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增刊 西部探矿工程 WEST—CHINA EXPL0RAT10N ENGINEERING 2006 文章编号:1004--5716(2006)增刊一O436一O3 中图分类号:TU472.3十3文献标识码:B 堆载预压设计 黄成国 (顺德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 ,广东顺德528300) 摘要:阐述了堆载预压法的基本原理、分级加载设计方案,为堆裁预压法处理地基提供参考。 关键词:堆载预压;固结;方案设计 堆载预压是工程上广泛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堆载一 般用填土、砂土等散粒材料,油罐常用充水对地基进行预压。 对路堤、土坝、贮油罐等荷载比较大的建筑物,荷载往往需要 载计划。已知固结度,就可推算加荷预压期间地基的沉降量,以 便确定预压的期限。 f 排水系 竖向排水 。带 L水平排水层一砂垫层 排水固结 r普通砂井 分级逐渐施加。待前期荷载下地基土强度提高,然后加下一 级荷载。因此需对地基土因固结而提高的强度进行估算、并 对各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堆载预压工 程,对预压荷载和建筑物荷载下的沉降量进行估算,以便能控 制建筑物使用期间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通常分为堆载预压 和超载预压两种情况。 1堆载预压原理 r堆载法 加压系统{ 下水位法 L联合法 圈1排水固结系统 堆载预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排水系统;二是加压系统,两者 缺一不可。堆载预压原理就是软土中水在外部荷载的挤压作用 下,通过排水系统排出达到软土加固的目的。 2地基瞬时加荷条件下地基固结度计算 (1)竖井完全打穿受压土层:固结度普遍表达式(曾国熙, 1959): 固结度的计算是竖井地基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因为 知道各级荷载下不同时间的固结度,就可推算地基土强度的增 U一1一 一肛 (1) 长,从而可进行各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并确定相应的加 式中:a、卜参数视排水条件而异,见表1。 表1 参数n、p 注:Cv、垂直向固结系数,cm /s ̄Ch、径向固结系数,cmZ/s ̄t、固结时间,s;H、软土层厚度,单面排水时,双面排水H为土层厚度的一半(m);n、井径比, n—de/d ,d~de分别为竖井实际直径和影响直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正 黄成国:堆载预压设计 增刊 437 F(n)一禹ln(n卜  ̄.1nn一{;N +Fr 一 ( 一1)1ns+ Kh . H)。称为竖井非理想系数其中Fr 反 ,映井阻影响,K 、K。、K 分别为原状土、涂抹区土和竖井渗透系 数,井径比S=d。/d ,其中d 为涂抹区直径;Fs反映了涂抹扰动 影响,Fs一( 一1)inS。 塥 挺 (2)竖井未打穿受压土层之平均固结度的计算:从加速土层 的固结来看,竖井如能打穿整个受压土层当然是有利的,但如土 层很厚,要打穿整个压缩土层实际上是有困难的,而且对有的工 程也不一定需要。 整个压缩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按下式计算: U:QU +(1一Q)U (2) 式中: ——竖井部分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按表1中计算; : ——竖井以下部分土层的平均固结度,按单向固结理论 计算。 Q 丽lli (3) 式中:H ——竖井部分土层厚度; Hz——竖井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土层厚度。 由于打设竖井,竖井地面以下土层的排水条件将得到改善, 在计算 。 时,取竖向排水距离为: H 一(1~aQ)H (4) 式 :1.√ ;F’Fn+ +Fr『 一般O<a<l,(1一Q)H<H <H,竖井以下的排水面介于 竖井地面与顶面之间。 3逐级加荷条件下地基固结度计算 上述固结度计算均是在假设荷载瞬时施加的,但是实际工 程中往往是分级施加的,因此修正上述公式得到逐级加荷条件 下固结度计算公式更有意义。 3.1改进的太沙基法 该修正方法的基本假定是:每一级荷载增量所引起的固结 过程是单独进行的,和上一级或下一级荷载增量引起的固结无 关;每级荷载是在加载起止时间的中点一次瞬时加足的;在每级 荷载△P ,加载起止时间tII一 和tII以内任意时间t时的固结状态 与t时相应的荷载增量瞬间作用下经过时间(t--t 一 )/2的固结 状态相同,时间t大于t 时的固结状态与荷载△Pn在加荷期间 (tn—t 一 )的中点瞬时施加的情况一样;某一时间t时总平均固 结度等于该时各级荷载作用下固结度叠加,图2是一个两级加载 计划图。 当 <t t一半) ] … <t<tz t一 ) J 当t <t<t。 :U (t一 )・ AP'+ (t一 )・ 1 当t1<t<tz t一半) ‘+ t一半) J (6) tj t t 时问t 图2两级加载计划图 多级等速加载的通式为: 一 t一 )‘ (7) 1 式中: ——多级等速加载,t时刻修正后的平均固结度; 瞬时加载条件的平均固结度; t ~ 、tn——每级等速加载的起、止时间,当计算某级荷载加 载期间t时的固结度时,tII改为t; - △Pn——第n级荷载增量,当计算某级荷载加载期间t时的 固结度时,则用该时刻相对应的荷载增量; ∑△P——各级荷载的累加值。 3.2改进的高木俊介法 日本高木俊介(1955)提出,对于任意变速加荷情况,对一次 瞬间加荷的固结理论作了变速加荷的修正。高木俊介的公式仅 考虑砂井的径向排水固结,忽略了竖向排水固结。曾国熙(1975) 对高木俊介法进行了改进,引入a、p两个参数。该法的优点是无 须先计算瞬间加载条件下的地基固结度,再根据逐渐加载条件 进行修正。其计算通式为: _f:;姜 [(Tm—Tm一 )一号e-In'.(egr ̄~ n一 )](8) 式中:qn——第n级荷载的加载速率; a、卜参数、按表1确定,对于竖井未打穿受压土层的情 况,可按式(2)计算。 4方案设计 根据图2所示预压加固地基加载理论设计原理,参考以往工 程实例的经验确定加荷计划。 具体设计步骤: (1)采用地基天然抗剪强度计算第一级允许施加的荷载P1。 ①由Skempton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得: P1: 5cu(1+o.2 B)(I+02 D)+TD (9) .式中:K一1.1~1.5; Cu_一不排水剪切强度; A、B、 基础长度、宽度和埋深 7_~~基础下土的重度。 ②饱和软粘土中: (下转第439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笠 增刊 李华:公路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39 加剂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 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 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 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 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1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 (2)水泥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 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 的水泥用 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3)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 少沉缩变形; 关联的。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从理论上分 析,新浇?昆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 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 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 (4)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5)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 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混凝 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6)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 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7)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 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 增加; 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 起来。 3结束语 对大体积水泥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作了 初步探讨。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止水泥砼施工裂缝的产生,我们应 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在施工技术上,从选料、配 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测温养护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并根据不同 的施工季节,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精心组织协调,就能够大大减 少或消除混凝土的裂缝,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参考文献: (8)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抹平,形成微膜,减少 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在工程 [1] 刘晓燕,等.实用混凝土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3. [2]罗世友.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J].西部探 矿工程,2004,(3). 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 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2.4加强水泥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3]赵彦波.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口].江苏交通工程,2003,(5). (上接437页) 法计算: Cu1一 ̄(Cu+ACu ) (12) (12a) (12b) ACu 一△d1UK K—sin cos /(1+sin ) 式中:Tr_~强度折减系数,一般为0.8~O.9; ACu ——地基固结增长的理论强度; △ ——荷载引起的地基中某一点的最大主应力增量; U——地基中某点的固结度,可用平均固结度代替; ——有效内摩擦角。 (3)计算第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所定固结度需要的时间,按 下式计算: P2—5.52Cu1/K (13) 按上述方法即可求出以后各级荷载及停歇时间,进而确定初 步加荷计划。一般假定地基固结度为7O ,在海堤和填海的软 基处理设计中定为每级固结度达8O ,最后一级达9O 。 图3方粟设计原理图 参考文献: P1一 +TD (1O) [1]经绯,刘松玉I召B光辉.软土路基上路堤沉降变形特征分析[J].岩土 工程学报,2001,23(6):728~730. ③对长条形填土,可根据Fellenius公式估算,即: P1—5.52Cu/K (11) [2]折学森.软土地基沉降计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叶书麟,韩杰,叶官宝.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第2版)[M].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式中:K一安全系数,一般采用1.1~1.5。 (2)计算第一级荷载下地基强度增长值,一般采用有效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