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伴随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也在向着工业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在此大背景下,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且对环境影响小,所以,装配式建筑将会成为建筑行业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文章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要点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就是将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与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协同作业。所谓装配式混凝土施工就是将预先生产的混凝土建筑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其施工过程包括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梁、板、柱以及阳台、楼板等构件进行现场拼装,通过对对预留插筋与孔洞的匹配并结合灌浆浇筑,从而完成对构件的安装。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施工成本低且对环境影响小等众多优势,其势必成为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分析 2.1降低环境污染
由于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预制建筑的构件都在专门生产的工厂中进行生产,免除了在施工现场的大量操作施工环节,构件的生产和组装也都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完成。施工现场就不用进行大规模的混凝土搅拌等对环境有一定污染的施工操作,减少了噪音污染。同时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现象也都会在工厂中进行统一地净化排放,由此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生活影响。
2.2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还能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节约成本。另外,采用预制建筑构件在工厂中进行集中成批生产,可以利用员工对技术操作的熟练性,再加上管理制度的加强,使人力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节约了建筑成本和资源原料成本,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2.3有效推进项目进程,缩短工期建
筑构件基本上都在工厂中进行成批生产,生产效率较高,这在生产环节就有效降低了生产时间。在装配过程中,所用时间也比在现场进行建筑施工所用时间少。在前期设计和中期建造过程完成后,后期的装配过程就可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高效率地快速装配。装配、密封、保温、保护、涂装等过程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仅能够缩短工期,还能提高施工质量。
3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研究 3.1预制构件的制作
预制构件是用预制混凝土经钢模具现场浇筑振捣密实,混凝土硬化形成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通常的构件类型分为:预制混凝土保温外墙、预制混凝土不含保温外墙、预制柱、预制混凝土梁、预制楼梯、预制楼面板、预制阳台板、预制阳台挂板、预制剪力墙、预制轻质隔墙、预制凸窗、预制PCF板等。预制构件又分为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竖向构件在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主要为预制柱、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等;水平构件主要是三板结构: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楼面板、预制楼梯等。预制构件开模生产前必须先对开模的第一个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组织专家会审,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包、构件生产企业、设计单位各方进行质量验收并现场签字确认后,方可通知构件生产企业开始批量生产。由施工单位牵头组织各方进行构件质量会审,只有通过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批量生产。
3.2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堆放
预制构件生产完,需从工厂运输到工地现场进行施工安装,其中构件运输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运输工作主要是把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方指定的工地现场构件存放架处,方便塔吊后期调运及安装,一般每栋楼下会设置专门的构件存放架,避免出现不同楼栋构件乱放,影响后期的现场调运。预制构件的堆放场地也有一些特殊要求,场地最好做过硬化处理,不能用松软土平面,构件需垫高,防止雨水浸泡,场地排水系统需完善、坚实,方便构件运输车及吊车通行,构件之间应在适当位置搭设砌块,构件之间根据砌块承载力的叠层数确定堆放的稳定性。
3.3预制构件安装
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现场现浇构件的安装也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一环,安装及现场的施工链接至关重要。一般的施工工艺是通过塔吊或吊装机械将预制构件吊运至指定位置,通过人工扶板到指定位置,将现场施工预留的直立钢筋对到预制构件底部预留的钢筋套筒中,保持构件垂直稳定后安装固定斜撑。稳定设施全部安装完成后撤去吊绳,相同做法安装下一块构件。等同一层全部构件安装完毕后,灌浆缝全部封堵完成后进行灌浆前的构件质量及灌浆孔检查,检查灌浆孔是否有堵住不通的情况。
3.4现浇节点施工
(1)绑扎现浇节点钢筋。先将封闭箍筋交叉放置,对预留竖筋位置进行校正,然后再绑上部竖筋;墙筋的端头需要用切割机磨平并涂漆;绑扎水平筋时要设置一个水平梯子的定位筋,墙筋根部不得偏位;所有钢筋要全部固定在一起。转换层插筋施工时,为保证插筋定位准确,可按照预留剪力墙的长度制定个定型钢板模具,预制剪力墙插筋位置要大于通孔位置,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才能移除模具。(2)现浇面与预制构件防漏浆措施。墙体四周或者模板顶部放置双面胶后再拼接叠合板,安装主龙骨时再对叠合板做出调整,以保证接缝紧密连接,减少漏浆;如果楼板与预制剪力墙接缝过大,需要用胶合板封堵,再用膨胀螺栓固定四周,最后再用细石水泥砂浆封堵较小的缝隙;针对水电预留洞口,可用定型铁挡板将洞口四周封堵起来,避免大量漏浆。(3)结构预制部分之间的节点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进行连接,注意浇筑前做好清理及湿润,一
次性浇筑成型。(4)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就要进行振捣处理,主要是采用振捣棒,并且应当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的时候,一定是处于上下的抽动、均匀振捣的状态,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浇筑表面的平整度。另外,在振捣的时候,应当对插点间距进行控制,并要做到依次展开振捣,不能出现跳跃,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漏振的现象,从而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5)在混凝土施工完成以后,应当进行测温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避免温度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在测温的时候,电子测温仪连接测温线,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主机屏幕上即可显示相应测温点的温度,由此采集、记录测试温度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5质量验收和维护
预制构件的后期结构维护是现场施工安装的质量验收时构件安装的主要施工任务,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和技术改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的质量验收工作在验收内容上存在差异,装配式建筑的质量验收需要准备的资料比较多,因管理严格,每个步骤及施工环节都需要对其施工及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层层过审。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当中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建筑行业的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了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的提升,使得其在建筑领域内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受到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由此可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及施工技术等进行科学地分析,对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充分地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优势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兆红.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2]许凤.国内发展装配式建筑实践分析及建议[J].建设监理,2017(10):8-10.
[3]孙晓,杨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初探[D].四川水泥,2014(10):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