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共同道德规范。2012年,全国妇联等单位提出了“新孝道行动标准”。请你从下列“新孝道行动标准”和《论语》选文中各选一条,说说二者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新孝道行动标准(部分)
① 带着妻小常回家 ② 共与父母度节假 ② 父母生日共同办 ④ 亲给父母做做饭 ⑤ 沟通父母解心结 ⑥ 关爱父母说出口 ⑦ 督促父母做体检 ⑧ 聆听父母聊往事 ⑨ 能和父母共锻炼 ⑩ 常为父母拍张照
《论语》选文
第一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第二则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三则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行动标准”选择第 条 《论语》选择第 则
相通之处:
2.重庆的红岩村准备雕刻一座“红岩英雄”石像,请你选择《红岩》中最能彰显“红岩精神”的人物推荐给他们,并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写出推荐理由。
答: 3.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回答问题。 1.关羽领兵将近汝南,扎住营寨。当夜遇见孙乾,听说刘备在袁绍处,告曰:“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今回许昌,便辞曹操也。” 2.夺得州县,云长班师回许 3.云长拜辞曹操,一连数次皆 昌。恐有泄漏,未敢告嫂嫂知。不得见。即写书一封,差人去夫人责之受曹操之恩,顿忘旧相府投递,并将所受金银,封日之义。云长退,坐立不安,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寻思去计。 堂上。 4.关羽上赤兔马,手提青龙刀,率领旧日跟随人役,护送二夫人车仗,径出北门。门吏挡之。关公怒目横刀,门吏皆退避。 5.曹操正和众官商量如何挽留关羽之事,未定,左右报关公呈书。操看毕,大惊曰:“云长去矣!”又有北门守将及关羽宅中侍卫飞报。 .6.曹操谓张辽曰:“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张辽领命先往,曹操引数十骑随后而来。 7.关羽道:“兄长在河北,望8.操又曰:“ 。” 9.说罢,云长径自拨转马头,望北而去追赶车仗。曹操也只能领着众人回城,路上还深深叹息不已。 丞相勿忘昔日之言。”操答:云长 ,勒马回头“必不负前言,特备路资相送。”云长不肯受。 称谢:“蒙丞相赐恩,异日更得相会。” (1)简要概括连环画讲述的内容。 答: (2)请观察图8,并结合情境,补写曹操的语言和云长的动作。 语言: 动作: (3)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选择完成下面任意一个问题。 ①结合关羽的表现,推测图7中曹操的“昔日之言”的大概内容。 ③ 结合《三国演义》的内容,写出关羽和曹操之后的一次相会。 答: (4)阅读《三国演义》后,你认为下列对于关羽的评价,哪一项合适?请说明理由。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臣事君以忠。 C.朝闻道,夕死可矣。 D.君子喻于义。
答: 4.下面是《论语》等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礼”的论述,请你将《论语》中有关“礼”的
论述挑出来(只填序号),并用一句话说明其中讲述的道理。 ①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④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⑤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论语》中关于“礼”的论述: 道理: 5.阅读《论语·为政》中的两则语录,完成下面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从这两则语录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_________。(仅限四字)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下面是对这句话中“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所表达意思的三种阐释,请选出令你质疑的一种阐释,结合生活实际说明质疑的理由。(3分) ①“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杨伯峻《论语译注》)
②“不要认为任何人不如自己,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南怀瑾《论语别裁》) ③“不要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钱逊《论语浅解》)
质疑第___ ___句,理由______ _______ 7.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内涵极其丰富。
听闻“解放军要渡长江了”的消息,被关押在渣滓洞的革命者举行新年大联欢。联欢会活动之一是在牢房门口贴春联。春联有“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看洞中依然旧
景,望窗外已是新春”等。这体现了革命者的 精神。这些革命者还具备 精神,这种精神在 情节中得到充分体现。 8.某同学准备写一篇观点为“只有探索才能知道答案”的演讲稿,请你帮他从《海底两万里》或《鲁滨逊漂流记》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其相关故事来印证这一观点。(不少于80字)
答: 9.某班开展了经典名著阅读成果交流与经验分享会,以下是几个小组的展示。
(1)第一小组的同学们交流了通过阅读连环画了解名著的经验。请从他们分享的《西游
记》
和《海底两万里》的插图中选择一幅,简述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40字左右) (一) (二) 答: (2)第二小组的同学们以人物为线索梳理了《骆驼祥子》的内容,制作了祥子的人物档案, 并从这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中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请你选出与原作内容不符的两项 (只填序号),并写出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选择: 主题:
(3)第三小组的同学结合着上面三部名著的内容,谈论了名著给自己带来的启示。请结合下 面《论语》的相关内容及你的生活实际,从某一方面谈谈你获得的有益启示。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③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④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 10.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三国演义》连环画)
【材料二】
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______,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有删减)
【材料三】
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为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数次侮辱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后来程普被周瑜感动,说:“与公瑾交往,就好像饮一杯醇酒,不自觉地就醉了。”
(1)【材料一】中的【甲】是 ,后来他用 的办法完成了这项任务。
(2)【料料二】中的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是_____。
(3)三则材料都讲述了周瑜的故事,从中我们感受到“演义”与“正史”中周瑜形象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 11.请从下面五则《论语》语录中任选一则,结合你所读过的名著情节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 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③人而不仁,如礼何?
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德不孤,必有邻。
答: 12.请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对这部名著进行点评,并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名著:___ _____ 点评:_______ __ 理由:____ _____
13. 阅读下面文段并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下面哪句话适合放在文中横线处,作为陆清河劝说周处的话?请你联系短文内容,说说选择这句话的理由。
A.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B. “朝闻道,夕死可矣。”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放于利而行,多怨。”
选择: 理由: 14.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
对上面两则《论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 B. 从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两位弟子都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C. 两则都表现出孔子认为学《诗》比学礼更重要。 D. 两则都表现出了孔子对弟子的肯定与鼓励。
15.“三国戏”指取材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各种戏剧,以京剧中的“三国戏”尤为著名。
(1)以下三出京剧是“三国戏”的经典剧目,讲述了孙刘联合破曹、火烧赤壁的故事。这三出京剧的情节顺序依次是( ) A.《借东风》《华容道》《群英会》 B.《华容道》《借东风》《群英会》 C.《借东风》《群英会》《华容道》 D.《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2)“学天书玄妙法犹如反掌,设坛台祭东风相助周郎。”这是京剧《借东风》中 (人名)的一句唱词。
16.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分别对《朝花夕拾》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研讨交流。 (1)阅读《朝花夕拾》之后,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请你任选一个,结合这部书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温情理性 率真批判
选词: 认识: (2)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同学们根据小说情节对鲁滨逊加以评价,请你也参与讨论。
甲同学:鲁滨逊是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他不甘于生活无忧的平凡生活,四处出海冒险,追求自己的财富理想。
乙同学:鲁滨逊是一个贪婪的人。他到了荒岛后,把一切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甚至是“星期五”。
我觉得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他 。
17.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梅仟把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改编成了话剧。以下是《骆驼祥子》剧本的结尾部分。请你说说话剧和小说在结尾部分有什么不同。
【屋外有喊福子的声音:“福子!有人找你!”福子犹疑地朝窗外望了望,低下头。】 祥子:福姑娘,去吧,有人找你呢!
小福子:唉!……唉,祥子你打算怎么样呢?以后的日子…… 祥子:这个家我也不要了,人埋了,东西卖了,我就走! 小福子:你到哪去? 祥子:我去找小顺子。
小福子:那我……(欲言又止)
祥子:有一天我要是混好了……我准来看你。 小福子:也好。那我就等着你。(她走到门口,又回头望望,眼里含着希望的泪光) 【祥子把桌上的灯捻得更亮。】 【远处叫卖号外的声音:“看看汀泗桥大战的新闻……号外!看号外。……”】 【窗外风狂雨暴!】——幕落 (全剧终)
答: 18.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你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
《红岩》《海底两万里》几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答: 19.《水浒传》精心塑造了一群梁山好汉形象。请选取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他的主要事迹说说你对“好汉”一词的理解。
答: 20.某同学制作的《论语》书签还未完成,请你将对应的语句摘录在书签上。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③父母唯其疾之忧。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仁: 义: 智:
21.请你阅读下面某同学完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按要求回答问题。(只填序号)。
(1)上述情节中,出自《鲁滨逊漂流记》的有( )和( )。
(2)上述评价中,点评鲁滨逊的一项是( )
(3)上述语句中,不适合写入歌词的一项是( )
第九部分答案:
1.答案示例一:
“行动标准”选择第⑨条 《论语》选择第一则
相通之处:孔子认为,“孝”表现为不让父母为自己的身体担忧(或关爱父母身体健康)。“能和父母共锻炼”既表现自己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也表现为对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答案示例二:
“行动标准”选择第⑧条 《论语》选择第二则
相通之处:孔子认为“孝”表现为侍奉父母不仅要满足衣食所需,还要心存孝敬之意。“聆听父母聊往事”就能体现子女对父母内心的尊敬,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 答案示例三:
“行动标准”选择第⑥条 《论语》选择第三则
相通之处:孔子认为“孝敬”父母难在保持愉悦的神色,不仅在心里“敬”,也应该表现在外表和语言上。“关爱父母说出口”是希望子女能在语言态度上表达对父母的爱意,让父母领会。
2.示例:我认为应该雕刻江姐的石像。江姐被敌人用竹签钉入手指,也不出卖同志,出卖党组织,展现了她忠贞不屈;江姐亲眼见到丈夫人头被敌人悬挂,强忍悲痛,接任丈夫的工作,率领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展现了她的勇敢坚强;江姐就义前,平静地与狱友告别,整
理衣装,从容赴死,展现了她沉稳坚定。江姐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了红岩精神。 3.(1)答案示例:关羽为寻刘备,(挂印封金)辞别曹操。 (2)答案要点:①赠征袍 ②刀挑征袍 (3)①答案要点:得知刘备下落,允许关羽离开。 ②答案示例: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
(4)答案示例:A项合适。虽然曹操对关羽厚爱有加,但是关羽始终没有忘记与刘备桃园结义时的约定,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堪称言而有信的典范。 4.②④⑤(道理)答案示例:“礼”是治国之本,守礼重在“和”“俭”。 5.因材施教
6.示例:质疑第①句阐释,如果每个人都想着和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那么人人都难有朋友了。(能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提出质疑,自圆其说即可)
7.答案示例:革命乐观主义 不怕牺牲 江姐在渣滓洞监狱遭受敌人钉竹签等毒刑拷打仍不屈服
8.示例:在孤岛上,鲁滨逊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尝试播种大麦和水稻,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他不断探索,总结经验,终于成功。他还探索粮食精加工,给谷粒脱壳,并磨成粉,做出了面包和糕点。由此证明,只有探索才能知道答案。
9.(1)答案示例一:唐僧师徒西行途中,红孩儿设计掳走唐僧,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最后请来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
答案示例二: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与鲨鱼搏斗,关键时刻尼德兰用鱼叉刺中鲨鱼救下船长。
(2)答案:① ④
答案示例(主题):黑暗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3)示例一: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即使有时会无人监考,我也会要求自己做到诚信对待考试,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答案示例二:孔子认为孝顺应该和尊敬相关。在平时生活中,如果遇到和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我一定做到主动和父母交流,尊重他们的内心感受。
10.(1)①诸葛亮 ②草船借箭(2)既生瑜 (3)演义中的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隘,而正史中的则是心胸宽广,为人敦厚。
11.示例:《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携民渡江、爱惜百姓。体现了高尚的品质,所以才有诸葛亮等忠臣相伴左右,庞统等贤士四方来投。由此可见,品德高尚之人必定不会孤单。
12.示例:《三国演义》 计 三国演义展示了许多计策。通过这些计策,把魏、蜀、吴此起彼伏的生死博奕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13.B答案示例:“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哪怕晚上就死去,也没有遗憾。这是陆云希望周处知错能改,并告诫他,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无论时候早晚,总会有好的结果。 14.C
15.(1)D (2)诸葛亮(孔明) 16.(1)答案示例一:选词:温情
认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充满温情,追忆了淳朴善良的保姆阿长为自己买《山海经》的故事,抒发了对她诚挚的感情。 答案示例二: 选词:批判
认识:作者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写自己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