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明礼仪课教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案—— 手势礼仪

一、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掌握手势的规范运用,了解不同手势的不同寓意。

2.学会举手致意和握手礼,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人形象 ,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从而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时跟学生们使用手势。

2.师:刚才我们在打招呼是老师使用了什么?生:手势!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要运用到各种手势,手势可以表达一定的意思,可以加强说话的语气,还可以使所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和形象,也可以运用于指示方向和物品等。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关于手势的基本礼仪。

(二)教学各种手势

1.中国有句老话叫站有站相,坐有从相,那么站着的时候应该是什么

样的手势呢?有三种:

自然式:要求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半握拳。

后背式:要求两手背于身后相握。

前腹式:要求两手相握,叠放于腹前。

2.边讲解,学生边跟着做。

3. 与人见面了要打招呼。“打招呼”的手势:右臂举过肩幷屈臂,五指伸直,掌心向前,轻轻一摆即可。适于与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摆手动作快是拒绝)

4. “鼓掌”的手势:双手在胸前虎口相对,右手手掌用力拍左手手掌,表示欢迎、祝贺、支持等情感。

5. “告别”的手势:右手臂屈肘并举过肩,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前,挥手摆动。

6. 表达人称的手势

“我”的表示方法:右手掌抚左胸上。切忌用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尖。

“你”的表示方法:右手五指伸直并拢指向对方,掌心向上。不可用一指点人。

7.最常见的表示友好的手势你知道是什么吗?握手。握手也是很有讲究的。

要用右手,时间3~5秒即可,不能戴手套,握手时要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三)童谣巩固

1.这些基本的手势礼仪你都学会了吗?带领学生复习一遍。

2.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教你们一首童谣:手势礼仪童谣

招手致意 挥手告别 拍手称赞

拱手致谢 举手赞同 摆手拒绝

手抚是爱 手指是怒 手搂是亲

手捧是敬 手遮是羞 手握言和

(生先自读,加上动作试试)

3.教师示范

4.带领学生边说边做

5.小组内练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

(四)不同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代表不同的含义。

1.做得真棒,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注意自己的手势礼仪。

2.手势虽好但宜少不宜多,社交时还要避免一些手势的出现。

3.另外,在不同的国家相同的手势意义却不尽相同。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这样的小资料,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并于手势的礼仪,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会运用了吗?就让我们在这首礼仪童谣中结束这节课吧!

(1)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2)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3)OK手势。拇指、食指相接成环形,其余三指伸直,掌心向外。OK手势源于美国,在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是表示粗俗下流。

(4)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是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