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奈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九

高中语文文言助读之十九

来源:小奈知识网
文言助读之十九 217、王羲之书六角扇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尝在蕺山(古地名,今绍兴市内)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苦与勤奋就成了关键。是否可以这样说,如今中小学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奋发上进的动力。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嗜 ;②释 ;③择 。 2.填空:①有志者 ;②学到用时 ;③书山有路勤为 ,学海无涯苦作 。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恼怒)色。羲之因(于是)为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见羲之,求其书之,羲之笑而不答。 [文言知识] 姥、妪与媪。这三个字,都指老妇人。上文“见一老姥”,意为看见一个老妇人。又,《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又,“道逢媪”,意为路上遇见一个老妇人。 219.钟弱翁好为人书 宋之钟弱翁,为某县之令,自以为书佳,故好谤讥(批评)榜额(楹联与匾额)所书。凡所至,有不适己意者,必令人去而重书之。然其书实不工(好)。曾过一山寺,有高阁(楼)壮丽。弱翁与僚属(下属)拥立,望其额,曰(上面写着)“定惠之阁”,旁题(旁边落款)姓名漫灭(模糊不清)。弱翁称谬(不好),使僧梯(用梯子)取之,欲更书之。僧拂拭就视(走上去仔细看),乃颜真卿所书。弱翁顾谓僚属曰:[文化常识] 古人与今人一样,都可用对方的官职称呼。上文“但官王右军书”,意为只要说是王右军所写的。王右军即王羲之,因为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故时人称他为“王右军”。又,李尚书,刘刺史、杜主簿,意为姓李的是尚书、姓刘的是刺史,姓杜的是主簿,这犹如今人之李、胡主任、钱科长一样。 [思考与练习] 1.除了王羲之之外,你还能说出我国古“如此好字,何不刻石永存。”传者以为笑。 [文言知识] “所”字结构。“所”往往跟后面的字结合起代另外两位大书法家吗?① ;② 来,形成一个“所”字结构,它的解释也有点特别。上文有两个“所书”,以“乃颜真卿所书”为例,2.翻译:①羲之书其扇。 应按“原来是颜真卿所写的的字”理解。又,“凡②人竞买之。 所食,皆鱼肉”,意为凡是所吃的东西,都是鱼肉;“所植皆为野鼠啮”,意为所种的庄稼都被野鼠吃218.叶延蛙与《海录》 了。从上面三个例子来看,“所”字后一定跟着动宋人叶延珪自云:余幼嗜书,四十余年词(如“书”、“食”、“植”),而这些动词后又省略未尝释卷,食以为甘,怠以为枕。士大夫家(做了句子成份(如“写(的字)”、“吃(的东西)”、“种(的庄稼)”)。 官人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钞(同“抄”)写,间(分)作数十册,择其可用者手钞之,名曰《海录》。 [文言知识] [启发与借鉴] 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实在是最幼稚无知的表现。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令 ;②适 ;资。“资”在文言中常指“钱财”。上文“常恨③更 ;④顾 。 无资”,意为经常埋怨自己没有钱财。又,“出资兴2.翻译:必令人去而重书之。 学”,即捐出钱财办学;“无资以存”,意为没钱财生〃存下去;严家资巨万”,意为家中钱财好几万。 [启发与借鉴] 没钱买书的古人,用抄录的办法来学习。今天多数人家买几本或几十本书是不成问题的,那么刻

1

220.蒲松龄写《聊斋》 文言助读之十九 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接近)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浓茶),具淡巴孤(烟草的.英文译音)一包,置行道旁,下陈(铺)芦席,遂退金收马。比(等到)公乘之,驯良如故。盖(大概)此马愿终身随主人也。 [文言知识] 遣。“遣”在文言中多作“派”、“派出”等解释。上文“遣人来 买”,意为那军人派人来买。又,“遣使使秦”,意为派使者出使到 秦国去;“张尚书遣之”,意为张尚书打发他走。“遣”和“遗”字形 不同,含义也完全两样。 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加工)之。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 [文言知识] “渴则饮以茗”与“或奉以烟”都是倒置句,应按“渴则以茗饮”与“或以烟奉”,解释为“路人口渴了就用茶让他喝”与“有时将烟递上去”。又,“得钱于地”,应按“于地得钱”理解,意为在上拾到了钱。 [思考与练习] 1.上文有5个“之”(名字除外),请逐一指出它们的用法或 含义:① ;② ;③ ;④ ;⑤ o 2.解释:①许 ;②固 ;③无奈 ;④怪之 ;⑤方 ;⑥乃 222.粮车伏兵 唐肃宗时,胡(此指匈奴)入塞,北鄙不得宁。上(皇帝)派大军击之,然为胡骑所围,粮道绝(截断),兵多馁死。上急,以裴行俭率兵援之。行俭曰:“胡人众,惟智取耳。”遂佯为粮车三百乘(辆),每车伏壮士五人,各持锐刀劲弓,以羸老(瘦弱的老兵)驾车,并于前方深谷处伏精兵数百待之。粮车行山道,贼果下山劫之,大喜。时值盛夏,人畜皆渴,欲就泉饮。将临(到)泉,车中壮土齐发,伏兵亦至,杀获几尽,余者遁。自此,粮道复通,官军得以重振旗鼓。 [文言知识] 就。“就”在现代汉语中多作连词、副词用,如“你一说我就懂”、“天就要下雨了”,但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常解释为“靠近”、“走近”、“接近”、“踏上”等。上文“欲就泉饮”中的“就”,即指“走近”、“前往”。现代汉语“就业”、“就职”、“就地取材”中的“就”,仍含有动词色彩。 [文化常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计4肋多篇。书中写了不少狐鬼的故事,作者借狐鬼来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故事生动有趣,情节波澜曲折。“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异”即记载奇怪的事,故名《聊斋志异》。 ” [启发与借鉴] 写作是十分艰苦的事,尤其是要写出一本名传后世的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前后花了二十多年;曹雪芹写《红楼梦》,前后花了十年;司马迁写《史记》,前后二十年;徐霞客为了写《徐霞客游记》,用了约三十年。 [思考与练习] 1.你读过《聊斋志异》中的文章吗?举一篇: 。 2.翻译: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 221.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职官名称)之万,蓄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不几日,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换)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 2 [启发与借鉴] 智取胜于力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鄙 ;②馁 ;③惟 ;④佯 ;⑤值 。 文言助读之十九 2.翻译:杀获几尽。 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方法)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走了)。 223。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职官名称,主管水陆运输)。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仔细地看到)而不问。尔后(这以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升,[文言知识] 作。“作”在文言中是个多义词,解释为“工作”、“做”、“发出”、“发起”、“站起来”等。上文“不能作声”中的“作”,指“发出”,意为连声音也发不出。又,成语“一鼓作气”,意为第一次击鼓进军,战士就能激发出勇气。 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乘机会)再拜而告曰:“吾侍相公(旧时称宰相为“相公”)久矣,门下奴仆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同情的样子)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服侍)[启发与借鉴] 速战速决固然好,但在很多情况下要量力而行,要打持久战,这有利于成功。 [思考与练习]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原句回答:

2.翻译: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文言知识] 予。“予”既可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又可作动词,相当于“给”。上文“予欲不言,尔则怨我”,意为我不想说,你就会怨恨我。又,“今予汝钱三十万”,意为如今给你三十万铜钱。 225.黄仙裳济友 泰州知县田雪龛,为官廉。黄仙裳与之往来,绝不干(求)私利。后田罢官,因无资不得返乡。黄仙裳自汝宁(古地名)远道归,囊中但有二十两金(银子)。闻之,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田辞谢,黄固赠之。田得以启程。黄后语人曰:“若是日吾先至家,则家人需金甚亟(急),不得分以赠矣。若此,吾必悔恨[启发与借鉴] 任用官吏,首先要看到品行,张齐贤可谓坚持原则。 [思考与练习] 1.翻译:唯此奴不沾禄。 2.“不以告人”中省略了 字,补充后终身。” 应成为 ,翻译成 。 [文言知识]恨。文言中的“恨”,可作“怨3.解释:①遗 ;②进退 ;③去 恨”解释,但多数时候要解释为“遗憾”。上文“若224.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过路人)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吾必悔恨终身”的“恨”,作“遗憾”用,意为要是那样,我必定会懊悔遗憾一辈子。又,《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无不痛恨于桓、灵也”。其中“痛恨”指痛心与遗憾。 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

3

[启发与借鉴]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淡如水”,意为明净清澈,不含有杂质——私利。黄仙裳早年与田雪龛交谊甚深,但他不从田身上获得任何好处。后来田处于困境,黄仙裳纵然自己家庭不富裕,也竭力帮助他。真诚的友谊就应该这样。 文言助读之十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罢官 ;②囊 ;③但 ;④固 ;⑤是日 。 2.翻译:分其半以赠。 “使……”来理解。 [文化常识]王。古代夏、商、周时期,天子称“王”,如夏王、商王、周王。当时人说:“天大、地大、王亦大。”意为“王’跟天、地一样伟大。周朝建立初期,在周天子下面有数百诸侯,“侯”是他们被封赏的爵位。“侯”以下是“伯”、“子”等,等级很分明。到了周朝中期,天子大权削弱,控制不了诸侯,像齐侯(齐国国君)、燕侯(燕国国君)、秦伯(秦国国君)等,先后称“王”了,于是出现了齐宣王、燕昭王、秦惠王等,他们要跟周天子平起平坐。孟子是战国时人,所以他见到的是齐宣王。 226.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汉人也,少年时勤学而无烛。邻有烛而不逮(指隔壁光透不过来;一说不肯把烛借给匡衡)。衡乃穿壁而引其光,以书映光读之。邑(当地)有大户,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做雇工)而不求偿。主人怪之。衡曰:“愿得主人[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齐宣王要“顾左右而言他”7. 2.翻译: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友,而之楚游者。

书遍(尽)读之。”主人感叹,资(借)给以书。衡手不释卷,终成大学者。 [文言知识]“怪之”不能直接理解为“奇怪这事”,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应理解为“对这事感到奇怪”。“怪”指“感到……奇怪”或“认为……奇怪”,“怪”近种用法在文言中叫“意动用法”。又,“众贤之”,应理解为众人认为他有才德,“贤”便成了一个意动词。 228。只许州官放火 田登作州官,民皆怨之,多谤(背后批评、指责)。登亦怒人犯其名,凡与“登”音谐而[启发与借鉴]今人的学习条件远胜过匡衡,[思考与练习] 1.翻译:衡乃穿壁而引其光。 2.“不求偿”中的“偿”,不能理解为“奖偿”或“补偿”,应理解为 。 有违者,必笞罚之。举州皆谓“灯”为“火”。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民咸讥之,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文言知识]值。上文“值上元放灯”中的“值”,指“遇到”、“碰”。又,“值天雨”,意为遇到天下雨;“值年丰家给人足”,意为碰上丰收年,家家富足;“值盗至”,意为遇到强盗到来。 但少数同学学习成效远不如匡衡,这是为什么呢? 值上元(元宵节)放灯(挂灯),吏揭榜(贴布告)227.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友,而之(到)楚游者。比(等到)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对他怎么)?”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管理好下属职员),则如之何?”王曰:”已之(停他的职)。”[文化常识]谐音。所谓“谐音”是指两个字的音同或音近。田登因为名“登”,害怕别人讽刺他,所以与“登”音同或音近的字都不准说。“灯”与“登”同音,所以他要大家把“灯”改说为“火”,于是闹出笑话,反而自搬石头自砸脚。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三味书屋中挂了一幅梅花鹿图,老先生要新来的学生朝这幅图拜,那是因为“鹿”与“禄”属谐音,“禄”是做官的俸禄,意为读了书就可以做官,做了官就有多多的俸禄。三味书屋的布置可谓用心良苦。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说别的事)。 [文言知识]使动用法。上文“冻馁其妻子”,不能直接译成“又冻又饿他的妻子儿女”,因为不合现代汉语语法;要译为“让他的妻子儿女又冻又饿”或“使他的妻子儿女又冻又饿”。“冻馁”的这种用法就叫“使动用法”。它要把动词或形容词按

4

[思考与练习] 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现在用来说明什么?

2.解释:①笞 ;②举 ;③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