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波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沉速于网络,网上行为失德、违法现象普遍存在。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和网络道德培养。本文探讨了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成因、危害性及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文明;道德失范;素质培养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m。
中国近两千万在校大学生中,95%以上都是网民。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大。通过我们学校的上网情况问卷调查统计可知,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考试报名、聊天、交网友、打游戏、看新闻、查资料等。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看到。黄毒、不健康游戏也充斥着这个网络。很多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导向,沉迷于网络的暴力、色情、游戏、网恋,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迸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对此,只有很好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才能够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
所谓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行为。有专家指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即网络伦理危机主要表现在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色情、暴力信息泛滥、黑客行为英雄化、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作用的无限扩大化。同时出现了道德观念紊乱,认为一切没有客观依据和不确定性,我行我素,怀疑权威,排斥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统一性。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诈骗,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这些现象在大学生中的很普遍。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一是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学生理想和价值观正确建立的关键时期。很多学生没有努力去适应现实生活。而是沉迷于网络,肆意放纵自己,完全展示着个性和自我的~面。据资料显示,“有48.7%的男生光顾过黄色网站。有14.3%的女生接触过黄色信息”。有66.1%的学生不认为诚实守信是网上最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网络道德的缺失最终将导致这些学生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
二是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学生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网络道德失范严重弱化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182
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迷恋网络游戏、罔上聊天、网上交友、甚至网恋,封闭自己,脱离现实社会。很多事例表明.过度依赖网络不仅阻断了大学生正常社会化的情感渠道。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恐惧,丧失社会责任感。
三是网络道德失范导致学生素质下降.增加了学校不稳定因素。有些大学生还缺乏自律意识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导致考试不及格,更有一些女生为网恋所惑,擅自离校出走。个别学生受网上色情、暴力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出现偷窃、抢劫、打架斗殴、强奸等严重问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培养
近年来.在网络中大学生道德失范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专家、教育学家、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学校应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高校要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培养。
首先,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但通过这些年网络发展中出现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我们认识到纯技术的学习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认为应当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等相关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出进行相关网络文明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如增设网络行为规范专题.或在网络教学中通过相关案例进行网络法制、道德教育。这种融入专业技术教学中的网络道德教育往往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有些人主张禁止学生上网,但是,越堵越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涉足这一被我们称之为“禁区”的领域。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堵。而应是采用疏导和引导,进行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教育。高校可以利用讲座、论坛的形式和大学生共同讨论有关网络道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些网络事件的网络事故中去发现问题自我反思和自我警醒。
其三.学校有意识的开展专门的网络文化素质教育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怎样从网络中受益,而不是被网络左右。在网络课上有意识加强道德、社会公德方面的引导教育。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高校应利用本身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开设“绿色网站”,在学生中开展。绿色上网”活动,使网络文化素质培养融人大学生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1(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发展策略>.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2】<浙江财经学院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3】<专家忧虑:当代大学生面临网络伦理危机>,甘娜。【4】‘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