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来源:小奈知识网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21—123,129 doi:10.3969 ̄.issn.1002—2481.2017.01.31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la Sciences 高梁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邵荣峰,赵威军,常玉卉,张 阳,卜华虎,张 伟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高粱是我国传统酿造产业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而随着饲草高粱、甜高粱品种选育成功,高粱在饲草和 生物质能源产业中也越来越重要。分蘖是高粱的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高粱的分蘖特性因品种而异:粒用高粱分 蘖较少且分蘖穗不易成熟;分蘖能力强是饲草高粱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分蘖的去留对甜高粱生物产量有显 著的影响。在新的育种和栽培技术体系中,分蘖也逐渐受到重视。综述了不同类型高粱的分蘖特性,以期为不同类 型高粱各自栽培体系中对分蘖的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分蘖;控蘖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7)01—0121—04 Treatment Strategy of Sorghum Tiller in the Production and Breeding SHAO Rongfeng,ZHAO Weijun,CHANG Yuhui,ZHANG Yang,BU Huahu,ZHANG Wei (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Sorghum Genetics&Germp ̄sm Innovation,Instiutte of Sorghum,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la Sciences,Jinzhong 030600,China) Abstract:Sorghum plays an impo ̄ant role in traditional brewing industry in China,and with the successfully breeding of forage sorhum gand sweet sorghum,sorghum also increasingly becomes impoaant both in forage grssa and biomass energy industry.Tillering, n a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has been raduaglly taken seriously in he tnew sorghum cultivation technique system.The characteristic of tifefing in diferent types of sorhum gis summarized in hits paper,grain sorhum ghas less tillers and he traign can not be matured in tillers,forge sorghum ahas strong tilering ability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production factors,tilefing characteristics is diferent in sweet sorhum gvarieites,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teatment of ifleting in diferent types of sorghum. Key words:sorghum;tillering;tiller control technology 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是世界上第 五大谷类作物,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全国年种植 面积约为67万hm ,总产达250万tm。高梁分蘖是 指高粱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不 同类型的高粱一般都具有分蘖习性,高梁分蘖力的 强弱因类型和品种而异,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圆。分 膨大。最先产生的分蘖称为1级分蘖,由此再发生 的分蘖称2级分蘖,以此类推。节位越低的分蘖,其 生育期与主穗越接近,几乎可以同时成熟;节位越 高,生育越迟,常常只能抽穗或开花,而不能正常成 熟,前者叫有效分蘖,后者称无效分蘖。有效分蘖与 单位面积的穗数有直接关系。高梁一般有3~5个 蘖会对高梁的茎秆产量、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的穗 数、开花期等性状产生影响。在不同类型高梁的育 种和生产中,对分蘖的处理也不同翻。 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关于高粱分蘖的研究,分析 了分蘖对于高粱不同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高粱育种 和生产中分蘖调控提供参考。 分蘖,分蘖力的强弱一般由高粱类型和品种决定, 但也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如水、肥、光照、密度、 播期等)的影II ̄[2-31。 分蘖对高粱的农艺性状和田间群体结构都有 影响。保留高粱分蘖可以适当调整花期,在繁殖不 育系或杂交种制种时,保留高粱分蘖可延长授粉时 间,提高结实率[21。去除分蘖会改变田间种群的密度 和结构,从而影响到个体和种群的性状发育。赵威 军等【4研究结果表明,去除分蘖降低了田间总茎数, 1 高粱分蘖特性 高粱主茎上能产生分蘖的称为分蘖节,外形稍 收稿日期:2016—08—22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16yzge017) 作者简介:邵荣峰(1985一),男,山西昔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粱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121・ 山西农业科学2017年第45卷第1期 从而降低了植株之间在生长空间上的竞争,使植株 重心高度降低,主茎秆鲜质量、茎粗增加,下部节 间缩短,从而增加了高梁的抗倒伏能力。有育种家 认为,保留高梁分蘖可以提高高粱产量,增加茎秆 含糖量;但也部分育种家认为,保留分蘖会造成养 分浪费,使茎秆纤弱,导致严重减产[5-6]。笔者认为, 人们对于分蘖去留存在争议,其主要原因是不同 类型高粱分蘖的作用存在差异,因此应该分类进行 讨论。 2 不同类型高粱分蘖的处理 目前,生产上高粱种植主要以茎秆收获和籽粒 收获为主,甜高粱和饲草高粱是以茎秆收获为主 的,而粒用高梁则是以籽粒收获为主。传统高梁种 植以粒用高粱为主,因此,高粱栽培技术中都存在 田间人工去除分蘖的操作 。但是,生产中很多禾本 科作物都靠其分蘖特性来提高产量,分蘖作为高梁 的重要农艺性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研究表 明,高梁可以利用自身的分蘖特性来提高生物产 量,增加经济收益 。 2.1 甜高梁 甜高梁是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田间以秸秆收 获为主,秸秆产量是其产量构成最主要的因素之 一。高明超等f9J研究指出,分蘖数对甜高粱生物产量 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547),说明增加分蘖数对 提高甜高粱生物产量有显著效果。王艳秋等[31关于 甜高梁光合物质生产及糖分积累的研究结果表明, 保留分蘖会小幅度降低群体的株高,增加面积指 数,提高生物产量,而且可促进养分向茎秆转移。吴 秋平等【 叼1=究表明,常规密度和较低密度下分蘖茎 糖产量的补偿效应分别可达20%和62%以上,低密 度高粱种植条件下,分蘖含糖量与主茎接近;而且 不同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都可增加甜高粱产量和 含糖量。邵荣峰 “研究去除分蘖对甜高梁主要农 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去蘖处理使穗长显著变 短,鲜质量极显著降低。 杨丰力【晰究认为,甜高梁早去分蘖,可以促进 单株壮苗;若不及早去除分蘖,主茎支茎混长,消耗 养分,延长主茎生育期,造成主茎细软晚熟等不良 后果,建议在4~6叶期时结合定苗去除分蘖。卢 庆善等 研究认为,分蘖过多会消耗大量的养分, 影响主茎的生长速度,致使茎秆纤弱而倒伏,影响 收获,会造成重大损失。黎大爵等[8研究认为,甜高 粱生产中苗期应当及时去除分蘖以减少对主茎养 .122. 分的消耗。 综上所述,甜高粱栽培技术中是否去除分蘖应 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取决于品种的分蘖特性 和高梁的种植密度,但是保留适量的有效分蘖能够 增加生物产量。对于分蘖能力强的甜高梁品种,例 如目前大面积种植的美国大力士甜高粱品种,大面 积生产中不必人工去除分蘖或通过化学控制分蘖, 这样既能提高甜高粱的茎秆产量又能够降低人力 投人,有利于甜高梁的商业化推广;对于分蘖能力 较差、以主茎收获为主的甜高粱品种,例如晋甜杂 3号、辽甜7号等,在田间种植时应适当增加密度, 并利用适宜的控蘖技术来控制分蘖数量以增加主 茎产量。 2.2饲草高粱 饲草高梁是粒用高梁与苏丹草杂交产生的F 杂交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 高、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 。饲 草高梁的育种正是利用高粱属植物分蘖性强的特 点,刈割后植株再生力强,在江淮流域种植一年可 刈割4次,北方地区一年可刈割2~3次【13]。国内育 成的饲草高粱品种中晋草2号、晋草3号产量分别 可达到105 121.1,121 751.8 kg/hm2。宋朝辉等㈣研 究表明,饲用甜高粱保留植株分蘖,不论收获时间 早晚,单位面积产量、株高、含糖率均高于掰除分 蘖,平均比掰除分蘖增产24.5%。孙学保等 研究也 表明,田间保留分蘖、不问苗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 和灌水,使植株显著增高,单株总茎数增加,显著增 加产量,较掰除分蘖、间苗处理增产12.87%。 饲草高粱刈割后需要利用分蘖来再生,因此, 饲草高粱栽培体系中不需要去除分蘖,但是刈割后 留茬高度影响分蘖再生的能力 61,应该根据不同生 产需要选择不同的留茬高度。 2.3粒用高梁 高粱是我国酿酒、酿醋产业的最主要原料, 85%以上的高粱籽粒产量用于酿造 。山西省作为 传统酿造业大省,商品高粱90%以上用作酿酒和酿 醋原料【l81。糯高粱、粳高粱、酿造高粱等不同类型的 高粱所含的淀粉、单宁、脂肪等理化指标上存在较 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其酿造白酒的品质有所不同。 但是这些高粱都是以籽粒收获为主,在实际栽培 中,都应当尽可能减少无效分蘖。 传统的粒用高梁种植不需要分蘖,一般选择无 分蘖或分蘖力较弱的品种。对于分蘖较多的品种, 一般还要人工除去分蘖[19】。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过程 邵荣峰等: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中,机械化栽培对高粱品种的要求与传统栽培不 同。焦少杰等【 究认为,机械化栽培种要求粒用 高粱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力,而且有效分蘖的株高 与主穗相当,成熟期与主穗相近。这样的品种在群 体结构上可以实现自我调节,在缺苗时可以通过有 效分蘖来增加单位面积穗数。高广金等【2lJ研究发 现,酿造高粱泸糯8号可以利用高梁分蘖再生实现 籽粒“一种两收”,产量达到13 062 kg/hm 。 综上所述,传统人力栽培中,粒用高粱是不需 要保留分蘖的,然而在现代化机械化栽培中,保留 分蘖对粒用高粱产量增加和群体结构调节有重要 作用。但是在田间实际栽培中依然应该利用控蘖技 术减少无效分蘖。 3 控蘖技术 传统高粱栽培中都是通过人工去除分蘖,并且 通过育种选育分蘖较少或是无分蘖的高梁品种。当 前,高粱栽培中都希望能够尽量增加有效分蘖,减 少无效分蘖。因此,需要通过适当控蘖技术来减少 田问无效分蘖,主要方法包括调整生长环境和喷施 生长调节剂。 3.1调整生长环境控蘖技术 高梁分蘖发生的数量除了受本身品种特性影 响外,还受到群体结构和生长环境的影响。其中,种 植密度对分蘖影响最明显,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单 株分蘖数量会发生显著的变化[99-231。因此,可以通过 调整种植密度来控制田间高梁的分蘖数,协调群体 与个体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不同的高粱品种在 不同地点种植都应该通过密度试验来确定最佳的 种植密度。 高粱田间的生态环境光、温、水以及土壤肥力 水平都会对分蘖的产生和生长产生影响。陈连江 等12,1]研究发现,甜高粱品种的分蘖性具有随播种至 分蘖期土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分蘖生长会 与主茎争夺养分,土壤养分不足会造成分蘖无法正 常成熟而浪费营养。因此,保留分蘖栽培或是多茬 刈割都应该施足底肥,并根据田间生长进行后期 追肥。 3.2化学控蘖技术 分蘖的发生受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 酸(IAA)和赤霉素(CA,)等的影响。喷施外源生长 调节剂可以影响内源激素的合成,因此,化学控蘖 技术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化学控蘖技术 在高粱上研究相对较少,但在水稻、玉米、小麦上研 究比较深,随着高粱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和甜高梁、 饲草高梁种植面积的增加,高粱田间分蘖调控技术 需求越来越迫切,高梁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会逐渐增 加。而高粱与水稻、小麦同属于禾本科植物,在研究 中可以借鉴前人在水稻、小麦上的研究成果。 蔡铁等 研究表明,内源IAA和CTK对小麦分 蘖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外源激素主要通过调节这 2种内源激素的含量来控制分蘖,喷施外源IAA和 GA,都能显著降低分蘖发生率。孙兵等 研究表明, 喷施10 mg/L的赤霉素能够有效减少水稻无效分 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水稻产量。姜丽娜等 研究表 明,喷施生长调节剂无效分蘖消亡速度比对照快, 而且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强化有效分蘖竞争能力效 果不同,使最终成穗状况有所不同。 因此,在研究高粱化学控蘖技术时,应该着重 考虑外源GA。和IAA,而且需要根据高粱的生长特 性选择适宜的施用时期。 参考文献: [1]张福耀,李团银,李占林.高粱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目标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7):10—13. [2]卢庆善.高粱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50—51. [3]王艳秋,张飞,张志鹏,等.保留分蘖对甜高粱群体光合物质生 产及糖分积累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46(6): 725-729. [4]赵威军,张福耀,常玉卉,等.去除分蘖对甜高梁倒伏的影响f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84—87. [5]卢庆善.甜高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73-174. [6]李桂英,涂振东,邹剑秋.中国甜高粱研究与利用[M】.北京:中 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90—291. [7]杨丰力.高寒地区燃料乙醇原料甜高粱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研究 叨.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110—112. [8]黎大爵,廖馥荪.甜高粱及其利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17,35. [9]高明超,王鹏文.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J]_安徽农 学通报,2oo7(5):114,124. [1O]吴秋平,王永军,姜文顺,等.甜高粱分蘖去留与糖产量及氮素 利用的比较分析fJ].作物学报,2010,36(11):1950—1958. [11]邵荣峰,赵威军,张福耀,等.去除分蘖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 的影响【JJ.作物杂志,2012(1):126—129. [12]吕鑫,张福耀,平俊爱,等.不同品种(系)饲草高粱国家区域试 验分析叨.现代农业科技,2012(9):350—353. [13]马新文,贺军勇.饲草高粱栽培技术【JJ.新疆农业科技,2004 (4):47. [14]宋朝辉,刘兴成.饲用型甜高粱苗前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中 国糖料,2014(3):62—63. (下转第129页) ・123・ 曹新富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失约风险及防范研究——以四川邛崃市为例 [6]杨璐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实困境与制度性原因分析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4):64—72. [7]梁瀚元.农村土地流转与政府引导[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 (12):1316—1318. 险保障金的方式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但是,在 具体运营中也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导致企 业积极性不足。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借鉴四川邛崃 市的成功经验,将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纳入政策 [8]贺军伟,王忠海,张锦林.关于工商资本进农业的思考和建议fJ]. 中国发展观察,2013(7):47—5O. 性农业保险险种,并且政府财政每年给予一定的补 贴。与政府财政拨款专门设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或 者投资业主缴纳风险保证金的传统方式相比,履约 保证保险充分利用了现代保险制度的风险分散机 制,以极少的投人撬动了巨大的风险保障,不仅保 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还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充分调动了土地流转双方的积极性 。为了推动土 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机制的实施,应该建立健全农 村产权交易鉴证制度,失约出险处理机制、风险评 价机制等,以形成强大的制度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I]乔金亮.土地流转交易立新规,工商资本下乡不能“任性”[N]. 经济日报,2016—07—05. [9]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O]中国青年网.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领域 B/OL].[2015—03一 o81.http://news.youth.en/gn/201503/t20150308_651 1255.htm. [11]孙国贵,徐元明,刘俊逸.江苏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问 题及对策IJ1.江苏农村经济,2015(1):29—30. [12]晨迪.“钟山模式”让农户致富[N].成都日报,2015—11-05. [13]杨华春.实施“产权预流转”引入项目,村民初享改革成果[N]. 成都日报,2014—09—30. [14]张丽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与政府制度创新lJI.国家行政学院 学报,2005(2):74—76. [15]章新国,宋伟,许海涛.引导和规范好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基于 湖北省的调查与思考『J1.农村工作通讯,2015(1):6O一62. [16]黄鹤群.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以南通市农村 土地流转为例【J1.现代经济探讨,2015(3):55—58. [17]农业部“接地气、察民情”赴浙江调查组.传统农民也要加大关 注[J】.农村工作通讯,2015(1):63. [2]樊江涛,李月锋.资本下乡:有实力争地,没能力种田[J】.农村・ 农业・农民,2015(5):38—4O. [3]吴佳竹,盂梅.伊宁县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模式意愿 的影响因素分析fJ1_天津农业科学,2016,22(5):122—125. [4]童星.中国应急管理:理论、实践、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12. [18]高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思考『J1_山西农业 科学,2016,44(5):686—689. [19]赵育勤.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对策及流转模式fJ】.经济视野, 2014(4):17. [5]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调研组.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 的问题和潜在风险[J】.农村经济,2011(2):3-5. [20]张艳玲.土地拴上“保险绳”转出转入都放心:成都市首推履约 保证保险严防土地流转风险【 .农民日报,2016—08—09. (上接第123页) [15]孙学保.保留分蘖不间苗对高密度种植饲用型甜高粱土壤含 水量及产量的影响【J]_农学学报,2014(5):5—7. 栽培技术lj】.杂粮作物,2010,30(2):122—123. [23]郑庆福,李凤山,杨恒山,等.种植密度对杂交甜高粱“甜格雷 兹”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忉.草原与草坪,2005(4):61—65. [16]张晓英,白文斌,李文清,等.山西省饲草高粱标准化栽培技术 【J].中国种业,2011(2):69—7O. [17]焦少杰,王黎明,苏德峰,等.优质酿造高粱龙杂5号的选育及 推广应用Ⅱ】.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2):11-12. [18]孙美红,柳青山,白文斌,等.发展酿造高粱,推进名酒名醋产 业升级【J1_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97—999. [24]王海莲,刘宾,张华文,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杂交种生物 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1.山东农业科学,2014,46(7): 62-65. [25]陈连江,陈丽,赵春雷.土壤温度对甜高粱分蘖性影响【c 中 国作物学会.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北 京:中国作物学会,2012. [26]蔡铁,徐海成,尹燕枰,等.外源IAA,GA,和ABA影响不同穗 型小麦分蘖发生的机制[J1_作物学报,2013,39(10): 1835-1842. [19]陈温福,徐正进.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7. [20]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等.粒用高粱机械化栽培品种选择 叨.园艺与种苗,2012(12):1-2,13. [21]李光华,马英慧,周紫阳.粒用高粱机械化栽培品种选择【J1.农 [27]孙兵,钱晓刚,苏昌龙,等.超高产栽培中水稻无效分蘖的化学 控制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0(1):4—5,7. 技服务,2014(11):39,46. [22]高广金,唐道廷,杨艳斌.酿造高粱泸糯8号“一种两收”再生 [28]姜丽娜,尚玉磊,邵云,等.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生理指标的影 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3—7.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