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日军在浙江细菌战罪行综述 -包晓峰/浙江党史研究室 细菌战是指利用能够伤害人、牲畜和农作物的微生 匮乏的困难日益明显。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先天不足,侵 华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对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广大 地区实行灭绝人性的细菌战。浙江地处东南沿海,1938 物及毒素来完成军事目的军事行动。细菌武器中针对人的 又分为“致死性细菌武器”和“失能性细菌武器”,前者 如鼠疫、伤寒,以致人死命为目的;后者如炭疽、痢疾等 以使人失去战斗能力为目的。日本作为1925年在日内瓦签 署《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协定书》的 签字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却公然违反国际法准则 和人道主义原则,对中国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细菌战,既 年之后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还拥有东南沿海最 重要的衢州、丽水军用机场,加上经济较为发达、物资 丰富,自然成为Et军实施细菌战的主要目标。在浙江实 施细菌战的主要是日军731、荣字1644这两支细菌。 日军在浙江实施大规模细菌攻击主要有三次,分别是 1940年、1942年和1944年。 1940年8月初,根据日军中国派遣军的作战命令,日 使用了“致死性细菌武器”,也使用了“失能性细菌武 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浙江是遭受日军细 菌战灾害最深重的地区之一。 一军73 an队负责人石井四郎率4O人的“奈良”,携带 大量细菌抵达杭州。同时,南京荣字164450人也到 达杭州。从9月18日至10月7日,日军在浙江共进行六次 细菌攻击…。其中10月4日日机在衢县县城上空投下带有 、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的主要经过 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之后,日本资源不足、兵源 坚持编研工作“要充分发挥档案宣传作用,让编研 主动参与资政”。继2014年编辑《美丽乡村》图文集以 来,今年又把编研有关鼓山公园建设、 “三改一拆”、 33058人次,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好评。 主动服务群众,形象最重要。 “实实在在做兰台 人、踏踏实实干档案事”,档案馆一楼大厅电子显示屏 上滚动播放这样的宣传标语。 “我们希望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尽量 想办法做好。”文件档案查阅中心的3朵“金花”这样 说,也是这样做的。 “五水共治”工作图文集的任务列上了工作日程。分管 副局(馆)长杨伟、编研科科长陈丽霞主动开展走访调 研,大量收集相关图文资料。 主动服务社会,用数据说话。搬人档案馆新馆以 来,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了。为此,县档 县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珍贵的调腔档案。绍兴文理学 院教授俞志慧和他的学生吴宗辉致力于抢救新昌调腔, 曾在县档案馆查阅新昌调腔文献长达半年之久。半年时 案局制定下发《关于县档案馆2015年档案接收计划的通 知》,根据接收计划,今年要接收国土等18个单位的到 期档案和8家涉及机构改革单位的档案,其中国土局18万 卷地籍档案必须接收进馆。在接收任务重、时间紧的情 况下,副局(馆)长李平亲自上阵、亲力亲为,与_T作 人员一起清点档案数量和完善档案质量;科室人员紧密 团结,科室之间相互配合,全力以赴、加班加点_丁作。 2012年以来,新昌县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项目 有序开展,重安全、抓质量,已累计对馆藏88.23%的 间里,查阅中心的同志向他们提供了耐心、细致、高效 的服务,获得了他们的高度认可和感谢。 县档案馆以打造“百姓窗口”为突破口,坚持沟通 零距离、质量零差错、效率零投诉的“三零”标准,积 极推行“当场办理+全程服务+免费查档”的便民服务模 式,窗口服务多次受到群众“点赞”。 作为全省“比实干、比服务”以及“增强职业精 神、提升职业能力”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五做 三提升”活动使县档案局(馆)形成了不分你我、对外 人人都是服务员、对内人人都是行家里手的良好工作氛 围,为新昌档案工作凝聚正能量、驶上“快车道”增添 了无穷动力。 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条目和全文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 提供利用,着力强调“快、准、全”的查阅利用“三字 经”,积极推进档案查阅利用大提速。 作为县档案馆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档案文化展 厅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并推出节假日团体预约、免费讲 解等服务。截止到今年9月底,展厅累计接待参观人员 28浙江档案2015/9 细菌的黄豆等物,致使当地暴发鼠疫。10月7日以后,日 军仍在浙江进行多次细菌攻击。据中方材料记载,10月 27日晨,Et机窜入宁波上空,在开明街一带撒下带有细 菌的大量麦粒和面粉,引发当地鼠疫流行 】。11月28日, 31日有染疫者死亡,至11月3日已死亡29人,死于鼠疫 者的尸体像烤熟的龙虾,抽搐成一团,面部发黑,样子 十分吓人。时宁波私立华美医院对患者作淋巴结穿刺的 涂片镜检,发现典型的鼠疫杆菌,标本送到浙江省卫生 日机侵入金华上空撒播不明物质,经医院化验,确认为 “人工培养的鼠疫杆菌”。浙江省卫生处随即向浙江省 黄绍 作了汇报,黄绍 也迅速将这一情况通 处试验所,确诊为鼠疫杆菌。据参与这次对宁波细菌武 器攻击的柄泽十三夫在1949年12月苏联伯力军事法庭上 供认,是他奉命将杀人细菌装入特殊容器,由远征队带 报给身在重庆的蒋介石。12月7日,石井四郎、井本雄 男等日军细菌的军官在总结浙江细菌战攻击情况时 称: “使用鼠疫带菌跳蚤攻击获得很好效果,衢县、宁 波已发生鼠疫流行。”口 1942年,为配合浙赣作战,日军决定再次在浙江 实施大规模细菌战。当时,荣字1644在杭州设有分 部,已生产了大量的霍乱、伤寒、鼠疫和赤痢细菌。7 月,日军73l120余人的远征队也抵达杭州,便着手 实施更大规模的细菌战。8月下旬,浙赣作战结束,日军 开始从作战地区撤退。28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 命第666号”及“指第1217号”命令:浙赣作战于8 月末结束,开始从作战地区撤退l 4_。与此同时,在撤退时 有计划地在衢州、丽水、金华等地撒播大量细菌。在江 山、常山,Et军将霍乱菌直接投放水井中,或撒播在食 物上,或注射在水果中;在衢县、丽水,日军则主要投 放伤寒菌和带鼠疫菌的跳蚤 】,造成上述地区大规模疫情 流行。 1944年的龙(游)衢(县)、丽(水)温(州)战 役前后,日军故伎重演,在撤退时同样在衢州、金华、 丽水等地撒播了大量细菌。在衢州地区各县,撒播鼠 疫、霍乱、伤寒、痢疾、炭疽等疫菌;在丽水地区,Et 军于9月1 1 Et开始向北撤退,并沿途撒下大量有各种病菌 的毒饼,又派飞机向县城撒下带有鼠疫菌的跳蚤I6]。在温 州地区,除了从丽水地区传人鼠疫疫情外,Et军还在乐 清九房村进行鼠疫活人检验;日军撤离时,又在永嘉、 乐清等地撒播鼠疫、霍乱菌,引起疫情的蔓延。 二、日军细菌战给浙江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浙江是遭受日军细菌战时间最早、受害地域最广、 遭受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的省份之一。Et军在浙江 投放了包括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白 喉、炭疽等6种细菌。浙江受细菌武器侵害历时9年,地 域涉及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温州、丽水、 台州等8个市、约30个县。下面分地区略述Et军细菌战给 浙江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 宁波地区。1940年10月27 Et日机在宁波(鄞县)开 明街上空撒下大批面粉、麦粒,Et机过后,当地居民立 即发觉跳蚤骤增,后来才知道这些跳蚤就是吸饱了鼠疫 病人的血液、体内充满着亿万个鼠疫杆菌的疫蚤。10月 走。这次在宁波投下的毒物有疫蚤5公斤、伤寒杆菌70公 斤和霍乱弧菌5O公斤 。虽然鄞县县对这一地区实行 隔离、清毒、注射疫苗,但疫情仍难以控制。11月30日 晚,又把开明街疫区的全部房屋焚毁。在这场历时30多 天的鼠疫传染过程中,感染身亡者中有姓名者达135人, 共焚毁房屋144间 ]。除此以外,1940年8月,日机在宁波 穿山村(今属北仑区柴桥街道)投放细菌。不到一 星期,穿山村先后有76人染疫死亡,经柴桥医院检验诊 断是霍乱菌。 衢州地区。1940年10月4日,日军在衢县撒播细菌 后,11月15日,8岁女孩吴士英首先染疫死亡,22 Et, 死亡人数已达13人。30日,经福建省卫生处防疫专员柯 主光协助诊断、镜检、细菌培养和动物接种,乃正式断 定为腺鼠疫 】。至l2月15日,衢县城内有32人患鼠疫死 亡。由于城内居民害怕感染,纷纷迁居各地,致使疫情 在农村和邻县蔓延,当年衢县、开化两县有42人感染鼠 疫死亡。1941年后,疫情扩散到江山、义乌和江西广丰 等地,造成大量人口伤亡,据统计,至当年年底,仅衢 县13个乡镇就死亡2000余人 。原有的鼠疫疫情未及根 绝,1942年浙赣作战结束时,日军又在衢州地区实施大 规模细菌战。日军将带有伤寒(副伤寒)细菌的食物分 给衢县东郊中国战俘营的3000多名战俘食用,对拒绝食 的战俘或活活烧死、或杀。同时,日军边撤退边沿途 投放各类细菌。至12月底,疫情蔓延至衢县19个乡镇、 江山县7个乡镇、常山县4个乡镇和开化县8个乡镇,以及 龙游希塘等地。据当年底统计,衢县染疫总人数达20000 人、死亡3000余人 “,常山县染疫死亡2000多人,江山 县染疫死亡378人,开化县染疫死亡1 84人ll ,龙游县患 疫死亡170人。1943年后,疫情继续扩散,从4月至9月, 衢属五县累计有45000余人染疫发病,死亡7600余人 。 1944年6月,日军发动了龙(游)衢(县)战役,又在衢 属各县撒播细菌,再次造成各种疫情大范围流行。从7 月至11月,衢县32个乡镇有10608人染疫发病、死亡1803 人,龙游县7个乡镇有15911人染疫发病、死亡4040人, 另外,江山、常山、开化各县亦有许多人染疫死亡。 1945年,常山、开化等县疫情继续蔓延,常山县21个乡 镇有50000余人染疫发病、死亡1 1 850人,开化县也有357 人染疫死亡 。即使抗战胜利后,衢属各县疫情仍未马 上停息,1946年1月至9月,衢县有824人染疫死亡,常山 浙江档案2015/9 29 县12个乡镇有47000余人染疫发病,死亡4000余人,开化 县9个乡镇有747人染疫死亡。1947年,国民和浙江 省派出多支医疗防疫队驻衢州各地加强防治,疫情 稍有缓解,但开化县疫情还是比较严重,染疫死亡219 人。直至1948年,衢属各县仍有染疫死亡者,当年1O月 29日在龙游县城河西街俊甫路发现鼠疫,至11月1日,染 疫死亡4人。 金华地区。最早有关日军在金华地区实施细菌战的 记载是,1940年3月17日,一架日机在武义县新宅镇安凤 村落下一些纸屑、传单,有烟雾飘扬,随即有村民感染鼠 疫,先后死亡38人『l 。1941年9月5日,衢州地区的鼠疫疫 情传到义乌,在衢县火车站工作的义乌籍工人郦冠明染上 鼠疫后回到义乌县城治疗,于次日死亡,致使义乌县城北 门附近24个村流行鼠疫,死亡400多人【1 ,随后还蔓延到 东阳的14个村,有117人染疫发病、死亡113人 。1942年 日军在浙赣作战结束撤退时,在金华各县撒播细菌,致 使汤溪县(今属金华城区)、兰溪、武义、义乌、浦江 等地流行各类疫情,其中以“烂脚病”最为严重,如汤 溪县新昌桥村800多人中,烂头烂脚的有700多人【1 ,武义 县沈宅村4O9人中,患“烂脚病”的有100人。鼠疫对汤 溪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汤溪村因感染鼠疫死亡72人; 禾边程、汤塘村感染鼠疫死亡21人;节义村感染细菌死 亡113.L,其中感染鼠疫死亡57人;曹界村300多人中有 223人患疫死亡,其中感染鼠疫死亡168人_】 。当年1O月, 义乌县崇山村村民王焕章感染鼠疫死亡,其后崇山村疫 情凶猛,两个月内死亡404人[2 ,疫情并蔓延到周围23个 村,累计死亡700多人。当时驻义乌的南京荣字1644部 队打着“免费治疗”的幌子,在崇山村林山寺对鼠疫患 者实施活体解剖,做成实验标本,并将从鼠疫患者或病 死者身上提取的鼠疫细菌命名为“松山株”(松山即崇 山)。1943和1944年,金华各县仍有断断续续的疫情, 也造成了一些人口伤亡。1947年11月3日至12月8日,兰 溪县南门自由路一带出现鼠疫,造成36人染疫发病、死 亡12人。 丽水地区。1940年10月,衢州、宁波等地遭受日军 细菌武器攻击的同时,庆元、龙泉交界的小梅地区出现 鼠疫,1941年春,疫情在龙泉、庆元进一步蔓延,龙泉 县染疫死亡者48人;庆元县城300人染疫,死亡284人l2”。 1942年浙赣作战后,日军通过飞机撒播、派遣间谍和汉 奸在地面直接投毒等方式,在丽水各县撒播细菌,致使 丽水、云和、松阳、遂昌等县相继暴发各种细菌传染疫 情。日军在丽水县(今莲都区)的水井、河流中投放细 菌,8月23日,青林村疫情流行,有的村民恶心呕吐,严 重者出现狂躁、谵妄甚至昏迷,被确认为伤寒。至9月下 旬,青林村5O人患伤寒,全部身亡;苏埠村在1个月内, 35人染疫死亡;魏村1个月内49人染疫死亡;芦埠村24人 30浙江档案2015/9 死亡;开潭村5人染疫死亡;郎奇村染疫死亡者中有姓有 名的35人 。从9月1日开始,丽水水东村爆发霍乱,全村 1个月内67人染疫,死亡64人。这个时候,丽水县还出现 以烂脚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炭疽病。1944年春,丽水城太 平坊出现鼠疫流行,随后蔓延至整个县城及周围地区, 仅10月,丽水城及周边地区鼠疫死亡即达千人左右l2 。 在云和县,1942年8月,日军既投了鼠疫菌,也投了炭疽 菌,双港村28人感染炭疽,死亡25人。1943年,鼠疫大 爆发,《东南日报》惊呼: “云和鼠疫蔓延日广,疫势 日盛,因患鼠疫死者日有所闻,死鼠随处发现,省立医 院、省卫生事务所对检查疫鼠,有应接不暇之势。”_2 连当时在云和的浙江省黄绍兹也染上鼠疫(后 治愈)。1945年4月云和县城暴发鼠疫,并迅速蔓延,政 府当局非常惊恐,纷纷撤离各级机关,还曾一度考虑火 烧县城。松阳县主要是受到炭疽、鼠疫的侵害,有些乡 镇村民患炭疽比率高达60%至70%,感染鼠疫者249人, 死亡245人;遂昌则主要是受炭疽与赤痢的毒害。 温州地区。1941年4月,日军第一次占领温州期间, 通过汉奸在温州城区横井巷一带的河道、水井里投放鼠 疫、霍乱等病菌,致使这一带暴发疫情,死亡30人 l。 1942年7月至8月,日军第二次侵占温州时,强行给城区 平民打针,致其染上疫病,死亡4人。至1946年,温州市 区(今鹿城区)患各种疫病3620人,死亡624人_2 。1944 年4月,永嘉县桥头殿前村(今属桥头镇)商人在龙泉县 经商时感染鼠疫身亡,尸体运送回家后导致当地鼠疫流 行,有97人染疫发病、死亡8O人。同年1O月21日,日军 峰岸70余人在乐清县翁蝉镇九房村进行细菌实验, 以打“预防针”为名,强迫村民注射鼠疫病菌,造成100 余人感染发病、死亡2O人_2 。1945年6月,日军从乐清撤 退时,在4个村子的水井或河里投放霍乱病菌,致使48人 染病死亡。 绍兴地区。据1939年7月29日《绍兴新闻》报道,日 军在绍兴散放“带有传染病菌”的大量白色粉末,但据 调查,只发现零星疫情。绍兴地区受日军疫菌受害最重 的是诸暨,1941年、1942年问在浙赣铁路沿线撒播鼠疫 和炭疽。1941年12月30日,日军从上虞县太平山村撤退 时故意撒放带有细菌的假钞票,致使村民捡钞票时感染 细菌,引发疫情,半个月内死亡24人『2 。1942年初夏,上 虞县黎明村村民去宁波背盐时感染细菌,在黎明村引发 疫情,致使46人染疫死亡。 杭州地区。杭州是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的主要基 地,日军不可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实施大规模细菌战, 但仍发现局部的细菌疫情。1939年六七月间,日机在萧 山县许多地方投掷白色絮状物或棉状物,也曾直接向水 中投毒,致使许多村民染疫,当地人称“埭头病”,疑 似霍乱,许多村民感染此疫死亡。日机还在萧山县进化 镇杜家弄村扔下老鼠和跳蚤,村民一旦被咬就发烧并迅 速死去,疑为鼠疫,该镇先后有12人染疫死亡。萧山、 会,以当地党政军警卫生各机构为委员,县为主任 委员,……;,发现鼠疫之地点应于一定区域内划定为疫 富阳还出现过大范围的“烂脚病”,萧山进化镇新垫黄 村百分之四五十的村民染有此病,浦阳镇横塘倪村百分 区,迅速严密封锁并赶办隔离消毒检疫等一切工作p 。 这些措施的制定与颁发,对于控制疫情、减少疫区人员 之八十村民也染有此病,许多村民因此死亡。 三、浙江各级及卫生防疫部门的防疫工作 浙江遭受日军细菌武器袭击后,地方各级和 卫生防疫部门十分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加强 防疫力量、建立防疫机构、制订各项防疫制度、封锁疫 区、预防注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 效。 一是建立防疫机构、增强防疫力量。1940年浙江 省卫生处成立时设置三科主管保健、防疫、行政,即防 疫机关设在卫生处内。全省只有4O个县建立了卫生院, 防疫力量非常薄弱。1940年10月,鄞县、衢县、庆元三 县鼠疫流行,在这三个县设立临时防疫处或临时防疫委 员会加强防疫工作;不久,义乌、东阳鼠疫流行,又在 这两个县设立防疫处。为了加强全省的防疫工作,1942 年,专门建立了省医疗防疫队,下设分队。1943年秋, 云和鼠疫流行,又专门建立省会临时防疫委员会,次 年, 改建为省会临时防疫大队。丽水、永嘉于1944年春 因鼠疫疫情扩大,先后设置临时防疫处,并通饬各县遇 有鼠疫或霍乱流行以及邻县已发生上述疫病有被传染可 能,均应设置防疫委员会以推动该工作的进行 。在建 立防疫机构的同时,各级还积极培养防疫人才。 1941年在衢县设立防治鼠疫人员见习班,由各地卫生院 及军医机关派员前往学习,在鼠疫专家伯力士指导下参 加实地防治工作,至1942年,共训练县卫生院院长6人、 医师20人、环境卫生员4人、检验员2人,共计32人 。 二是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疫情的报告、防疫、 处置等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1940年12月,国民 卫生署制定了《防制敌机散播鼠疫菌实施方案》1311, 1941年1月,战时防疫联合办事处编印了《疫情报告办 法》。浙江省也在1940年12月先后制定和颁布了 《指示各县办理防制鼠疫要点》、《浙江省鼠疫疫情报 告办法》、《浙江省防制鼠疫紧急处置办法》、《浙江 省敌机空掷品紧急处置办法》等文件[3 。如《浙江省敌 机空掷品紧急处置办法》规定:县得到敌机空掷物 品报告后应即迅速随带前来调查并急行处置办法; 空掷物品如系棉质纸张五谷类物等,应由调查员立即用 火焚毁,不得用手接触,掷下地点即用石灰一分、清水 二分之石灰水喷洒,并通知县卫生机关;前项空掷物 品中须注意跳蚤,如有发现应即尽量搜集、加封、保 存、备检,勿使遗漏。《浙江省防制鼠疫紧急处置办 法》则规定:各县应于疫病发现之日立即组织防疫委员 伤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是封锁疫区、灭鼠灭蚤。由于对付鼠疫等疫情 没有特效药,因此,浙江省的防疫措施主要采取封锁疫 区,不使疫情蔓延。如1940年11月1日,鄞县(现鄞州 区)疫情扩大,县于11月2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当 晚封锁疫区,由局派保安、大队警士120名协助 执行封锁,县要求该地段商店停市,通知学生暂行 停课。同时在疫区周围建筑隔离围墙,以防鼠类窜越。 许多疫区则广泛开展灭鼠灭蚤活动,有的利用毒饵,如 DDT灭鼠最为有效,因费用高无法普及。不少地方施行大 量收买死鼠以达到灭鼠的目的,例如衢县设防治鼠疫委 员会发起捕鼠运动,收购鼠类每只给大洋一角,先后购 得300余只,并在城区北fq ̄'l-设置鼠灶集中焚毁 】。 四是疫苗注射。这是制止鼠疫发病与流行的一项主 要防疫措施。1940年12月1日,衢县首次对鼠疫流行区 居民进行疫苗预防注射,动员机关团体公职人员与驻衢 官兵率先带头注射,至12月25日,衢县接受注射者 达9562人 。鄞县于1 1月9日起实行鼠疫疫苗注射,以疫 区居民为注射对象,后又对全体中小学生进行注射,至 15日,共注射人数为5790人。此后这项工作仍在进行, 共注射疫苗23340人。义乌疫区的注射从1941年l0月1 1日 起,范围十分广泛,除疫区居民外,还包括机关人员、 中小学生、患鼠疫隔离的看守人员等。至10月13日,各 机关人员就注射防疫针者2500人口 。 五是设立隔离病院。浙江省于1940年12月颁 布的《浙江省防制鼠疫紧急处置办法》规定: “疫区内 应设隔离病舍甲部,凡系本病患者一律均需迁人治疗, 另就适当地点设置隔离病舍乙部及丙部,凡在疫区内所 发现之嫌疑病人一律迁入隔离病舍乙部,同区内之人民 应一律迁入隔离病舍丙部 。根据这一规定,凡是有疫 情的县,都设立了隔离病院,如鄞县在1940年11月4日 起,就设立了甲、乙、丙三个隔离病院。凡发现昏睡高 热病人,其他医院不得接收,必须送到隔离病院治疗。 据统计,各隔离病院共收容疫区居民253人,住院者至 1 1月15日止,超过潜伏期经预防注射而给证出院者127 人 。义乌于1941年1O月1 1日,决定设立隔离病院和留 验所,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隔离病院和留验所的规模 也有所扩大。 此外,各级和卫生部门还开展了防疫宣传、清 洁卫生运动、妥善处理患疫死亡者尸体等活动。 尽管各级和卫生防疫部门采取了种种措施,也 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疫菌的易传染性,加上战时人 浙江档案2015/9 31 口迁移频繁,日军撒播的疫菌仍迅速在浙江各地扩散开 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初步的调查 统计,衢州地区死于细菌武器攻击的有约4万人,丽水地 区死于细菌武器攻击的有6800余人,金华地区死于细菌 武器攻击的有5000余人,全省死于细菌武器攻击的约6万 人,受伤者数倍于此 。另外,日军在金华还对国民政 府军实施细菌攻击,致死2393人。 Et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虽然已过去70年了,但细菌 隐患仍长期存在。鼠疫是一种人与啮齿动物共患的急性 传染病。消除了鼠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并不意味着 也消除了鼠疫在动物之间的传播。因而,凡传染过鼠疫 的地区,都有可能成为鼠疫的疫源地。对衢州等地的长 期疫情监测发现,至今鼠类的种群组成比、鼠密度等多 项监测指标仍超过安全指数,甚至超过警戒指数,存在 隐患。除鼠疫外,其他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和 炭疽的隐患也同样存在。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井本日记》第7卷,1940年10月7日,转自 《浙江省抗日战争时期人12伤亡和财产损失》,党 史出版社2014年,第54页。 [2】黄可泰等:《宁波鼠疫史实——侵华日军细菌 战罪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第22页。 [3】邱明轩:《茵战与隐患》,天马出版有限 公司2004年版,第6页。 f41[日]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昭和 十七、八年的支那派遣军》,朝云新闻社1972年,第 238页。 [5]《井本El记》第19卷,1942年8月28日,存 El本防卫厅资料室。 【61唐国俊:《丽水城鼠疫病流行的回忆》,载《丽 水县文史资料》第2辑,1985年,第189页。 [7】常石敬一:《罪证——七三一对美军谍报 活动》,东京大月书店出版,1984年,第17页。 f8】《开明街鼠疫》,载《日军侵略浙江罪行惨案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3页。 [9】容启荣:《浙江鼠疫调查报告书》(1941年), 栽《日军侵略浙江实录》,党史出版社1995年, 第783页。 【10]邱明轩:《茵战与隐患》,天马出版有限 公司2004年,第11页。 [11】衢州市卫生局:《衢州市卫生志》,上海交通 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47页。 f121根据邱明轩:《孽债难忘》,(天马出版 有限公司2005年)收录的死难者名单统计。 l131邱明轩:《菌战与隐患》,天马出版有限 公司2004年,第171页。 32浙江档案2015/9 f141{对日军在浙江实施细菌战的调研述略》,栽《浙 江省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党史出 版社2014年,第64页。 [15]刘徐元、朱维珍口述材料,武义县抗战损失课 题调研资料1 1—07—08—55。 [161《日军施放细菌给义乌带来的危害调查报告》, 义乌市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11—07—05—42。 [171解学诗、松村高夫:《战争与恶疫——七三一 罪行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4页。 [18】傅自律:《血泪控诉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罪行》, 金华市婺城区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11—07一O1—26。 [19]伊宝廷12"述,金华市婺城区抗战损失课题调研 成果1 1一O7一叭一27。 [201王善洪口述,义乌市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 1 1—07—05—14。 【211浙江省防疫站:《浙江省鼠疫流行史》(1965年), 第4页。 【22]陈史英:《日军在丽水县(今莲都区)实施细 菌战的专题调研报告》,丽水市莲都区抗战损失课题调 研成果11—11一()1—49。 [23]《东南日报》,1944年10月22 El。 [24]《东南日报》,1943年11月12日。 f251张海琴口述,温州市鹿城区抗战损失课题调研 成果1 1—03—O1—23。 [26]《日军入侵鹿城暴行纪实》,党史出版社, 2011年,第18页 【27】《乐清市翁蛘镇九房前村人口伤亡调查资料》, 乐清市抗战损失课题调研资料11一f)3—f15—17。 f281金国祥、金柏友口述资料,上虞市抗战损失课 题调研资料11—06一O3一()3。 [29]赵晓红:《1940年代浙江鼠疫流行与应对》, 栽湖南文理学院:《第三次侵华El军细菌战罪行国际学 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9页。 [30]《抗战六年来全国防疫工作概况稿》,中国第 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372—124) [31]《卫生署致浙江省卫生处电》1941年1月),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档案,36—58—1() 【321《义乌县致区乡镇长代电》,1940年12月 20日,义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334—1—353。 [33]义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M33斗一001—0353— 005、006、007。 【34】《容启荣事关浙江鼠疫调查的报告》,中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372—116。 【35]邱明轩:《罪证——侵华日军衢州细菌战史实》, 三峡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36】《义乌县防疫委员会第二次会报》,1941年1o 月13日,义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334—{J(】1—40()。 [37]义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M334—0O1一()353— 006、007。 [38]《鄞县布告》,栽 时事公报》,1940年 12月1日。 f39]2006年至2008年浙江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 产损失课题调研得出了浙江省细菌战死亡人数,近年来, 各级党史部门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又有新的研究成果, 本文的数据采用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