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唐代诗歌看盛世文学的张扬

来源:小奈知识网
从唐诗看盛唐文学的张扬

井冈山大学 郭健

摘要:唐诗代表着我国一段历史的文学、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甚至从某些方面就代表着那段历史,张扬着那段历史时期文学的特性,张扬着那久远年代的盛唐文学。 关键词:唐诗;盛唐文学;张扬;李白

一段历史缔造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又会延续和彰显了那一段历史,唐代以其绚丽、华贵、繁盛的历史孕育和迸发出那一段多彩而丰富的盛世文学,盛唐自然有盛世文学来记述和表现,本文将以唐诗为视角,来探讨盛唐时期盛世文学的张扬。

1盛唐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这种繁荣昌盛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尤其我国古典诗歌在唐代步入黄金时代。盛唐文学尤其是唐代诗歌极度发展的历史背景,与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李隆基这段100余年的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天下升平、物阜民丰的政治经济基础有着莫大的关系。

余秋雨先生在去年10月曾经在访谈中论及唐代,说道:唐诗对于唐代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社会风尚,集中地表现出了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在别的国家、别的时代,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很可能是以英雄主义的征战、实用主义的建设来体现的。而唐代却找到了一种审美形式,这等于向世界和历史宣告,中国人曾经有过的生命最为勃发的形式,是诗。

盛唐的界定。自明代就有四唐说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有其合理性,因为它确实勾勒了唐诗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本文亦是依此而谈。 2唐代文人在政治抱负上的张扬

唐代文人对人生大多持一种积极、进取态度。唐代国力强大,为文人提供了多条宽阔的展现政治抱负的人生道路。唐人入仕,除了广录科举之外,另尚有多种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多途径进入政治舞台的便利,为寒门文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这种强大国运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唐代文人,自然有着相比其他朝代更为广阔、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在政治舞台活跃的唐代文人,其文学创作势必彰显和张扬那一方的情怀。

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为例。时年,李白四十二岁,受唐玄宗诏书入京都听用,异常兴奋,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返回南陵家中,与妻儿告别,遂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尤其是最后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政治得意的张扬。

3. 唐代文人在山水田园间的张扬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 春夏之交,王维奉皇命出塞犒慰边军途中,见到了大漠的宏壮奇景,诗人由景生情,激发出克敌建功、壮怀激烈的爱国热忱,至此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成一幅绝妙画面,被称为“千古奇观”,为世人千古传诵。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春天郊外美丽的景色,还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首诗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久传不衰。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流传千年。山水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写了“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以春天、春水、春花、春树与青春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单单就从这几位文人这几首诗中,从大漠、长河、天日、春季、风雨、绿树、青山、莲荷、小鱼„„我们已然可以勾勒出千年前,唐代文人信步于自然山水的那份山水田园间的张扬,那份闲雅飞扬的心境。

4. 唐代文人张扬的浪漫主义

盛唐时期,唐诗发展到了繁荣的顶峰。这些诗歌表现了他个人思想和经历,也反映盛唐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谈起唐代文人的浪漫主义,那肯定要首推李白,李白是盛唐诗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我们仅以李白几首诗句管中窥豹地探析一下唐代文人张扬的浪漫主义。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一句,为我们展现了令人心动神飞的浪漫情怀。向我们描绘了那幅“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的影像。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一首色彩浪漫、气势豪放、景象壮观的写景诗,展示给了世人。掩卷遐思,人们不禁恍然悟道,这飞流银河岂非诗仙狂放不羁、豪迈恢宏之浪漫情怀的飞扬飘舞。

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黄河之水天上来”、“欲上青天揽明月”等等千年颂唱的诗句,哪一句不是令人神思荡漾、心神俱醉?不仅前朝、唐代,乃至后世至今,恐怕也无人可以企及李白的浪漫主义文学刻画。

5. 唐代文人张扬的军旅诗歌

在这里讲的军旅诗歌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唐代边塞诗人诗歌。在前面第二部分中,笔者已经讲过,在唐代出科考之外,文人尚有多种途径可以走上政治舞台,比如到边塞。由此,产生了一代唐代边塞诗人,他们在时代潮头面前,不甘心平庸,不甘于做小事,而是要做大事,勇于开辟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他们响应时代呼唤,放弃延续多年的传统老路,踏上了文人从戎的新路。高适《送董判官》:“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就是这一写照。

边塞的特有风光,战争的的血汗洗礼,渴望、梦想与现实的交织,使唐代边塞文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谱写了一首首张扬的军旅诗歌。“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在唐代盛世国运的大背景下,在军伍精神的感召下,在建功获名的驱使下,唐代文人以超出以往任何朝代文人的姿态投入到边塞军旅,也留下了众多边塞军旅诗篇见证那一历史。 无论盛唐还是整个唐代,国势整体是昌隆的,作为盛世文学的代表唐诗,也代表了这一特点。笔者从唐诗探析盛唐文学的张扬,旨在从某一角度来阐释来解读那一个时代,未见真知,敬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黎传绪.论盛唐诗歌兴盛成因及特征.江西社会科学,1995,(03)

[2]高人雄.盛唐诗歌意境的深化.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