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八年级语文综合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10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B、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D.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二、现代文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6题。(24分)

忆 读 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

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

1

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4分)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明文(16分)

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能源——太阳能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的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间。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 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量,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 1. 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文的语言概括说出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16分)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

3

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崔季珪: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既毕:指接见完毕。⑥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一、解释加点的词(6分)

1、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使崔季珪代( ) 3、帝自捉刀立床头( ) 4、魏王何如( ) 5、然床头捉刀人 ( ) 6、魏武闻之( ) 二、翻译句子(6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四、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珪“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珪可比。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4分)

(三)古诗欣赏(4分)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 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 、作文(50分)

“我和 的对话”

要求:1.补全题目;

2.列提纲(10分) 3.三个开头(30分)

4.写一个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10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