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包含-”生”-字的成语

来源:小奈知识网
包含-”生”-字的成语.txt心是自己的,干嘛总被别人伤......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敷衍旳青春 总昰想太多 怨,只怨现实太现实╰⌒﹏为什么在一起要两个人的同意丶而分手只需要一个人 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àizhīyùqíshēng,wùzhīyùqísǐ △典故: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

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例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

2▲白面书生 △báimiànshūshēng △典故: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例子:雪儿呵,偏则把~奚落。(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3▲百弊丛生 △bǎibìcïngshēng △典故: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例子:由于风气不正,章法不严,以致于~,再不下决心抓一抓是不行的。 4▲百花生日 △bǎihuāshēngrì △典故: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出处: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例子:每年二月十二日,相传是~。(清·吴趼人《情变》第八回) 5▲笔下超生 △bǐ xià chāo shēng △典故: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6▲笔下生花 △bǐ xià shēng huā △典故: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例子: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阿房宫赋》传诵千古。 7▲髀里肉生 △bìlǐrîushēng △典故: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8▲髀肉复生 △bìrîufùshēng △典故: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例子:因见己身~,亦不觉潸然泪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9▲变生不测 △biànshēngbùcâ △典故: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10▲变生肘腋 △biànshēngzhǒuyâ

△典故: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出处:《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

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例子:万一中外合谋,~,郑国非公之有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11▲别开生面 △biãkāishēngmiàn △典故: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出处: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例子: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12▲不生不灭 △bùshēngbùmiâ △典故: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出处:晋·王巾《头陁寺碑文》:“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例子: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九回) 13▲苍生涂炭 △cāngshēngtútàn △典故: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14▲长生不老 △chángshēngbùlǎo △典故: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出处:《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例子:逍遥自在,超为上仙。正是:玉室丹书著姓,~人家。(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

15▲长生不死 △chángshēngbūsǐ △典故: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16▲长生久视 △chángshēngjiǔshì △典故: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 △出处:《老子》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例子:岂比尔道者之言,拘拘乎养此幻躯,惟求~,作漏世之精也耶!(明·赵弼《两教辨》) 17▲超度众生 △chāodùzhîngshēng △典故: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18▲出生入死 △chūshēngrùsǐ △典故: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例子:这一层,不烦圣虑,他们是~的老兄弟,何况国家如此,不至于还闹义气。(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19▲初生牛犊不怕虎 △chūshēngniúdúbùpàhǔ △典故: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处:《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例子:这些小伙子无论什么事说干就干,真可谓~。 20▲触景生情 △chùjǐngshēngqíng △典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出处: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例子:人在~的时候,能联想起很多往事。 21▲春生秋杀 △chūnshēngqiūshā △典故: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出处: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2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chūnshēngxiàzhǎng,qiūshōudōngcáng △典故: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23▲寸草不生 △cùncǎobùshēng △典故: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24▲得意门生 △dãyìmãnshēng △典故: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例子:他虽然和咱们满州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他待我也实在亲热,那个人将来不可限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25▲抵死谩生 △dǐ sǐmànshēng △典故:谩:谎骗。形容殚智竭虑,绞尽脑汁。 △出处:《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待阎王道俺无凭准,抵死谩生断不定,也不共他争,我专指着伊家做照证。” 26▲东郭先生 △dōngguōxiānshēng △典故: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 △出处: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7▲冬烘先生 △dōnghōngxiānshēng △典故: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例子:三家村的~,一年到头,一早到夜教村童。(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 28▲恩若再生 △ēnruîzàishēng △典故: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29▲恩甚怨生 △ēnshânyuànshēng △典故: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出处:《亢仓子·用道》:“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 30▲耳后生风 △ěrhîushēngfēng △典故: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出处:《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31▲愤不欲生 △fânbùyùshēng △典故: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度气愤。 △出处: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四·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余闻报淮上,悲愤不欲

生。” 32▲风趣横生 △fēngqùhãngshēng △典故: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例子:尤善指画,尝画黄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离为石,~。(《清史稿·高其佩传》)

33▲浮生若梦 △fúshēngruîmâng △典故: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象。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出处: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34▲福过灾生 △fúguîzāishēng △典故: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 △例子: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直待~,只恐悔之无及。(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35▲釜中生鱼 △fǔzhōngshēngyú △典故: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 △出处: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诗:“门堪罗雀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 36▲根生土长 △gēnshēntǔzhǎng △典故: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例子:他又不是咱们家~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

37▲苟且偷生 △gǒuqiětōushēng △典故: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出处:《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 △例子:但他知道,那种高官厚禄、那种的~,是比死还要可怕。(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38▲顾盼生姿 △gùpànshēngzī △典故: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 △出处: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39▲国计民生 △guïjìmínshēng △典故: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例子:这几年她已深切了解,做官的人,对~,或者不甚措意,但于权贵的荣辱得失,十分敏感。(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40▲好好先生 △hǎohǎoxiānshēng △典故: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 △例子: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41▲横生枝节 △hãngshēngzhījiã △典故:枝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了一些麻烦事。 △出处:宋·叶适《水心文集·答少詹书》:“少詹既未能从人而舍己,又疑人之不相与,而

以为外己,所以枝节横生,意见多疑。” △例子:唯其有谣言,不宜~,反引起格外的猜疑。(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42▲后生可畏 △hîushēngkěwâi

△典故: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例子:~,非虚言也。(宋·朱熹《寄陈同甫书》十二) 43▲虎口逃生 △hǔkǒutáoshēng △典故: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例子:我如今在~,急腾腾再不消停。(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一折) 44▲虎口余生 △hǔkǒuyúshēng △典故: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例子:况我本是~,诸事久已看破。(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七回) 45▲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hǔshēngsānzì,bìyǒuyībiāo △典故: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出处:《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46▲虎啸风生 △hǔxiàofēngshēng △典故: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出处:《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47▲祸福相生 △huîfúxiāngshēng △典故: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48▲即景生情 △jíjǐngshēngqíng △典故: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 △例子:善咏物者,妙在~。(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 49▲急中生智 △jízhōngshēngzhì △典故: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例子:当我把《语丝》读完的时候,想念《莽原》的心思却忽然增高万倍,~,马上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可爱的表弟。(鲁迅《田原思想》)

50▲见景生情 △jiànjǐngshēngqíng △典故:看到眼前的景物,唤起某种感慨。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应对的办法,即随机应变。 △出处:元·宫大用《七里滩》第四折:“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51▲娇生惯养 △jiāoshēngguànyǎng △典故:从小就被溺爱、娇养惯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宝玉冷笑道:‘原是想他自幼娇生惯养的,何尝受过一日委屈。’” △例子:她从小~,什么事也不会干。 52▲节外生枝 △jiãwàishēngzhī △典故: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出处:宋·朱熹《答吕方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 △例子:兀的是闲言语甚意思,他怎肯道~。(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53▲劫后余生 △jiãhîuyúshēng △典故: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出处: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余生叹数奇。” 54▲荆棘丛生 △jīngjícïngshēng △典故: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

大,困难极多。 55▲九死一生 △jiǔsǐyīshēng △典故: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例子:您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不当个耍。(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 56▲臼灶生蛙 △jiùzàoshēngwā △典故: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出处:《战国策·越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 57▲举步生风 △jǔbùshēngfēng △典故: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58▲钜学鸿生 △jùxuãhïngshēng △典故: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钜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59▲绝处逢生 △juãchùfãngshēng △典故: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知勘绯衣梦·正名》:“李庆安绝处幸逢生。” △例子: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60▲绝路逢生 △juãlùfãngshēng △典故: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常言‘吉人天相,绝处逢生。’” 61▲口齿生香 △kǒuchǐshēngxiāng △典故: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例子: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62▲口吻生花 △kǒuwěnshēnghuā △典故:比喻谈吐文雅。 △出处:《云仙杂记》卷五:“张祜苦吟,妻奴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 63▲枯木再生 △kūmùzàishēng △典故: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64▲枯树生花 △kūshùshēnghuā △典故: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出处:《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65▲枯杨生稊 △kūyángshēngtí

△典故:稊:植物的嫩芽。枯萎有杨树又长出了芽。旧喻老人娶少妻。 △出处:《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例子:老年人聚此少艾,~,大非所宜。(清·采蘅子《虫鸣漫录》) 66▲兰芝常生 △lánzhīchángshēng △典故: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67▲蓝田生玉 △lántiánshēngyù △典故: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出处:《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注引《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68▲老蚌生珠 △lǎobàngshēngzhū △典故: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出处:《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例子:已见熊罴入梦,行看~。(明·赵弼《蓬莱先生传》) 69▲老生常谈 △lǎoshēngchángtán △典故: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 △例子: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机,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一首词,也是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70▲乐极生悲 △lâjíshēngbēi △典故: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例子:谁知~,一朝触犯了朝廷,阖门待勘,未知生死。(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 71▲利用厚生 △lìyînghîushēng △典故: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出处:《尚书·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72▲龙生九子 △lïngshēngjiǔzǐ △典故: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73▲蝼蚁贪生 △lïuyǐtānshēng △典故: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你师父过山。” 74▲蛮来生作 △mánláishēngzuî △典故:形容强迫。 75▲慢易生忧 △mànyìshēngyōu △典故: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 △出处:《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76▲门生故吏 △mãnshēnggùlì △典故: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例子: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天下都散满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77▲梦笔生花 △mângbǐshēnghuā △典故: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例子:李太白~,特睡乡幻景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 78▲妙趣横生 △miàoqùhãngshēng △典故:洋溢着美妙的意趣(多指语言、文章或美术作品)。 79▲民不聊生 △mínbùliáoshēng △典故: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例子: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80▲民生凋敝 △mínshēngdiāobì △典故: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出处:《汉书·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轨不禁。” △例子:那时~,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

81▲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nùcïngxīntïuqǐ,âxiàngdǎnbiānshēng △典故: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82▲蓬荜生辉 △pãngbìshēnghuī △典故: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

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例子:谢人过访日~。(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宫室》) 8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pãngshēngmázhōng,bùfúzìzhí △典故: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出处:《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84▲普度众生 △pǔdùzhîngshēng △典故: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出处:《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例子: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号作天人师。(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十)

85▲七窍生烟 △qīqiàoshēngyān △典故: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86▲起死回生 △qǐsǐhuíshēng △典故: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出处: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 △例子:对于时人那虚弱的感情,这真有~的力量。(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87▲情急智生 △qíngjíshēngzhì

△典故: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主意。” 88▲惹事生非 △rěshìshēngfēi △典故: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例子:学生在教课上得不到满足,在校内便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89▲人地生疏 △rãndìshēngshū △典故: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例子:《自由谈》的编辑新换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怕一时搞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鲁迅《伪自由书·前记》)

90▲人急智生 △rãnjízhìshēng △典故: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91▲人生路不熟 △rãnshēnglùbùshú △典故: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92▲人生如朝露 △rãnshēngrúzhāolù △典故: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出处:《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例子:日月如跳丸,~,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93▲人生如寄 △rãnshēngrújì △典故: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出处: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94▲忍辱偷生 △rěnrǔtōushēng △典故: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95▲三生有幸 △sānshēngyǒuxìng △典故: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96▲舍生取义 △shěshēngqǔyì △典故: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例子:~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97▲舍生忘死 △shěshēngwàngsǐ △典故: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98▲舍死忘生 △shěsǐwàngshēng △典故: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例子: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与他争斗。(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99▲生搬硬套 △shēngbānyìngtào △典故: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例子: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且不可~。

100▲生不逢辰 △shēngbùfãngchãn △典故: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出处:《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101▲生不逢时 △shēngbùfãngshí △典故: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出处:《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102▲生财有道 △shēngcáiyǒudào △典故: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03▲生财之道 △shēngcáizhīdào △典故:发财的门路。 104▲生齿日繁 △shēngchǐrìfán △典故: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 △出处:宋·程颐《论十事札子》:“今则荡然无法。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幸民虽多而衣食不足者,盖无纪极,生齿日益繁而不为之制。” △例子:况丛林绀宇,分养无告之民。~,岂可泥腐儒之陈言哉!(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四)

105▲生栋覆屋 △shēngdîngfùwū △典故: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 △出处:《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106▲生而知之 △shēngãrzhīzhī △典故: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例子:人非~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107▲生发未燥 △shēngfàwâizào △典故: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 △出处:《宋书·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108▲生公说法 △shēnggōngshuōfǎ △典故: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出处:《莲社高贤传》:“竺道生

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例子: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之地乎!(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 109▲生关死劫 △shēngguānsǐjiã △典故:泛指生和死。 110▲生花妙笔 △shēnghuāmiàobǐ △典故: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11▲生花之笔 △shēnghuāzhībǐ △典故: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112▲生机勃勃 △shēngjībïbï

△典故: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例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113▲生寄死归 △shēngjìsǐguī △典故: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 △出处:《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例子:吾游遍灵境,颇有所遇,已知~,亦思乘化而游,当更无所墨碍耳。(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

114▲生聚教训 △shēngjùjiàoxùn △典故: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

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例子:就是那当道诸公,也应激发天良,力图振刷,郊那范蠡、文种的故事,~,徐图兴复。(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

115▲生拉硬扯 △shēnglāyìngchě △典故: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强别人听从自己。 116▲生老病死 △shēnglǎobìngsǐ △典故: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鸡猪鱼蒜,逢著便;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 △例子: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世态炎凉,人情险恶。(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117▲生离死别 △shēnglísǐbiã △典故:分离好象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出处: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例子: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的事。(闻一多《冬夜评论》) 118▲生灵涂炭 △shēnglíngtútàn △典故: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119▲生龙活虎 △shēnglïnghuïhǔ △典故: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120▲生米煮成熟饭 △shēngmǐzhǔchãngshúfàn △典故: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121▲生气勃勃 △shēngqìbïbï △典故: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例子:生活中最主要的仍然是那些向上的,~、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带有极大想象的东西。(徐迟《特写选·序言》)

122▲生荣死哀 △shēngrïngsǐāi △典故: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 123▲生杀予夺 △shēngshāyùduï △典故: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出处:《韩非子·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例子: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的权利。(夏衍《包身工》)

124▲生生不息 △shēngshēngbùxī △典故:不断地生长、繁殖。 125▲生生不已 △shēngshēngbùyǐ △典故: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126▲生生世世 △shēngshēngshìshì △典故: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出处:《南史·王敬则传》:“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127▲生死存亡 △shēngsǐcúnwáng △典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例子:亲承懿旨到西宫,~掌握中。(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128▲生死肉骨 △shēngsǐrîugǔ △典故:生、肉: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昭公二十五

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例子:文致诋欺之法,久矣不行;~之恩,今焉创见。(宋·陈亮《谢郑侍郎启》) 129▲生死相依 △shēngsǐxiāngyī △典故: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 130▲生死攸关 △shēngsǐyōuguān △典故: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 131▲生死与共 △shēngsǐyǔgîng △典故:形容情谊极深。 132▲生吞活剥 △shēngtūnhuïbō △典故: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例子: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地谈外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133▲生张熟魏 △shēngzhāngshúwâi △典故: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134▲生众食寡 △shēngzhîngshíguǎ △典故: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35▲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shíniánshēngjù,shíniánjiàoxùn △典故: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136▲十生九死 △shíshēngjiǔsǐ △典故:形容历尽艰险。 △出处:唐·韩愈《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诗:“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137▲十死一生 △shísǐyīshēng △典故: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出处:《汉书·孝宣许皇后传》:“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138▲熟能生巧 △shúnãngshēngqiǎo △典故: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例子:要想掌握技术,只有勤学苦练,才能~。 139▲熟魏生张 △shúwâishēngzhāng △典故: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140▲死里逃生 △sǐlǐtáoshēng △典故: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 △例子:今日~,夫妻再合。(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 141▲嵩生岳降 △sōngshēngyuâjiàng △典故: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比喻大人物的出生。 △出处:《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142▲素昧平生 △sùmâipíngshēng △典故: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出处: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例子:其在前曰:真为~,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

143▲虽死犹生 △suīsǐyïushēng △典故: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例子:至曾晢、晏子,身为贤士,名传不朽,其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六回) 144▲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suīsǐzhīrì,yïushēngzhīnián △典故: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145▲贪生怕死 △tānshēngpàsǐ △典故: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例子:他们没有一个~而逃跑的,他们知道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曲波《林海雪原》二) 146▲谈笑风生 △tánxiàofēngshēng △典故: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例子:他嘻嘻笑着,让酒让菜,~,又谈起他的山林生活。(梁斌《播火记》十七) 147▲天生尤物 △tiānshēngyïuwù △典故: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148▲同生死,共存亡 △tïngshēngsǐ,gîngcúnwáng △典故: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149▲痛不欲生 △tîngbùyùshēng △典故: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例子:先兄晴湖言:有王震升者,暮年丧爱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 150▲荼毒生灵 △túdúshēnglíng △典故: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出处:《尚书·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151▲土生土长 △tǔshēngtǔzhǎng △典故:当地生长的。 △例子:他是当地~干部,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152▲万家生佛 △wànjiāshēngfï △典故: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出处: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153▲万死一生 △wànsǐyīshēng △典故: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宋·陆游《晚泊》诗:“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例子:有当时一个遗民,于~之中,逃出性命,做了一本《扬州十日记》,叙述杀戮之惨。(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154▲望而生畏 △wàngãrshēngwâi △典故: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出处:《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例子:加上他那黑而峻厉的面孔,颇使我~。(孙犁《远的怀念》) 155▲望文生义 △wàngwãnshēngyì △典故: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出处: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 156▲尾生之信 △wěishēngzhīxìn △典故: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例子:好恶失其宜,是非乱其真,虽有~,曾子之孝,吾弗贵也。(《二程全书·粹言二》) 157▲乌头白马生角 △wūtïubáimǎshēngjiǎo △典故: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158▲乌有先生 △wūyǒuxiānshēng △典故: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例子: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

159▲无事生非 △wúshìshēngfēi △典故: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例子: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的强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 160▲无中生有 △wúzhōngshēngyǒu △典故: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例子:子息从来天数,原非人力能为。最是~,堪令耳目新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161▲物腐虫生 △wùfǔchïngshēng △典故: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出处:《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162▲偕生之疾 △xiãshēngzhījí △典故: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 △出处:《列子·汤问》:“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163▲形具神生 △xíngjùshãnshēng △典故: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出处:《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164▲休养生息 △xiūyǎngshēngxī △典故: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例子:许其修睦,因以罢兵,庶几~,各正性命,仰合于天心。(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年》)

165▲嘘枯吹生 △xūkūchuīshēng △典故: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有表扬的。 △出处:《后汉书·郑太传》:“孔

公绪,清淡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例子:陵夷至于魏、晋,浮屠稍炽,以~为能事。(章炳麟《实学报叙》) 166▲栩栩如生 △xǔxǔrúshēng △典故: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例子: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167▲寻事生非 △xúnshìshēngfēi

△典故: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168▲养生送死 △yǎngshēngsîngsǐ △典故: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出处:《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169▲一介书生 △yījiâshūshēng △典故: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例子: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170▲一切众生 △yīqiâzhîngshēng △典故: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 △出处:《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171▲一生一世 △yīshēngyīshì △典故:一辈子。 172▲一室生春 △yīshìshēngchūn △典故: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173▲衣被群生 △yìbâiqúnshēng △典故: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比喻恩惠广施。 △出处: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衣被群生,赡足万类。” 174▲疑心生暗鬼 △yíxīnshēngànguǐ △典故: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出处:宋·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175▲应运而生 △yìngyùnãrshēng △典故: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出处:汉·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主。” △例子: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176▲永生永世 △yǒngshēngyǒngshì △典故:永远。 177▲忧患余生 △yōuhuànyúshēng △典故: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例子:既已~,出而图事,则宜屏迩言而闳远略。(章炳麟良《致段祺瑞电》) 178▲油然而生 △yïuránãrshēng △典故: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出处: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179▲有生以来 △yǒushēngyǐlái △典故:从出生到现在。 180▲遇事生风 △yùshìshēngfēng △典故:原形容处事果断而迅速。后指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出处:《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例子:我想他们着实和民党作对,~,或者知道了老兄到来,便要拿办,也未可定。(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181▲芸芸众生 △yúnyúnzhîngshēng △典故: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出处:《老子》第十六章:“夫

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例子:这些话,是告诉~,到底是有一大部分感觉不敏的。(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182▲再生父母 △zàishēngfùmǔ △典故: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183▲造谣生事 △zàoyáoshēngshì △典故: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出处:《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例子:有许多言论是荒唐无知、捕风捉影、~。(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184▲置之死地而后生 △zhìzhīsǐdìãrhîushēng △典故: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185▲重生父母 △chïngshēngfùmǔ △典故: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元·杨景贤《西游记》四本一五出:“重生父母,再长爹娘。” △例子:某一家骨肉皆足下所再造,虽~不及此恩。”(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 186▲自力更生 △zìlìgēngshēng △典故: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 △例子:我们人民能以~的方式强起来了。(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187▲自生自灭 △zìshēngzìmiâ △典故: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出处:唐·白居易《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例子:新生事物,如不关心和培育,就只能是~。 188▲醉生梦死 △zuìshēngmângsǐ △典故: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例子: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