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策略探讨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提高建设工程中工程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及前提。其主要目的是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建筑场地做出客观合理的岩土工程评价和建议。本文主要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日和现代化工程建筑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工程设计、施工的依据,勘察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工期和合理投资起着重要作用。
一、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属于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性工作,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是建筑场地的岩土体。岩土体是自然界长期形成的产物,受区域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在前期工作中,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于工程规划与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岩土工程勘察提出的基础类型建议,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桩基方案及建议等岩土参数,为设计、施工等提供详实、科学、准确的地质资料,其报告质量对工程的安全和造价起到重要作用。
另外,要实现对岩土工程地质以及自然地质环境的分析,为工程项目的后续设计及施工提供一些工程地质资料、参数及技术上的指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层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
1、收集资料不全面、勘察内容不明确
在现实工作期间,只有工作思路清晰,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进而科学的解决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过,却因为缺少设计资料,而造成前期工作质量较低,为后续工作埋下隐患。另外,因为其搜集资料的不全面,设计未提出勘察任务书,对拟定修建项目的地面标高、结构类型等内容也十分模糊,致使岩土工程勘察任务针对性不强,给予设计企业技术方面的支持也相对较少。
2、划分岩土界面存在的不足
在划分岩土界面过程中,通常出现的问题为有的岩石风化程度差异大,有的岩体界面的划分不清晰等。结构面及地质判定错误,同时存在不良的地质体、地质界面模糊等。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在划分岩土界面时出现混淆情况。
3、提供岩土参数方面存在的不足
例如强风化岩、部分残积土及颗粒土等的原状土样很难取到,室内外试验得出的数据不真实,最终导致提出的岩土的设计参数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差异。
5、在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造成技术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勘察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技能相对较弱,知识内容不够充分、精细。加之勘察过程中人员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对自身应用的技术及服务对象不明确,假如遭遇较为复杂或规模较大的项目,及有可能因为不清楚选用何种技术及方法而延误工期,甚至对整体工程项目造成影响。
6、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般来讲,在进行岩土勘察期间,在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通常体现在勘察工作人员本身不具有相关野外勘察及室内资料分析、整理、总结方面的能力造成的。并且从业者自身又不具备补充印证、去伪存真、分辨真假等能力。另外,对建筑项目结构、设计方面等知识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在岩土勘察项目期间,目标不清晰,提供的资料不能同勘察、设计标准相吻合。
三、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改进的有效措施
1、制定规范的岩土工程勘察制度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存在很多漏洞,主要在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给市场运行机制带来不便,导致很多勘察工作的单位在片面地追求利益的情况下,忽视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工程建设带来安全和风险隐患。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制度的设立要根据其地方特色来进行,考虑地区的地质环境的差异性。
2、做好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在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和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勘察阶段,可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对某些专门地质问题做补充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是率先进行的勘察工作,具有有效指导勘探、测试等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在地形地貌及其他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但单靠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无论在认识的深度和定量评价的要求上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其他勘察方法相结合,通过勘探工作加以验证使认
识深化。
3、注重勘察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勘察方法具有不同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的地区、地层勘探方法差别很大,如:湿陷性黄土地区须人工开挖探井取样,膨胀土地区不宜用直剪试验,碎石土粒径不同钻进方式不同,软土地区宜采用钻探取土、静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多种勘探手段配合进行,这都需要勘探前做好踏勘与资料收集基础上认真分析确定。对重要建筑必须进行波速测试,有地下室须进行基坑工程勘察,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分析,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在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地区时,须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等。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所以在勘察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采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进行勘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采用先进、合理的勘查技术
勘查技术是决定勘察结果的主要因素,要解决复杂多变的岩土水文问题,就必须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勘查技术。因此,勘察单位要及时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科学地控制布置勘探点随意的行为。同时,要配备、引进相关的精密仪器,以便在岩土成分分析中提高分析的精确度。
5、注重勘察队伍的培养以及人才业务素质的锻炼
勘察队伍是勘察的基础,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勘察队伍在确保岩土勘察数据准确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勘察队伍的建设,落实对于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增强其业务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编写和分析勘察报告的能力。另外,勘察单位还要对勘察人员普及生态保护的意识和知识,在勘察以后要实施对勘察点进行妥善处理。
6、加强管理,有效运用工程监理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查工作的有效性,执行工程项目的勘察纲要与合同,避免勘察单位盲目的开展各项勘察活动或是出现越级行为,应进一步加强审查工作与管理。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对于施工场内的所有勘察活动,可聘请监理部门负责监督审查,避免出现不规范作业、虚假编制记录、随意布孔、违规取样等现象的发生。在加强勘察活动的监督规范勘察行为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核、检查,在对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后,为避免出现描述性勘察报告,应重点针对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基础选型论证、施工建议、勘察结论等内容进行审核,必要时可展开技术论证,由此确保勘察分析的专业性完整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存在着勘察活动内部管理机制混
乱、勘察方案及报告显得过于陈旧落伍、勘察分析不够全面等种种问题,但是随着勘察新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再加上优秀勘察人才的培育以及管理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温文富,王义海,杨旭.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西建筑,2009(07)
[2]何伟.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3]段辉云,石东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