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9-3044
E-mail:kfyj@cccc.net.cn第6卷第4期(2010年2月)http://www.dnzs.net.cnTel:+86-551-5690963569096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张凌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际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以学生知识背景和实际接受能力为前提,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人才是极其有效的途径。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网络;任务中图法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1022-03
Task-drivenTeachinginthe\"ComputerNetwork\"TeachingZHANGLing-jie
(DepartmentofInformationEngineering,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Conservancy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Abstract:Accordingto\"ComputerNetworks\"courseworkinrealjobsintheprocesstothestudentsthebackgroundknowledgeandpracticalabilitytoacceptthepremiseofdesigningareasonableteachingtasks.Teachingisthroughatask-driventeachingofcomputernet-workstoenhancethequalityofthestudents,tostimulatetheenthusiasmofstudentsandcultivateanetworkinlinewiththeneedsofsoci-etyisanextremelyeffectivewayoftalent.
Keywords:task-driventeachingapproach;computernetwork;task
《计算机网络》是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培养具备网络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能力以及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及维护、网络设计等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工作的技能型人才[1]。但是初学者往往在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理论上没有真正理解,又几乎不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在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带着这些问题,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与比较,笔者发现针对职业的需求性,从实际操作遇到的问题出发,把计算机网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网络技术实践中学会建网、管网和用网,收到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1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
1.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独立或以分组形式来完成任务。这使得学生的任务过程,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人才是极其有效的途径。
1.2针对岗位任务工作工程,合理分解任务
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际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以学生知识背景和实际接受能力为前提,设计出合理的任务。要求任务能够达到:①能够覆盖相关知识点;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突出任务驱动的可操作性;③方便教师讲解,能够使学生通过适当的指导顺利完成任务[3]。教师以“任务方式”引路,学生边学边做并完成相应地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任务完成达到技能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按照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新知识的应用。
通过认真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经验,讲课内容包括: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认识校园网的典型网络拓扑结构。②主要介绍双机互连,对等网组建,IP编址技术,子网划分,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③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
2003安装,构建WindowsServer2003域,网络打印共享与管理,架设DHCP、Web、域名和FTP服务器等内容。④主要介绍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涉及交换机基本配置、同一交换机上的VLAN内通信和多个交换机上的VLAN内通信,路由器的初始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和OSPF的配置,标准ACL的配置、扩展ACL的配置。⑤主要介绍接入Internet的方法,涉及ADSL及宽带路由器接入,使用路由器的NAT、PAT接入,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做路由接入,以及无线网的接入。⑥主要介绍Internet的应用,涉及搜索引擎的使用,OutlookExpress的操作、电子邮局的建立,远程登录和BBS的使用,文件的下载和上传,博客的申请与使用。⑦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涉及软硬件防火墙的使用,病毒的防范,网络攻击及其防范措施,网络管理技术。⑧主要介绍局域
网络的综合布线,涉及网络设备的设计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4]。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一部分都把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
收稿日期:2010-01-20
作者简介:张凌杰(1976-),男,河南新乡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10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
第6卷第4期(2010年2月)
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
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教材中,以适应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
2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
2.1任务实用,强调技能
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实际,以“必须、够用”为原则,降低理论难度。以是否实用为标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真实的网络工程与管理的典型案例为背景,手把手地传授实用组网与管网的方法、步骤,使学生轻松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比如在介绍任务“远程登录和BBS的使用”时会讲到WindowsXP远程桌面的使用和能穿透内网的远程控制软件TeamViewer的使用;结合当地实际,在任务中介绍“ADSL及宽带路由器接入Internet”的方法。
2.2突出操作,强调应用
任务体现以应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重点,力求做到学与教并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把计算机网络最新应用技术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网络技术实践中学习网络技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训练的特点。比如在介绍任务“服务器应用环境设置”时以实际案例搭建网站运行环境来介绍网络的多种应用服务。
2.3“任务驱动”教学案例
为了将全面带领学生身处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把抽象、枯燥的网络技术融入到一个个现实中的网络应用案例。如图1所示,每个案例从“学习内容”开始,通过“任务描述”,进行“任务分析”,然后告诉学生如何一步步“完成任务”,最后进行“知识链接”,“案例总结”和“实训与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对任务“路由器的初始配置”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如下:【学习内容】路由器配置线的连接
【任务描述】假设某企业的网络管理员第一次在设备机房对路由器进行了初次配置后,他希望以后在办公室或出差时也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现要在路由器上做适当配置,使他可以实现这一愿望。
【任务分析】在模拟器BosonNetSim中选择一台Cisco2621路由器为例,一台PC机通过串口(Com)连接到交换机的控制(Con-图1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sole)端口,通过网卡(NIC)连接到路由器的fastethernet0/1端口。假设PC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192.168.0.138,255.255.255.0,配置路由器的fastethernet0/1端口的IP和网络掩码分别为192.168.0.139,255.255.255.0。
【操作步骤】
①在PC机上进行设置。
设置PC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192.168.0.138,255.255.255.0。②在路由器上配置fastEthernet0/1端口的IP地址。Router>enable!进入特权模式Router#configureterminal
Router(config)#hostnameRouterA!配置路由器名称为“RouterA”
!进入路由器接口配置模式RouterA(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0/1
RouterA(config-if)#ipaddress192.168.0.139255.255.255.0!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RouterA(config-if)#noshutdown!开启路由器fastethernet0/1接口验证测试:验证路由器接口fastethernet0的IP地址已经配置和开启RouterA#showipinterfacefastethernet0/1!验证路由器接口fastethernet0/1的IP地址已经配置和开启③配置路由器运程登录密码。RouterA(config)#linevty04!进入路由器线路配置模式
!配置远程登录RouterA(config-line)#login
RouterA(config-line)#passwordcisco!设置路由器远程登录密码为“cisco”RouterA(config-line)#end
验证测试:验证从PC机可以通过网线远程登录到路由器上C:\\>telnet192.168.0.139!从PC机登录到路由器上④配置路由器特权模式密码。RouterA(config)#enablesecretcisco!设置路由器特权模式密码为“cisco”或:
RouterA(config)#enalbepasswordcisco
验证测试:验证从PC机通过网线远程登录到路由器上后可以进入特权模式C:>telnet192.168.0.139!从PC机登录到路由器上⑤保存在路由器上所做的配置。
Router-A#copyrunning-configstartup-config!保存路由器配置
【操作提示】
执行命令RouterA#showrunning-config,可显示RouterA的全部配置。【知识链接】
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023
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第6卷第4期(2010年2月)
本部分内容涉及识别网络设备及其控制线。
2.4系统使用仿真软件,教学适用性强
用虚拟机VMware构建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安装和各种服务配置的环境,用模拟器BosonNetsim构建网络拓扑并进行网络设备的调试。只要在普通机房安装虚拟机软件VMware和BosonNetsim模拟软件,本课程提到的任务案例可轻松实现。特别是本课程任务的操作演示部分用摄像机或屏幕录像机录下操作过程,再配上授课教师的声音,学生在实验时可以随时查阅教师的示范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系统的使用了模拟实训环境,开创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的新模式。
2.5大力拓展教学共享资源库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两方面入手,形成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资源建设方面,整合与制作《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电子教案、演示文稿、教学指南、习题答案、视频、录屏和相关软件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包。系统地进行教材编写及相关教辅软件的配备将极大减轻教师的背课的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台建设方面,为方便共享、拓宽交流方式,搭建以互联网为依托,提供B/S模式的服务平台,设计和创建资源和素材数据库,配备性能完备的服务器,提供FTP服务、BBS、电子邮件服务等;建设高水平网站,界面良好,有后台服务;提供专业讨论区,形成教学互动,制作视频点播台。
3结论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明白使用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炼就职业技能,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2][3][4]
梁丹镭.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65-66.姚庆玲.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23):106-107.吕丽华.谈Java课程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4):51-52.张凌杰.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接第1017页)
统中,使用模拟化的电子签章,在公文上直接加盖,再由高精度打印设备打印,或作为二次加盖传统公章的凭据。在政府机关未形成大范围的无纸化办公的前提下,电子签章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以数字化的虚拟签章使公文在系统中生效,一旦需要出现纸介质公文时,在输出后对公文的合法性进行数字与人工的混合验证,并加盖传统的公章。
5.6痕迹跟踪技术
公文处理过程中要经过多个部门、多名工作人员,还有大量的修改行为,为确定公文责任,需要跟踪这些原始信息,并存储备查。目前的公文流转系统大多实现了这一功能,或在数据库中、或在文档上保留公文处理的痕迹,以备审核。
6结束语
公文流转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当前,没有一种公文流转产品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对公文流转系统的研究、开发虽然已经初步处于成熟阶段,但其理论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下三个方面将是公文流转系统的重点研究和关注方向:
系统的集成性。就是要能够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增强公文流转系统的综合功能和通用性。
完全基于网络。就是能够开发出完全基于网络的公文流转系统,既便于操作使用,也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合理优化公文流转流程。以更新的流程管理模式,组合、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公文流转效率。
参考文献:
[1][2][3][4]
沙海燕,崔浩.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工作管理系统模型[C].OA'99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苏新宇,吴鹏,朱晓峰.电子政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万涛.企业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B/OL].http://portal.vsharing.com/ShowArticle.aspx?id=440304.陈江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系统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8(10).
10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