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排水方案说明

来源:小奈知识网


一、工程概况

1、现状概述

本项目位于XXXX,呈西南北走向,北接现状XXX,项目道路总长约XXX米。

本项目拟建道路两侧为未开发的空地,无市政排水管道,现状地块排水为地面漫流。

2、方案概述

本册图纸为排水工程方案,内容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的方案。

本次排水方案负责方案雨水主管、污水主管、道路两侧雨水口及连接管、两侧地块的预留管及检查井。其中雨水主管管径DN600~DN1000,污水主管管径为DN400。

4.《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6.《市政公用工程方案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7.《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8.《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9.国家现行其他有关勘察方案标准、规范及图集。

五、施工及验收遵循规范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2.《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六、方案原则

1.近期、远期相结合。从全局出发,结合工程规划、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2.结合现状、地块功能、发展需要、道路路幅,合理布置给排水管线。 3.排水方式:本工程所处区域雨水排水充分运用地形地势,避免出现管径过大,埋深过深的情况。

4.汇水面积:本工程排水的汇水面积根据排水规划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考虑道路以及两侧地块并转输部分其它3.方案高程:本工程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相交支路的雨水汇水。

5.雨水管道按满流方案,污水管道按非满流方案。

二、设计范围

本项目工程范围同道路工程范围,本次排水工程方案涉及雨、污水管道方案。

三、方案依据

1.本工程的测量、地质勘探资料;

2.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提供的与工程建设和工程方案相关的基础资料及建议; 3.本项目其他相关专业方案图纸;

四、方案标准及规范

1.《室外排水方案规范(2016年版)》(GB50014-2006); 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方案规范》(GB50332-2002);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年版,城镇建设部分);

七、方案尺寸、标高及坐标系统

1.方案尺寸:本工程尺寸除管径、检查井尺寸井深以毫米计外,其余均为米计。

公司

2.方案坐标:本工程采用与道路专业同一坐标系。

砖砌偏沟式双箅雨水口(《雨水口》06MS201-8,第10页),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排水平面图。雨水口箅子、井圈采用球墨铸铁材料,箅子承载能力不小于210KN,具体做法参见《雨水口》(06MS201-8)第53、55页做法。

(2)雨水口深度一般为1.0m,当需串联的第一个雨水口或者排水干管埋深较浅时,雨水口

井深度可酌情适当减少。雨水口墙体内外应用水泥砂浆勾缝抹灰。

(3)对选用的雨水口箅子、井圈材料必需经过试验送检,满足规范试验检测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4)雨水口连管管径为DN300,连管覆土≥0.7m,坡度≥1%。 6.检查井

(1)检查井位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时,井盖井座均采用重型带铰链球墨铸铁材料,井盖承载能力要求不小于360KN并应符合《CJ/T3012-93铸铁检查井盖》6.10条规定。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绿化带、人行道时,井盖井座均采用轻型带铰链球墨铸铁材料,井盖承载能力要求不小于210KN并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规定。井盖上均标注上\"雨水\"或\"污水\"字样予以区分。检查井内爬梯均采用钢塑爬梯,做法详见国标图集《井盖及踏步》(06MS201-6)。

(2)一般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做法祥见国标图集《排水检查井》 (06MS201-3),特殊检查井参考本册图纸相关大样图。

(3)图中井面标高为管位处道路地面方案标高,仅供参考。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下时,井面标高要求与道路方案标高一致,施工时按地面实际标高调整。检查井位于绿化带内时,井盖标高应根据绿化方案标高进行调整,要求比绿化地面高

八、方案说明

1.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q=1248.85(1+lgP)/(t+3.5)0.561/

其中:P--重现期(年)。本工程道路及两边地块采用P=2年;地块地面集水时间取10min,道路路面集水时间取5min;两侧地块综合径流系数取0.60,道路路面径流系数取0.90。

2.雨水管道采用重力流,按满流计算,方案流速不小于0.75m/s。污水管道采用重力流,按非满流计算,方案流速不小于0.60m/s。

3.粗糙系数n:

雨水管道:按塑料管选取n=0.013; 污水管道:按塑料管选取n=0.010。 社区排水管:按塑料管选取n=0.010。 4.排水管道布置

(1)雨水:采用双侧布管,雨水管道布置于道路双侧人行道下,南侧距道路中心线10.25米,北侧距道路中心线10.25米,主管管径采用DN600~DN1000。

(2)污水:采用单侧布管,污水管道布置于道路北侧人行道下,西侧距道路中心线7.5米,主管管径DN400。

5.雨水口及连接管

(1)道路非机动车道沿线雨水口采用砖砌偏沟式单箅雨水口(《雨水口》06MS201-8,第9页),道路机动车沿线及道纵坡最低点及转弯处等局部地方采用

公司

100mm,施工中检查井位置在征得方案单位同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4)本项目沿道路每隔约90米于道路两侧各设置一组雨水预埋管和雨水预留检查井,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0m处。雨水预留管管径为DN500,坡度为3‰。

(5)本项目沿道路每隔约90米于道路两侧各设置一组污水预埋管和污水预留检查井,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0m处。污水预留管管径为DN400,坡度为3‰。

(6)本项目雨污水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尺寸及位置详见雨污水平面图。检查井材料水泥砂浆为M10,Ⅰ级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钢筋改为采用HRB400级钢筋。

(7)雨污水检查井都需设置防护网,做法详见本工程方案图纸《检查井防坠落网大样图》。

7.管材及管道基础

(1)本次方案雨水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砂石基础,连接方式采用水泥砂浆钢丝网抹带连接。污水管道均采用HDPE中空壁缠绕管,砂石基础,连接方式采用承插电热熔连接。

8.地基处理、支护方式.开挖方式

排水管道及检查井的地基处理方式同道路专业地基处理方式,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100Kpa。

放坡开挖时,管沟放坡坡度参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9.管道回填

管道安装完后,用中粗砂回填至管顶上0.8m处。管底至管顶部分,管道两侧及腋角范围内压实度要求≥95%;管顶至管顶0.5m以下部分,两侧压实度要求≥90%,中间压实度要求达到85%;管顶以上0.5米以上部分,当管道位于车行道时,管顶0.8m以上回填材料和压实度与路基回填要求一致,详见本专业图纸《排水管道基础、接口及回填要求》。回填的密实度及其它技术要求、沟槽开挖应满足应满足《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相关内容。

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