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排球课程标准

来源:小奈知识网
《排球》课程标准

一、 课程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当前排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战术,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习了解排球运动竞赛组织及裁判工作。

课程设计理念:理论课的讲授与训练实践紧密结合,以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突出排球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加强排球运动的场地、器材及裁判规则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刻苦训练,教师要因材施教,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和操作。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尤其是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 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技术,如问答技术、活动指导策略、从事教学研究等。

4. 养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现象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教 学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5. 养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论与行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 习 情 景 序号 1 2 3 4 5 6 7 情景描述 排球运动导论 排球技术 排球战术 排球竞赛组织与编排工作 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工作 排球综合课——教学比赛 排球考试课——测试、考试 学时 2 24 2 1 1 2 4 学生应有 基础 学生应先了解排球的起源、发展,以及排球的特点。然后开始学习排球的技术动作,当排球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练习排球战术配合,之后学习排球竞赛的组织、编排、规则及裁判工作。 五、实施建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2008年4月第七次印刷 2、教学方法建议 (1)、重视基本功的教学和训练,严格教学步骤,严格要求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打好基础,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示范的基础上,应尽量多的使学生获得练习机会。 (2)、多用比赛法进行教学,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发展学生身心。 (3)、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在基本技术教学中,要变换教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排球兴趣。 (4)、由于学生排球水平差异大,要注意因材施教。

(5)、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技术动作错误多,要注意加强个别指导和纠错。 3、考核方式及占总成绩的比例:

(1)、考核方式:排球专业课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技术考试两部分。在学期末进行 (2)、总成绩比例:

理论部分:平时成绩计40%,期末计60%,

实践部分:内容a、个人垫球(100个60分,每多一个加1分,140个满分);b、双人垫球(20个来回60分,每多1个来回加10分,24个来回满分);c、发球男:正面上手发球(10个按区域算分),女:正面下手发球(10个按区域算分)

4、教学资源要求 (1)、教学设备条件

应有满足教学需求的标准排球场,每位学生一个排球,排球扣球器、标志杆、标志带、裁判椅、磁性教学示意板等教学用具。

(2)、教师团队

为了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主讲教师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

(八)编制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或五年制体育各

2.学习情景的内容和工作任务的设计是根据行业发展和人才需要求2014年进行修订的。 3.本标准根据环境和条件变化可适时修订。如有国家或行业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国家或行业标准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