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幼儿文学》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 幼儿文学是以 岁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
应他们 的文学。幼儿文学接受对象也可以包括 岁的婴儿,并兼顾小学 学生。幼儿文学的接受对象还包括 、 、 等成人。
2. 文学性语言与科学性语言不同:科学性语言是 的,有确定含义的,其主要目的在于 ;而文学性语言是 、 。文学性语言和日常语言也不相同:日常语言是 的,主要是以 为目的;而文学性语言是 的,其主要目的在于 。
3. 幼儿读物和幼儿文学是两个 的概念。首先,幼儿读物并非都有 属性,实际上它是适宜幼儿阅读(或听赏)的各种书籍的总称,其范围比幼儿文学 。其次,幼儿读物的编写、创作一般有明确的教育立场,重在传达 。
4. 幼儿文学是“ ”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读者的 而创作的文学,又是幼儿 的文学。
5. 儿童文学是以 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他们 ,培养他们 而创作或改编的文学类型。儿童文学划分为 、 和 三个层次。其中幼儿文学主要体裁有 、 、 、 、 ;
-------------
-------------
童年文学主要文学体裁有 、 、 、 ;少年文学主要体裁有 、 、 、 。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者有着相互一致的共同特征。如,注重 ,注重 ,注重 。
6. 文体即 ,也就是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的文体范围十分广泛,但主要有以下七种: 、 、 、 、 、
、 。
7. 文学一般有 、 、 、 的功能。幼儿文学常用 的手法来传达 ,即让 或另外的物体代替人言语和行动。除此之外,幼儿文学作品还常常运用“ ”,形成一种简明而潜在的 力量,让幼儿在阅读时能体会到作品的 ,这也是一种 。
8. 要了解幼儿文学的特殊性,首先要对 和 有一定了解。幼儿的思维是一种“ ”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主体对外在物
理世界的把握处于 的状态,分不清 和 的界限、 和
的界限、 和 的界限。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还形成了幼儿的 。
9. 的《五卷书》中有许多动物故事,可称得上是世界幼儿文学的 ,最早成书于 ,其中有很多动物故事,是适合幼儿欣赏的文学作品。《 》-------------
-------------
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专为幼儿创作的 。夸美纽斯为儿童编著了一本《 》,用 的形式给孩子介绍了 。
10. 提倡儿童文学最力的 ,也是最早重视 并进行研究的人。被 誉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是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11. 幼儿文学的改编,要“ , ”所谓吃透两头,一是 , ;二是 。所谓生发中间,包括 , 、 ,把成人化的语言改变成幼儿文学的语言,等等。
12. 幼儿文学的主题要求 、 、 。
13. 儿歌是指适合 的歌谣,又称为 。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包括
和 两部分。我国古代童谣往往被蒙上强烈的
和 。
14.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是 、 和质朴美。
15.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主要
有 、 、 、 、 、
、 、 、 。
-------------
-------------
16. 幼儿诗可以分
为 、 、 、 、
。
17. 童话的发展经历了 和 两个历史阶段。童话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 、 和常人体三种童话形象类型。
18. 寓言有 和 ,包括 、 。寓言在世界上有三大发祥地: 、 和中国。
19. 幼儿故事是指适合幼儿 的 的各类 作品。儿童故事与 、 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幼儿故事从创作过程分,有 、 ;
从表现形式上分,有 和 。较为典型的幼儿故事类型主要有 、 、 。 是幼儿故事这个家族中的一个大类, , ,影响也较大。
20. 幼儿戏剧是指以 为对象,适合于他们 和 的戏剧。幼儿是通过 或 来接受和欣赏幼儿戏剧的。
二、判断题
1. 儿歌最好也有简单的情节,才能吸引孩子读。………………………………………………( )
2. 幼儿生活故事内容偏重写实,所以不容许想象和幻想成分介入其中。……………………( )
-------------
-------------
3. 幼儿诗是自由体诗,不需要讲究音韵节奏。…………………………………………………( )
4. 我国古代蕴藏在民间口头文学中的最主要的两种幼儿文学体裁是儿歌和民间故事。 …( )
5. 运用拟人手法时要注意人性与物性的结合。 ………………………………………………( )
6. 幼儿文学中的语言要尽量使用一些成语、俗语来使语言生动活泼。………………………( )
7. 童话的时间往往采用的是准确具体的时间。 ………………………………………………( )
8. 最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格林兄弟。 …………………………………………………( )
9. 原始人类的“泛灵思想”就是认为灵魂是泛化了的思想。…………………………………( )
10. 我国是具有散文传统的国家,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为幼儿创作的散文了。…… ( )
11. 幼儿文学的教育不是直截了当的说教,而应该寓于作品的形象之中,使其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12. 幼儿文学涵盖了大千世界中的种种知识,恰好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
13. 幼儿文学只能让孩子直觉到美,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美。………………………………( )
14. 幼儿文学作品不能只是“纯娱乐”的,而应该能归纳出“教育意义”。……………………( )
-------------
-------------
15. 幼儿的有意注意占优势,幼儿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
16. 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要到七八岁才开始萌芽。…………………………( )
17. 幼儿以有意想象为主,他们想象的主题不易变化。………………………………………( )
18. 3岁幼儿可掌握800个词左右,到5~6岁,则可掌握2 000~3 000个词。………………( )
19. “稚”与“拙”是幼儿固有的天性,这种“稚拙”并非愚昧无知、笨傻呆蠢的表现,而是幼儿富于情趣的纯真心灵的表露。……………………………………………………………………( )
20. 张继楼《快住手》这首儿歌通过一个“打抱不平”的小孩同老猫的对话,把幼儿平等向善的心理状态描绘得十分真实。…………………………………………………………………………( )
21. 从确切的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看,1697年法国学者贝洛出版的《鹅妈妈的故事》,可谓具有里程碑性质。…………………………………………………………………………………………( )
22. 幼儿文学的题材包括反映幼儿生活的题材,但不包括反映成人生活的。………………( )
23. 幼儿文学结构要做到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有时还可用插叙、倒叙和补叙。( )
24. 幼儿文学的结构安排还应注意故事的平铺直叙,切忌起伏跌宕。………………………( )
25. 童谣在各种文献中还有“童子歌”“儿童谣”“婴儿谣”“小儿谣”“小儿语”“孺子歌”等
-------------
-------------
称呼。………………………………………………………………………………………………………( )
26. 清代郑旭旦最早提出了儿歌是“天籁”的观点。……………………………………………( )
27. 1976年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诗歌会议上,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世界儿歌日”。…( )
28. 幼儿童话是诗与童话的巧妙结合,可以称为诗体童话。…………………………………( )
29. 童话是指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
30. 童话起源于民间的口头创作,但最初与神话、传说是完全分开的。………………………( )
31. 真正体现童话从民间童话到文学童话演进的是德国格林兄弟的作品。…………………( )
32. 安徒生是文学童话的奠基人,被称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童话标志着文学童话的诞生。……………………………………………………………………………………………………( )
33. 张天翼是第一位自觉进行创作的作家,其创作的《稻草人》被鲁迅评价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叶圣陶的《大林和小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 ……………………( )
34. 孙悟空既是猴子的拟人形象,又是拥有神力和宝物的超人形象。………………………( )
35. 幼儿童话不可以有悬念,但可以有冲突有高潮。…………………………………………( )
36.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大霖曾说:“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 )
-------------
-------------
37. 第一本专为儿童编辑的图画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7年出版的《世界图绘》。……………………………………………………………………………………………………( )
38. 卡通故事画幅多,与图画故事相比,篇幅长,动感更强,文字极少,常用夸张、变形手法,内容深浅不一,读者对象也广泛得多。………………………………………………………………( )
39. 夏辇生写的《抬轿子》这篇幼儿散文写了乡村常见的孩子玩抬“新娘”出嫁游戏时的情景,表现的是孩子们天真无邪、两小无猜的纯真情谊。…………………………………………………( )
40. 我国最早的幼儿戏剧是郑振铎于1922年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
41. 张天翼的童话歌剧《小熊请客》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配曲录音,多次播演,孩子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
42. 以矛盾对立构成戏剧冲突的幼儿戏剧,常以童话剧的形式出现,而且角色大多有些脸谱化。………………………………………………………………………………………………………( )
43. 以动物拟人形象为角色的叫幼儿生活歌舞剧,以人物形象为角色、表现幼儿现实生活的叫幼儿童话歌舞剧。………………………………………………………………………………………( )
44. 我国歌舞剧鼻祖黎锦晖认为,儿童歌舞剧“可以增进知识与思想,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桥”。……………………………………………………………………………………………………( )
45. 幼儿木偶剧能表演人难以在舞台上做到的动作,最适合表现神话、童话、民间故事的内容。………………………………………………………………………………………………………( )
-------------
-------------
46. 以拟人形象为主要角色、用幻想形式来表现的叫幼儿生活话剧;以人物形象为角色、表现幼儿现实生活的叫幼儿童话话剧。……………………………………………………………………( )
47. 场景提示常用“( )”标示,角色提示常用“〔 ” 标示。…………………………………( )
48. 角色称呼与台词之间需加冒号,台词则不用加引号。……………………………………( )
49. 皮影戏多用驴皮制成,所以又叫驴皮影。…………………………………………………( )
50. 戏剧按题材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
三、单选题
1. 为便于识别和记忆,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较多的是 …………………………………………( )
A.类型化形象 B.典型形象 C.个性鲜明的形 D.好人形象
2. 我国第一部儿歌专集是……………………………………………………………………………( )
A.《演小儿语》 B.《天籁集》 C.《广天籁集》 D.《歌谣》
3. “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伞?/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尾巴像把伞。”属于儿歌中的………………………………………………………………………………( )
A.连锁调 B.问答歌 C.谜语歌 D.颠倒歌
-------------
-------------
4. “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哒嘀嘀哒!/嘀哒嘀嘀哒!”属于儿歌中的……………………………( )
A.颠倒歌 B.问答歌 C.谜语歌 D.连锁调
5. 俄罗斯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幼儿诗中的……………………………………………( )
A.叙事诗 B.童话诗 C.题画诗 D.散文诗
6. 《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
A.豪夫 B.夏尔·贝洛 C.格林兄弟 D.安徒生
7. 我国第一部创作童话集是…………………………………………………………………………( )
A.《稻草人》 B.《大林和小林》 C.《秃秃大王》 D.《兔子的故事》
8. 被誉为西方寓言始祖的作品是……………………………………………………………………( )
A.伊索寓言 B.拉封丹寓言 C.莱辛寓言 D.克雷洛夫寓言
9. “月亮走,跟我走;/我和月亮手拉手。/星星哭,我不哭;/我给星星盖瓦屋。”体现了幼儿审美意识的……………………………………………………………………………………………( )
A.拟人化 B.泛灵论 C.客观性 D.“自我中心”状态
-------------
-------------
10. 《木偶奇遇记》中,木偶皮诺乔说了谎,鼻子就长出一截,再说一次谎,鼻子就再长出一截。这说明幼儿文学要求作家具有………………………………………………………………………( )
A.审美感受能力 B.情感 C.想象力 D.传达技巧
11. 儿歌主要特点之一是 ……………………………………………………………………………( )
A.内容深刻,单纯活泼 B.篇幅较长,易记易诵
C.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D.情节简单,形象模糊
12. “童话”这一名称,出现在我国…………………………………………………………………( )
A. 清代初期 B.清代末年 C. 五四运动之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3. 19世纪初叶,德国格林兄弟搜集整理出版………………………………………………………( )
A.《小狗小猫的故事》 B.《儿童和家庭童话》
C.《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D.《金鸡冠的公鸡》
14. 童话的本质特征是 ………………………………………………………………………………( )
A.故事性 B.幻想性 C.稚拙性 D.趣味性
15. 被鲁迅称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作是 ………………………………
-------------
-------------
( )
A.周作人 B.叶圣陶 C.冰心 D.张天翼
16.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是……………………………………………………………( )
A.拟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非人形象
17.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到了夜里毛对毛。”这种儿歌的特殊形式是……………( )
A.游戏歌 B.问答歌 C.连锁调 D.谜语歌
18. 为适应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 )
A.开头要尽量长一些 B.篇幅不宜过长
C.人物和发展线索出现要晚 D.故事情节要紧张
19. 幼儿文学的创作题材主要应当以………………………………………………………………( )
A.动物故事为题材 B.神话故事为题材 C.幼儿熟悉的生活为题材 D.民间传说为题材
20. 寓言《杞人忧天》、《唇亡齿寒》、《南辕北辙》出现的时期是在…………………………………( )
-------------
-------------
A.商朝 B.春秋战国 C.三国时期 D.唐朝
21. 传统儿歌《十二月花》从艺术形式来看,属于……………………………………………………( )
A.游戏歌 B.问答歌 C.连锁调 D.数数歌
22. “墙上挂面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抓破鼓,拿块布来补。不知是布补鼓,还是鼓补布。”从艺术形式来看,这是一首……………………………………………………………………………………( )
A.游戏歌 B.数数歌 C.连锁调 D.绕口令
23. 故意违背常情常理,将自然界或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正常关系加以扩张性的错乱颠倒,造成荒唐可笑的效果。这类儿歌叫做…………………………………………………………………………( )
A.游戏歌 B.绕口令 C.颠倒歌 D.连锁调
24. 童话的核心和灵魂是……………………………………………………………………………( )
A.艺术想象 B.艺术幻想 C.艺术夸张 D.艺术象征
25. 我国图画书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是现代儿童文学先驱…………………………………………( )
A.叶圣陶 B.张天翼 C.周作人 D.郑振铎
26. 幼儿散文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幼儿园的…………………………………………………………( )
-------------
-------------
A.幼儿园小班 B.幼儿园中班 C.幼儿园大班 D.小学生
27. 望安的《小太阳》和鲁兵的《春娃》分别属于……………………………………………………( )
A.幼儿叙事散文和幼儿抒情散文 B.幼儿抒情散文和幼儿写景散文
C.幼儿叙事散文和幼儿童话散文 D.幼儿童话散文和幼儿游记散文
28. 我国幼儿戏剧的倡导者、开拓者是………………………………………………………………( )
A.叶圣陶 B.黎锦晖 C.张天翼 D.郑振铎
29. “月亮走,跟我走;我和月亮手拉手。星星哭,我不哭;我给星星盖瓦屋。”体现了幼儿审美意识的……………………………………………………………………………………………………( )
A.拟人化 B.泛灵论 C.客观性 D.“自我中心”状态
30. 幼儿最常阅读的图书是…………………………………………………………………………( )
A.童话 B.幼儿生活故事 C.儿歌 D.图画书
31. 机器猫来自………………………………………………………………………………………(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中国
32. 采用三段式叙述方式的作品是…………………………………………………………………( )
-------------
-------------
A.法国贝洛的《仙女》 B.英国王尔德的《自私的巨人》
C.俄罗斯阿托尔斯泰的《金鸡冠的公鸡》 D.方轶群的《萝卜回来了》
四、多选题
1. 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之间有着相互一致的共同特征,如…………………………( )
A.注重信息的传达 B.注重题材的选择
C.注重寓教于乐 D.注重语言的规范与多样化
2. 幼儿文学的功能除了能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之外,还能……………………( )
A.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B.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
C.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D.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3. 幼儿的审美心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
-------------
A.幼儿的审美是动态的审美 B.幼儿的审美是理性的审美
C.幼儿的审美是感性的审美 D.幼儿审美心理中的“自我中心”思维
4. 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主要方式是………………………………………………………………( )
A.“游戏”是幼儿感知文学的重要内容 B.“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
C.“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 D.“感受”是幼儿欣赏文学的主要特征
5.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是………………………………………………………………………( )
A.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B.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C.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D.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6. 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质朴的具体表现有………………………………………………………( )
A.作品形式方面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 B.幼儿心灵的单纯而明净
C.作品内容方面的浅显和简单 D.作品语言的不加雕琢与本色自然
7. 进入历史新时期的中国幼儿文学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有……………………………( )
A.幼儿文学的创作有长足的发展 B.涌现出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
-------------
-------------
C.幼儿文学理论探索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D.幼儿读物出版兴旺发达
8. 幼儿文学的主题主要有…………………………………………………………………………( )
A.科学性主题 B.道德性主题 C.知识性主题 D.趣味性主题
9. 作家为幼儿设计作品的情节时,应注意………………………………………………………( A.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 B.情节要单纯、生动有趣
C.情节要有丰富的矛盾冲突 D.情节应该是完整的
10. 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有…………………………………………………………………( A.趣味性 B.动作性 C.可接受性 D.超前性
11. 幼儿文学的音乐性,常见的表现方式有………………………………………………………(A.文句有韵 B.使用象声词 C.制造节奏感 D.使用反复
12. 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A.摹状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13.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儿歌的功能表现为………………………………………………………(-------------
)
)
)
)
) -------------
A.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B.陶冶幼儿的性情
C.开启幼儿的心智 D.培养幼儿的语言
14. 儿歌音韵和谐所形成的音乐感主要运用的手段是…………………………………………( )
A.句式变化 B.句子押韵 C.词句回环复沓 D.模拟声音
15. 儿歌节奏鲜明所形成的音乐感主要运用的手段是…………………………………………( A.句式的整饬 B.句式的变化 C.句子的押韵 D.句子字数的变化
16. 儿歌从来源看,可以分为………………………………………………………………………( A.翻译而来的儿歌 B.民间流传的儿歌 C.作家创作的儿歌 D.神话改编的儿歌
17. 儿歌从内容看,可以分为………………………………………………………………………( A.生活儿歌 B.游戏儿歌 C.问答儿歌 D.知识儿歌
18. 要写好儿歌,要特别注意的是…………………………………………………………………( A.捕捉新颖题材 B.选择新的角度 C.展开想象翅膀 D.开掘积极主题
19. 幼儿诗的特点主要是…………………………………………………………………………( )-------------
)
)
) )
-------------
A.趣味性强、娱乐性强 B.具有内在的节奏与韵律
C.具有充满幼儿情趣的优美意境 D.语言浅近、形象、凝练
20. 幼儿诗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 )
A.拟人法、比喻法 B.假设法、疑问法
C.摹声法、反复法 D.夸张法、悬念法
21. 凸显幼儿情趣的有效途径所运用的表现方法主要有………………………………………( A.拟人法、比喻法 B.假设法、疑问法 C.摹声法、反复法 D.夸张法、悬念法
22. 幼儿童话的特点主要是………………………………………………………………………( )A.融入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B.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C.以拟人为主体的童话形象 D.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23. 童话从体裁分,有这样几种……………………………………………………………………( A.童话散文 B.童话故事 C.童话诗 D.童话剧
24. 以下童话形象属于超人体童话形象的是……………………………………………………( -------------
)
) )-------------
A.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 B.《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
C.郑渊洁刻画的小老鼠舒克和贝塔 D.《白雪公主》中的墨镜
25. 幼儿童话所采用的结构常见的有……………………………………………………………( )
A.串联式 B.三段式 C.循环式 D.对照式
26. 童话中的艺术幻想主要借助的艺术手法有…………………………………………………( )
A.拟人 B.夸张 C.象征 D.变形
27. 为幼儿改写寓言的方法有……………………………………………………………………( )
A.确定角度,淡化寓意 B.增添新形象,扩展情节
C.丰富原有形象,添加细节 D.改用浅显的生动的语言
28. 为幼儿改编童话,除要选择可为幼儿接受的内容,并遵循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 )
A.立意深刻 B.主题明确 C.脉络清晰 D.语言生动
29. 幼儿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 )
A.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B.故事单纯而又略有曲折
-------------
-------------
C.融入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D.浓郁的幼儿生活情趣
30. 创作幼儿生活故事应当注意…………………………………………………………………( )
A.比喻奇 B.题材新 C.构思巧 D.谐趣浓
31. 幼儿生活故事常见的结构方式有……………………………………………………………( )A.纵式结构 B.横式结构 C.串连式结构 D.递进式结构
32. 国际上已经设立了多种图画书的奖项,如……………………………………………………( A.英国格林纳威奖 B.美国凯迪克奖 C.波隆那儿童书展奖 D.国际安徒生奖
33. 幼儿图画故事的特点有………………………………………………………………………( )
A.形象的直观性 B.构图的连续性 C.画面的趣味性 D.整体的传达性
34. 幼儿散文的特点主要有………………………………………………………………………( )
A.故事单纯而又略有曲折 B.描写真切,贴近幼儿生活
C.意境优美,充满幼儿想象 D.明丽清纯,渗透幼儿情趣
35. 幼儿散文才创作要注意………………………………………………………………………( )
-------------
)-------------
A.从幼儿角度感受生活,确定内容 B.用幼儿想象构思作品,创造意境
C.据幼儿心理找到合适角度,准确切入 D.按幼儿水平斟酌语言,落笔成文
36. 幼儿戏剧从内容到形式所具有的独自特点有………………………………………………( )
A.戏剧活动极富游戏性 B.戏剧冲突尖锐而复杂
C.戏剧冲突单纯而有趣 D.戏剧语言动作化形象化
37. 戏剧按体裁分,可以分为………………………………………………………………………( A.歌舞剧 B.神话剧 C.童话剧 D.寓言剧
38. 常见的幼儿戏剧种类有………………………………………………………………………( A.幼儿歌舞剧 B.幼儿木偶剧 C.幼儿广播剧 D.幼儿故事表演
39. 木偶剧的种类可以分为………………………………………………………………………( A.布袋木偶 B.投射木偶 C.杖头木偶 D.提线木偶
40. 幼儿戏剧改编的具体方法是 …………………………………………………………………( A.恰当地选择原作 B.按幼儿戏剧要求进行再创作
-------------
)
)
)) -------------
C.剧本文面的书写要得体、规范 D.用幼儿想象构思作品,创造意境
41. 舞台提示一般包括……………………………………………………………………………( )
A.角色语言 B.人物提示 C.场景提示 D.角色提示
42. 台词包含………………………………………………………………………………………( )
A.对白 B.独白 C.旁白 D.唱白
五、简答题
1. 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 儿歌的主要特点有哪几个方面?
3. 幼儿诗与儿歌的主要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
-------------
4. 什么是“类型化形象”?
5. 什么是“超人体童话形象”?
6. 童话的幻想与心理学的幻想有何不同?
六、赏析题
-------------
-------------
1. 具体分析儿歌《小树叶》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小树叶
小树叶,会说话:/哗哗哗,哗哗哗……/它说:“风大啦,风大啦!”/小树叶,会说话:/沙沙沙,沙沙沙……/它说:“风小啦,风小啦!”/小树叶,会说话:/刷刷刷,刷刷刷……/它说:“下雨啦,下雨啦!” /风停了,雨停了,/小树叶,不响拉啦。
-------------
-------------
2. 请你结合所学的幼儿文学理论,赏析冯幽君《睡觉》这一作品。
睡 觉
冯幽君
小红马站着睡觉,不要妈妈拍,不要妈妈抱。
小金鱼睁眼睡觉,一点也不吵,一点也不闹。
小宝宝躺着睡觉,闭上小眼睛,脸上带着笑。
-------------
-------------
3. 阅读下面这篇小童话,然后写一评论,文字不少于200字。
去年的树
〔日本〕新美南吉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说。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
-------------
-------------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
“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儿: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
-------------
-------------
-------------
4. 试从内容和表现方法分析阿·托尔斯泰的幼儿童话《大萝卜》。
附:
大萝卜
一个老头儿种下了萝卜, 对它说:
“长大吧,长大吧,萝卜啊,长得甜哪!长大吧,长大吧,萝卜啊,长得结实阿!”
萝卜长出来了,长得又甜又结实,大得了不得。
老头儿去拔萝卜。他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老头儿把老婆儿叫来。
老婆儿拉老头儿, 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老婆儿把孙女儿叫出来。
孙女儿拉老婆儿,老婆儿拉老头儿,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
-------------
孙女儿把小狗儿叫来。
小狗儿拉孙女儿,孙女儿拉老婆儿,老婆儿拉老头儿,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小狗儿把小猫儿叫来。
小猫儿拉小狗儿,小狗儿拉孙女儿,孙女儿拉老婆儿,老婆儿拉老头儿,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小猫儿把小耗子儿叫来。
小耗子儿拉小猫子儿,小猫儿拉小狗儿,小狗儿拉孙女儿,孙女儿拉老婆儿,老婆儿拉老头儿,老头儿啊拔萝卜——
他们拔了又拔——把萝卜拔出来了。
-------------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