展的 教育.而人部分学生只能接受普及为主的教育.以大多数人的 牺牲换取少数人的发展.明显是不公平的 [6] 二、制定切实措施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实现教育公平 第 .学生问的欠公平 “示范学校”学生的教育条件明显 些问题.就必须建立并完善城乡教师流动制度.促进教师合理 流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教师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为了 彻底保障教师定期流动制度的正常运行.还要制订具体监督措 施.确保城乡教师流动制度能够得以长期实施 3.加快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 在基础教育阶段硬件设施上要以保安全、保均衡的原则, 在资金投人、器材配备、项目安排等方面在保证学校基本办学 条件的前提下.始终注重向薄弱学校倾斜 加强薄弱学校的领 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各校管理和办学水平的相对均 衡。加大薄弱学校校长培养和选拔力度.在校与校之间、机关与 学校之间,调配业务精、能力强、懂管理的优秀校长和年轻干部 到薄弱学校任职 并创造机会让薄弱学校的校长去优秀学校挂 就我困雄础教育资源存在的现状而言.我国的基础教育资 源迫切需要合理的配置。目前,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从科学 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实措施.改善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不合理的现状,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切实改变东西部差异 我国东两部人v1密度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教 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也不均衡。这种教 职学习,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在教师职评、评优评先等方面, 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主要是教育机会供给不足造成的 教育机 制定倾斜政策.稳定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确保优秀教师不外 会供给不足的实质是教育投资的差异 教育投资的差异受两种 流。 因素制约.一是政策因素,二是经济因素。 首先.从政策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改革措施的 出台.基本上都采取了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中西部地区逐步展 另外,我国还应加大对“示范学校”的再审查力度.审查不 合格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再不合格的要进行拆牌打假 依此作 为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促进学校的公平发展 三、结语 开的方式。这些措施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 同时也扩大了东西部的差异 因此.当前解决和缩小东西部差异 实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必须要整个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政府对各个地区基础教育的投 资、资助和协助标准。尽可能实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加 快我国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程度.更大程度的体现社会 公平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 的存在是历史形成的.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彻底改观.需要 的根本方法就是指定相关倾斜政策.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政策支 持是西部发展的根本出路 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党中 央的英明举措.它必将会给西部的发展带来无限曙光。 其次.从经济因素分析。由于西部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 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经济 素是西部教育资源落后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国家已经相继制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作后盾。因此.经济因 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同时.中央 财政也加大了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与此 同时.国家采取各种鼓励措施促进两部地区的自我发展.并收 参考文献: [1][2][3][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 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P76、P81、P87、P88. [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1.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HO3:P88. 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国家还制定相应措施动员优秀毕业生到 西部去.为两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支持.. 2.确保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6]朱永新.科学发展观与中围教育改革『M1.福州:福建教 育出版社,2004:P169. 首先.应建立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教育发展落后. ・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