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小奈知识网
如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 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 发展。”我们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 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精神 的基础和创新能力的核心。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语文 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综合性的,它包 含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两大基本功能。 特别是由于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 语文学科发展创新思维的独特优势。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 据近几年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 谈~点肤浅的认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教程中,语文教师 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维素材、 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 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培养和发展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 维的学习动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 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 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可见,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 与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 着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 会灵活多变,充满奇想。所以,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 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 1.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是常用的方 法。如教《黄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 行的形式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向往、 神游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简介使学生听 了个个都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向往,因急 切想了解黄山奇形t圣状的石头,从而产 生阅读全文的强烈愿望。 而巧设问题则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 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81,比如 “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 女弹琴’……这些没有照片的t圣石是什么 样的7”这一问题则能大大激活学生的思 维,学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可说、可画、可 做,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 手脚。而激励学生大胆发问,学会质疑, 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 法:或认识的差异,则可以使学生认识 邸建敏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二中心小学 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比如《一分钟》一课,教材中李老师说: “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有学 生却提出“晚起的~分钟怎么会变成2O 分钟的?”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 展开了强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了 解到了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规律,了解到 了公共汽车的运行时间,最终找到了2O 分钟消耗在什么地方。 2让学生的思维留有空间。激发学 生的灵感教师要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一些有 深度,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必须要时 刻注意留有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 精神,如果过早的作出评价就会扼杀学 生的创造机会。 3.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创造的灵 感。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 不持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调动 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以保持学生兴趣的持 久性。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态、气象万 千吸引着孩子,引发着孩子无穷的乐趣, 也是孩子创作的原型。经常把孩子引入 大自然,让孩子“读天读地读万物”这 是启发孩子美的感受,带给孩子艺术享 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发学生创作灵感 的最好途径。 如带孩子在瀑布所在地观赏,不忘 带领孩子们诵读— 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春天与孩子们面对如丝 的碧柳不失时机高吟“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 正如美学理论家姚全兴所说“任何 一个从事儿童美育和从事儿童艺术人才 培养的人,都应该为了儿童想方设法利 用周围的各种环境条件,即使是一座摇 摇欲坠的桥、一个荒草萋萋的废墟、一 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我们的语文教 学如能注入这种思想,以美的大自然启 发孩子读美的文学作品,孩子的学习过 程将变得轻松、自由、充满乐趣。久而 久之,孩子就会在文学作品和大自然之 间架设起一座心桥,产生观察自然、体 验生活的兴趣、激情,甚至奇思妙想, 创作的热望。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 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 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 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 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 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 日寸,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 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 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晴,似乎每一 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 “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 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 “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 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 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 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 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 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 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 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 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三、授之以渔——教给阅读创新思 维方法 如在课文《乌鸦喝水》教学中,就 可以借助“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方法, 启发学生观察插图寻找更多的喝水途 径。或者联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 了类似情况,你要怎么做?”这些问题 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使孩子 们不自觉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经验。 再如课文《司马光砸缸》中,对于 救人的方法,孩子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见 解。有的说 “砸缸多危险,砸伤人也不 好啊!”有的说:“找跟绳子拉上来比较 安全。”虽然他们的想法很幼稚,但这不 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展示吗7 教师在《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中提 出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 的称象办法?”本身就闪烁着创新的火 花,是创新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学生的 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 质量的问题(或老师提出),让学生在熟 读课文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作出独 到的回答,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这样, 创新的火花才会越燃越旺。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美国教育 虽然不尽1 00%成功,但他们的学校注重 培养动脑动手和思考能力,让八九岁的孩 子去“搞研究”“做科研”,出个题目让孩 子自己到图书馆查资料,汇总,得出结论, 这些本身和美国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孩子创 造力的东西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