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工艺选择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来源:小奈知识网
64 工程技术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工艺选择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于贵L (1.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 30000;2.辽宁有色地质局1 05队,辽宁葫芦岛125 000) 摘要:本_T-程进行正循环回转钻进和冲击钻进两种工艺试验,通过比选,冲击成孔基本解决了跑浆问题,成孔速度快,效 率高,附加费用低,这大大地节约了成孔成本,也缩短了工期;针对岩溶地区成孔过程中和灌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岩溶;灌注桩;冲击钻;跑浆;堵管 DOI:10.3969/j.i ssn.1671—6396.2013.06.031 1 刖吾 1.1工程概况 辽宁渤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新型干法技改工程石灰石 火车装车场地位于杨家杖子镇,共设计(I)800mm灌注桩114 根,持力层为中风化灰岩,嵌入深度为0.50m,地质资料显 示该场地内基岩石灰岩有大规模的岩溶发育,主要表现为溶 涮、裂隙,且多为串洞。拟建车间基础选择了桩基础,因此 必须对每根桩底进行下卧持力层勘察,以保证持力层连续 3m未见大_『300mm的溶洞,岩石完整。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场区的地形、地貌 场区经过人工整平地形较为平坦,最大高程112.05m, 最小高程110.99m,相对高差1.06m。场地上部为素填土, 以中风化石灰岩碎石、角砾为主;场地原地貌属河流冲积阶 地地貌单元,南侧20m为低山丘陵地貌单元。 1.2.2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场地自上而下依次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卵石、圆 砾、粉质粘土、碎石、中风化石灰岩组成。地下水类型为第 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③层卵石中及基岩溶洞、裂隙中, 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 1.2.3不良地质现象评价 场地内基岩有大规模的岩溶发育,表现为溶洞、裂隙、 地下河等,岩溶发育率约80%,规模0.20411.00m(钻孔穿 越厚度)。对建筑稳定性不利,因此桩基础施工时应按照本 勘察揭露的溶洞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深度作为桩端持力层。 1.2.4勘察报告建议 (1)由于采用桩基础的形式,因此桩基施工时应特别 注意溶洞的发育,严格控制桩端停留在基岩中的位置,以确 保持力层(完整岩石)的厚度。 (2)由于基岩溶洞发育程度高,勘察所形成的钻孔直 径与桩基施工成孔直径不同及设备在工艺和方法上的不同, 施工时会有所出入,所以应多注意现场监测,发现有异常及 时沟通。 2施工工艺 2.1施工工艺选择 根据每桩勘探资料显示,该场地80%以上的孔溶洞发育 或较发育,多数有充填物,但充填的也不密实,有少数是空 洞,而且从地勘情况反映,该区岩层跑浆严重,为了验证该 区的成孔难度和该采取何种成孔工艺,辽宁有色地质局105 队采用2种施工工艺先后打了7个实验孔,分别为5个回转 和2个冲击成孔。两种工艺成孔情况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工艺成孔情况比较 项目 冲击成孔 回转成孔 成孔周期 20~28h 2~7d 成孔附加费 525元耗费用)(包括扩底消  3107.31元 处理跑浆方法 填粘性土利用钻头 填粘性土捣实、粘性土+水泥固 挤撑 结、素混凝土固结等 处理效果 非常有效 效果个别有效 成孔结果 试钻2孔,成2孔 试钻5孔,成1孔 通过试验,该工程选择冲击成孔是合理的,冲击成孔基 本解决了跑浆问题,成孔速度快,效率高,附加费用低,这 大大地节约了成孔成本,也缩短了工期。 2.2确定工艺流程(见图1) 根据勘察资料钻进,如果在预定标高钻进异常,需补勘 清 孔 验收:检查岩样、检测泥浆比重、孔深、沉渣 吊安钢筋笼 制作钢筋笼 二 二 导管安装 导管试拼装、做密封试验 二 二 水下灌注砼 通知运送砼 二[ 拔出护筒 二 二 破桩头 二 = 桩基检测 竣工验收、资料归档 图1施工工艺流程 中国西部科技2013年06月第12卷第06期总第287期 勘察施工难度:(1)800mm孔内钻进,受离心力作用, 小钻钻杆易折断,可以采用灌注导管作为护筒,可一定程度 解决此问题。(2)渣粉反不出孔外,必须持续给浆,停浆易 夹钻。(3)每次补勘深度有限,增加钻杆就找不到原孔眼。 这就出现了一孔反复补勘察的现象。 3.1.4埋(卡)钻头 3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3.1钻进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3.1.1跑浆、漏浆 跑浆和漏浆是本次工程中的普遍现象,一旦跑浆、漏 浆,地表水回灌,破坏了原有泥皮护壁,造成孔壁坍塌、 埋钻等恶性事故。处理方法有:干粘性土挤撑、粘性土+ 粗骨料挤撑、粘性土+水泥固结、混凝土固结、下钢护筒等。 干粘性土挤撑:在孔内填干粘性土,每填3~4m,用钻 头捣实,直至填过渗水层,再加水钻进。主要目的是利用钻 头挤扩效应,把干粘性挤入渗漏点进行封堵,同时造浆,要 在钻进过程中出现塌孔或穿透岩洞顶层都容易发生埋 (卡)钻头的情况,处理时要摸清钻头在孔内的状态,根据 实际情况相应的设计处理方案。 3.2灌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适量加水,加大泥浆稠度,提高泥浆撑壁、护壁的作用; 粘性土+粗骨料挤撑:主要针对漏点或塌空区较大,在 孔内填干粘性土时,加入粒径25 ̄50mm的碎石,掺入比例 为粘性土的5%左右,在钻进过程中,粘性土和碎石结合形 成混石土,在碎石骨架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封堵大的漏点和 填补塌空区; 粘性土+水泥固结:主要针对钻进时浆液缓慢流失,停 钻后浆液液面几乎不变,通常增加浆液稠度无法解决时,采 用此方法。首先分析渗漏区域,按区域范围泥浆体积掺入水 泥,本工程掺入比通常为1~2袋/m ,把孔内泥浆搅匀,泥 浆随着钻进会继续向缝隙、漏点内渗漏,渗入一定量后,停 钻2~4h,待浆液初凝后再钻进,主要目的是利用水泥的固 结作用; 混凝土固结:这是塌空区或渗漏点很大,以上几种方法 都不起作用时所采用的方法。应注意的是,用这种方法时孔 内应尽可能干净,把混凝土灌注进去时,混凝土才能和孔壁 充分接触,起到好得效果; 下钢护筒:主要针对岩石层以上部位坍塌,以上方法无 法控制,通常跟进钢护筒维护,但要注意钢护筒接口要牢固, 保证整体垂直度,护筒外要填实,孔口lm范围内要用粘性 土密封。 3.1.2探头石 孔位不是正好全在溶洞上,有的是多一半、一半或少一 半。少一半是洞时只要钻进时适当控制,不易偏孔;多一半 或一半是洞时,钻头就会向软的地方偏斜,形成探头石,有 的孔还会形成S弯,下笼时会很困难。一旦发现探头石,应及 时处理,处理方法就是回填硬度大的块石,粒径在1o0~ 300mm,回填高度要高于探头石上面1.50 ̄2m,再重新钻进, 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也可以适当调整机位,处理掉探 头石再复位。 3.1.3超出勘察控尺范围 在勘察给出可做持力层的岩层段又出现溶洞或受侵蚀 变质层位时,解决办法是继续钻进至可做持力层的岩层(即 钻进稳定,小时效率小于0.30m,岩屑新鲜,无溶蚀),请 勘察单位派设备进行补勘,确定该层下3m内有没有溶蚀、 溶洞。 3.2.1混凝土面到一定位置就灌注不上来 首先灌注过程中测准混凝土面,每斗灌注必须测量混凝 土位置,如果孔内浆液面上涨,证明该位置孔径大,可以继 续浇灌;如果浆液面不变化,混凝土面不上涨,可以采用间 隔浇注,起初是每半小时一次,如果没效果,则逐渐延长间 隔时问,这时要注意导管不要埋藏过深,以1.50 ̄2m为宜, 而且要时时活动导管,主要目的利用混凝土初凝来封堵裂隙 或孔洞。 3.2.2混凝土面灌注到某一位置,砼面又快速回落 本工程多次发生此类情况,混凝土面最大回落达到lOm 时要测准下落最低时的混凝土面;然后间隔浇注,每浇起一 段,等待一定时间,一般在45 ̄60min,等待时隔一段时间 要上、下串动一次导管,再浇筑前要拆卸导管,使埋入混凝 土导管不要过深,防止混凝土初凝埋管。 3.2.3堵管 首先弄清楚堵管的位置,分析原因,尽可能从外部处理。 如果必须把导管拔出处理,应测清楚两“面”,即拔管前新鲜 混凝土面和拔管后的混凝土面,重新配置导管,保证导管埋 入新鲜混凝土面下lm左右,导管底端不用封堵,可以在坐 斗变径处放置止水球,灌注过程中要把混浆的混凝土从孔口 返出,保证桩头为新鲜混凝土。 4总结 本工程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100%4 ̄应变检测合 格,其中70%为II类桩,即桩体不规则,从波形反应均为超 径;静载检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沉降在15mm以内。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十分复杂,通过以上方法 有效处理,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史佩栋主编.桩和桩基手册[K].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赵振东编写.基桩检测报告[R].锦州:锦州衡基检测有限公司,2008 【3]宋功业,邵界立编.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中国建材工 业出版社,2003 I作者简介1于贵,男,研究生,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