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1年第1期 总第116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0URNAL OF HAliBIN UNIVERSrrY OF COMMERCE No.1,2011 Serial No.116 [财务与会计]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张明霞,李云鹏 (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哈尔滨150028) [摘要】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较大风险性的金融产品,对其进行合理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是企业正 确判断其经营风险的办法之一,而我国会计准则将其并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而金融工具中的基础金 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差别较大,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iL;会计计量;会计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112【2011)01—0089-05 Accounting Problems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ZHANG Ming—xla,LI Yun—peng (Aeeouting School,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 is a kind offinancial products which is more isky.A ̄rnable Accounting confirm,measuIe。disclosure is one of the metods that enterprises judge its business risk correctly,however,in China,accounting standards incorporate it into the ifnancial instm— 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confirmation.There is a large diference between the basic inancifal instruments and derivative inancifl ianstruments. Therefore,it has grate signiifcance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relevant accounting stndarads. Key words: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m;accounting recognition:accounting measu ;accounting disclosure 衍生金融工具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它满 足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迫切需求,并已成为整 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此规定是将衍生金融工具和 基础金融工具合并在一起,颁布的会计准则,实行 统一的会计规范,这样,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就缺乏 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 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 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 结算 。 此准则基本沿用了IASC的衍生工具定义,这 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系统性、详细性的规定,使之在会计确认、计量和 披露上存在着一定的特殊问题,因此,如何完善衍 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并对其合理核算业 务、反映风险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我国金融市场尚未 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实际情况的考虑。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衍生金融产品的种类颇 具多样性,将这些产品或工具按照自身交易的方 式和特点可分为五类: 1。金融远期合约,是指合约双方同意在未来 日期按照固定价格买卖基础金融资产的合约。主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企 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指 出,衍生金融工具是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 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 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 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股票 合约。 2.金融期货,是指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 所内以公开竞价形式达成的协议。主要包括利率 期货、股票期货、指数期货等。 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 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 [收稿日期]2010—11—10 3.金融期权,是指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 [作者简介]张明霞(1964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财务会计研究。 一89—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o.1,2011 费用(又称“期权费”),在约定Et期内(或约定日 里强调的是合同的一方,如果只是计划的一方就 不可以确认,因为企业尚未成为合同的一方。这 个原则对衍生金融工具也同样适用。 期)享有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合约卖方买卖某种 金融工具权利的契约,包括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 4.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 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定期交换现金 终止确认:当收取某项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 合同权利终止时,或者某一金融资产已经转移,企 业应该终止该项金融资产的确认 初始计量: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应当按照 公允价值计量 后续计量:对于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和美国 流的金融交易。可分为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 类别。 5.结构化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利用结构化特 性,通过将以上的衍生金融工具与基础金融工具 相结合,开发出的更为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目 财务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一样,我国也采用 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外汇结构化理财产品就 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 是其典型代表【2j。 会计披露:企业应当披露编制财务报表时对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 金融工具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计量基础等信 1.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原理是为了规避现 息,并在附注中披露已确认和未确认金融工具的 货市场上买卖某种金融工具价格变动的风险,同 有关信息。对于公允价值套期,企业应当披露本 时在期货或者远期等市场上做一笔相反的交易, 期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以及被套期项目 若以后市场价格变动使交易者现货市场受益,则 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企业所披露的 其在金融市场上亏损;反之,若以后市场价格变动 金融工具信息,应当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就金 使交易者现货市场亏损,则其在金融市场上受益, 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重要程 亏损和受益大致相抵,从而实现保值的目的。 度作出合理评价¨ 。 2.投机套利。是指承担市场中的高风险来追 求高收益的交易行为。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及计量存在的问题 套期保值与投机套利的根本区别在于交易的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存在的问题 目的,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规避或减少风险,而投机 衍生金融工具与传统的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套利的目的在于通过承担风险,而获取利润。由 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传统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 于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需要初始净投资或需 制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为主线,仅对已 要较少初始净投资,而且一般只进行净额结算,所 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而衍生金融工具是 以,金融企业或者是个人,只需交付少量的保证金 一种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中的合约,这种合约的 或权力金即可签订大额的金融期权或期货合约, 签订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权利或义务,并将产生 这种杠杆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大大加强了 经济利益或资源的流人或流出。这种权利和义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投机性。但是,衍生金融工 务,并不是由过去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引起的,而 具的过度投机会给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破坏 是来自于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因此,衍生 作用。 金融工具所包含的这种权利或义务也就难以确认 二、我国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 为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或者负债。 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没有将衍生金融工具和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系列会计准 基础金融工具进行区分,而衍生金融工具又具有 则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 自身的特殊性,并且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使 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 相关会计业务更加复杂化,会计准则的修订速度 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 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变化,因此在会计 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 确认时存在许多问题。 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 1.对于新产生的衍生金融工具没有相应的会 具列报》。其针对的是金融工具的,而对衍生金 计准则加以规定,企业可能根据需要选择会计确 融工具会计内容也并人其中进行了笼统的概括。 认的方式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比如,近年来 初始确认: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 创新产生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其终止确认的问题 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在这 非常复杂,但没有相对应的准则予以规定。 一90~ 张明霞,李云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2.衍生金融工具在进行打包确认时,会产生 一1.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处理所依据的会计 程序及会计政策没有反应,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 权利及义务以及由此引发的收益和风险披露 不足。 2.当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发生变动时,以历 组衍生金融工具之间对冲盈亏的现象。企业对 相似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打包”确认时,只显示 了打包资产的整体风险,使个别衍生金融工具的 风险不能充分体现。 3.在确认套期保值有效性问题时,个别企业 在初始确认时存在非实物形态的套期对象,如购 买合同、销售协议等。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对 这些事项进行套期是非常合理的,但若是企业中 途取消了合同,则会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作用由套 期转变为投机。这必定使衍生金融工具确认失 真,使股东及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 史成本法为基础的计量原则不能准确而真实地披 露会计信息。 3.原有会计报表的格式、项目以及填列方式 都比较固定,很难有效地反应企业日益复杂的衍 生金融工具经济业务。 4.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主观 性,如准则对于无公开标价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 价值的计量方法没有明确规定,使相关衍生金融 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够客观。 5.缺少预测性风险评价信息。因为衍生金融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不同于传统会计要 素,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才能相对客观地计量 衍生金融工具,但公允价值计量也存在诸多不足 之处。 工具是未来发生的交易,体现的是未来的财务变 1.公允价值的计量有一定的主观操纵性。由 于交易合同的签订时问和计量方法的可选择性, 使得会计报表的编制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方式 来对公允价值信息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了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同时,由于不同企业进行会计报告 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衍生金融 工具的公允价值就可能出现很大波动,对于报表 化的预示,这些未来的财务信息无法体现在传统 会计报表上,因而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 的残缺性甚至误导性,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及时 和充分的预测风险的需求,以至使企业不能进行 恰当的风险管理。这也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亏损 事件频频发生,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的重 要原因之一。 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会受到 很大影响,从而加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 J。 2.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时,按照《金融 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52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 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其结果应当反映估值 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由于对客 观环境判断的主观性,不同的企业采用了不同的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的对策 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只针对金融工具的会 计处理作出规定,而不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 认计量和披露的规定。重新制定衍生金融工具会 计处理的准则,从根本上化解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理论与会计实务存在的矛盾。针对常用的衍生金 估价模型,其损益的变化就会随着公允价值的改 变而相差甚远。况且目前,我国只有少数银行有 融工具和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分析其共性 和个性问题进行相应的规定,风险性较大的,应该 详细加以规范。 (一)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规定 能力运用估值技术,且操作成本较大。 3.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而且处于不断的 创新之中,这使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和规范 十分困难,到底是采用内部预计的折现值,还是采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应该分两步进行, 分别为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 用不公开交易条件下交换产生的市场价值,对这 些难以用明确标准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各企业 初始确认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与义务 并非来自过去的交易事项,按照相对于衍生金融 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采用不同的标准操纵会计信 息,使得各企业对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按照不同 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实质上 已全部转移”来判断确认与否。签订当日,衍生 金融工具合约双方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就已经产生 了,并且签订合约一定会造成未来经济利益的流 人或流出。因此,在合约签订时,双方所签订的合 的数额计量,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会计准则模式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披露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 约已经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 一91—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1期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o.1,2011 性”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的标准,应该 进行初始确认即在资产负债表上按相关要素的确 定标准确认为一项衍生金融资产或衍生金融负 所以,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开价格最符合公允价值 的定义,是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最佳计量。 针对不存在活跃的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为 债。这样处理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对衍生金融工 具的风险进行合理估计并判断其对公司未来财务 状况的影响Hj。 了能够进行可靠的计量,避免企业采用的不同估 价模型操纵利润,准则中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 统一的计量方法以减少主观操作的可能。为确定 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可以采用估计的方法, 主要可以采用现值法。现值法是财务管理中经济 事项的价值确定方法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的 终止确认方面,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合约在初 始确认后至交易履行之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 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在这期间必定会产生变化。 因此,为了体现合约签订后发生的价值变动,在完 成交易时,应当进行终止确认。 对衍生金融工具用于套期保值确认的有效性 问题,应该合理指定套期工具,并采用恰当的方 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衍生金融工具套期有 效性确认,初始确认时可以使用主要条款法,如被 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与套期工具的主要条款不相 配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法。后期确认时主要采用统 计分析法,采用统计分析法需要被套期风险和套 期工具价值变动的序列数据,虽然此种方法所需 的时间和成本都很多,但是评估套期有效性较为 准确。 衍生金融工具“打包”标的进行套期保值时, 确认中可以根据风险种类和风险大小进行分类, 将风险较大的衍生金融工具单独确认其风险,对 于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相对较小并且数额不大的, 可以合并确认其风险。 特殊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相应的确认,如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和外汇 结构化理财产品确认,这两项内容较为特殊,因此 其确认应该单独加以规定。 (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标准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计量。 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时需要对权利和义务合约进 行计量及对合约标的物进行计量,而没有进行实 际交易,它的标的物,如股票、证券、外汇等都是价 格波动很大的商品,从而使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 处于持续的变化之中,这就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进 行计量,不断的调整其公允价值的变动,真实的反 映其变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根据衍生金融工具市场情况可以将衍生金融 工具分为存在活跃的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和不存 在活跃的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 针对存在公开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实 际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价格是买方市场和卖 方市场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进行充分博弈的结果, 一92一 应用。 公允价值=Ik/(1+I)n n一指某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涉及的年限; Ik一指第k年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给企业带来 的现金流量 I—选用的贴现率 现金流量的种类很多,如期望现金流量、未来 现金流量、合约现金流量等。各种指标的数额可 能不同,企业在使用现金流量时可以采用期望现 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是未来可能出现的现金流 量的各个取值以相应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 均数。 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应该 考虑计量成本取得的问题。与历史成本相比,公 允价值计量需要大量费用,用于信息搜集、处理和 审计,出现取得成本过高的现象,但是与其衍生金 融工具风险性比较,其取得成本较高也是合 理的 引。 (三)制定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标准 在目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以下措 施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报表的披露方式进行 改进: 表内披露的内容:将资产与负债项目改变按 流动性划分的标志,表内增加“衍生金融资产”与 “衍生金融负债”项目,同时,在每个项目下再按 其风险大小设置细目,细目下再划分“公允价值 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使得计量方式在报表 上一目了然,方便报表使用者,提取自己需要的相 关信息。 表外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设一张“衍 生金融工具明细表”附表,并在“衍生金融工具明 细表”中详细列明企业所持有的各种衍生金融工 具的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判断。其主要内容应 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 的合同条款和条件。第二,核算所采用的会计方 法和会计政策,包括对衍生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后 张明霞,李云鹏: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续确认和停止确认的时间标准,确认和计量衍生 对已经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其信息已经在资产 金融工具所引起的盈利和亏损的基础等。第三, 负债表中反映,不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重复反 披露已确认为本期损益的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的 映。但是,对于未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事项, 公允价值变动总额以及衍生金融资产和负债年度 应该通过报表附注进行披露 引。 内的分类平均额等信息。第四,对于衍生金融资 [参考文献] 产应分类别单独反映包括预付率、预付信用损失 率、利率和折现率等。第五,披露初始确认后以公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北京: 允价值计量的那些可供出售的衍生金融资产的公 人民出版社。2008. 允价值因变动形成的利得是否计人当期利润,或 [2]宋晋芳.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 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直到这些衍生金融资产被处 [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7. [3]王 川.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及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置 j。对于企业出现的特殊项目衍生金融工具, [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 又不能按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 [4]夏睿.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D].上 量的部分,国家相应的规定又没有的部分,企业需 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5. 要在报表的附注中进行重点披露。 [5]穆殿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保定:华北 综合利用表内披露与表外披露来反映衍生金 电力大学,2010. 融工具信息,这样,报表使用者可以结合表内和表 [6]胡颖森,彭锐.谈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与会计对策 外信息,更加清晰地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 [J].财会月刊,2008,(10). 绩,比较准确地评估衍生金融工具带来的损益。 [责任编辑:姜野] (上接第83页)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股权结构是否具有优越性,因 结论 此,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仅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来看,高度分散和高 度集中的股权结构都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前 [1]曾昭灶.股权结构、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移[M].北 者会导致管理层对股东的掠夺,而后者会导致大 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股东对中小股东的掠夺,形成控制权私有收益 。 [2]林丽端,秦晓东.浅析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公司控制 因此,结合不同的持股主体而言,合理的股权 权私有收益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9,(9):5—7. 结构应该为:在适度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内部 [3]张静.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控制权收益关系研 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股东、外部法人或机构股东和社会公众股三足鼎 [4]王海林.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D].厦门: 立、相互制衡的局面,这样的股权结构既有利于发 厦门大学,2009. 挥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从而为所有股 [5]刘西友.治理环境、股权特征与控制权私有收益[D]. 东创造更多的控制权共享收益,同时,也可以限 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08. 制大股东,防止其为了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而损 [6]魏正红,汪辉.股权特征、控制权收益与企业并购效 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4):66—72. 但是,迄今为止,现有的经验研究还没有证 [责任编辑:姜野] 明,究竟这种理论上的最优股权结构,其在实践中 一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