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轨道工程项目部 交底编号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 交底日期 03D1100-S-GD-03 地下线整体道床 第 页 共 页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标准 (1)钢轨:正线、辅助线及出入场线整体道床地段均采用U75V 60kg/m钢轨。 (2)轨底坡:除道岔及道岔间不足50m地段及非线性减震扣件不设置轨底坡外,均设1/40轨底坡。 (3)最小曲线半径及轨距: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为300m,轨距为1435mm。R=200~151m(辅助线及出入场线)时,轨距应加宽至1440;R=150~101m时,轨距应加宽至1445mm;轨距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两端直线段内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大于3‰;线路最大线路纵坡:正线28‰、辅助线36‰。 (4)车辆编组:采用国产B型车、最大轴重140KN;6辆编组,全长约117m;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 (5)道床: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短轨枕整体道床。 一般整体道床、钢弹簧浮置板底层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弹簧浮置板上层采用C40混凝土结构、一般道岔道床采用C30混凝土结构、浮置板道岔道床采用C40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底层及侧面35mm,顶面40mm。区间地下线道床宽度2400mm。 - 1 -
矩形隧道断面图 圆形隧道断面图 2、道床结构详细设置 (1)道床排水设置: 1)一般整体道床采用两侧排水沟,水沟宽一般情况下200mm,深距轨顶400mm。车站水沟宽200mm,车站边墙侧水沟底距轨顶450mm,站台侧水沟距轨顶510mm。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底层设中心水沟,水沟宽350mm。 2)排水沟纵坡与线路坡度一致(除顺坡地段),直线地段沿排水沟方向设3﹪的“人”字型排水横坡,曲线地段道床横向排水坡随超高值变化而变化。 3)侧沟水需要横跨道床时(泵房),在两轨枕之间设一横沟,并对侧沟作顺坡处理,横沟距两轨枕间的距离应保持相等,横沟设一定排水坡度,宽度为200mm。横沟需加盖盖板,并在管口设置水篦子。 4)为防止车站废水流入区间隧道,在车站废水泵站横沟靠近区间一侧侧沟不应贯通。 5)为方便施工脱模,水沟断面设置30mm的倒角。边沟一般情况为200mm。 6)若两线之间存在中隔墙,道床排水按单线进行设计。
- 2 -
7)若遇到结构伸缩缝,水沟对应设置伸缩缝,其余地段水沟按照12.5m间距设置伸缩缝,水沟伸缩缝与道床的伸缩缝相错量不大于1m。 (2)超高设置: 正线圆曲线超高值由列车通过该曲线的平均速度计算,采用《地铁设计规范》第6.2.8条计算公式。最大超高值为120mm,隧道地段采取抬高h/2,内轨降低h/2的方式设置, U型槽、路基(土质)地段采用采取外轨抬高h进行设置。 轨道结构超高值应在缓和曲线内递减,无缓和曲线时,应在直线地段递减。递减率不应该大于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3‰。 (3)伸缩缝设置: 隧道地段按照12.5m间距设置道床伸缩缝,若遇结构变形缝,道床对应设置伸缩缝,道床伸缩缝宽度为20mm,采用沥青木板填充,道床伸缩缝表面用沥青麻筋填充。道床伸缩缝及伸缩假缝位于轨枕间距正中,且不得歪斜。 (4)道床钢筋布置: 道床钢筋焊接: 道床钢筋布置:道床内采用双层布筋,道床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纵向钢筋兼做排流钢筋(钢筋见钢筋绑扎图)。 道床钢筋焊接: a)道床伸12.5m间距设置伸缩真缝一处,伸缩缝两侧上下4根横向钢筋、8根架立筋必须与纵向钢筋全部焊接。每个12.5m道床块中部必须另选2处(即位于道床块纵向全长各约1/3处)。将上、下2根架立钢筋与纵向钢筋全部焊接;对于长度≦8m的道床块,取道床块中部1处相应全部焊接。 b)纵向钢筋如有搭接必须焊接,焊接长度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单面焊)。靠轨枕的内侧上层左右股各1根纵向钢筋作为道床排流条,与交叉的所有横向筋和架立筋焊接。 道床连接: 矩形隧道、马蹄形隧道、车站地段,通过在结构回填层凿毛,实现道床与下部结构紧密连接。 (6)道床预埋件有:两端子两管线两门一横沟。 1) 三端子:连接端子、排流端子、测试端子(一般道床地段测试端子面应 - 3 -
与道床面相平)∮16圆钢尾部与横向钢筋可靠连接,应避免与其他设备冲突。(见附件) 2)两管线:预埋DN100热镀锌钢管、预埋DN100不锈钢钢管,其中每两轨枕之间只能预埋一根钢管(设置一个沟槽),凡一处穿越道床埋管超过一根者(槽超过一处),钢管(槽)间应至少间隔3根轨枕间距(及1875mm),埋管或开槽必须位于轨枕间距正中,且不得歪斜,道床钢筋若与预埋钢管冲突,可适当调整钢筋位置与形状,避开埋管。道床预留槽处道床上层钢筋需要进行截断。预留槽两侧第一排横向钢筋需与交叉的所有纵向钢筋焊接。 3)两门:防淹门【防淹门处轨枕间距700mm,位于轨枕正中间,门槛顶面比轨面(曲线内股)低85mm】、人防门【人防门处轨枕间距650mm,位于轨枕正中间,门槛顶面比轨面(曲线内股)平齐】。 4)一横沟:各车站、区间泵房处及其它地段(道岔)道床侧沟水需要横穿道床地段(具体详见轨节表)。 (7)防迷流设置: 隧道内沿道床纵向每隔5米用一根横向钢筋与所有的收集网纵向钢筋焊接,在道床内垂直钢轨下上层各选一根纵向钢筋(排流条)与结构段内表层横向钢筋焊接,全线道床结构钢筋电气连通,形成杂散电流主要收集网。 每段道床的两端第一排纵向钢筋应与所有纵向钢筋焊接,并在道床左、右两侧引出连接端子。道床沉降缝两侧的连接端子通过铜绞线连接,使全线道床收集网电气连续,道床中的结构钢筋、金属管线、接地装置非电气连接。 设牵引变电所的车站,在牵引变电所附近的左、右线道床上靠近站台侧引出排流端子。 并且与道床结构钢筋焊接均采用热焊法焊接。 3、人员及施工设备 3.1人员组织 设立整体道床施工作业队,下设各道工序工班及作业人员,由作业队队长现场统一指挥。
- 4 -
轨排 拼装 工班 轨排铺设工班 队长 钢筋制作绑扎工班 道床模板安装工班 混凝土浇筑工班 道床养护人员 3. 2主要设备 序号 一、铺轨设备 1 2 4 5 6 7 8 9 10 设备名称 数量 型号规格 用 途 龙门吊 轨道车 轨道平板车 洞内龙门吊 锯轨机 齿条式压机 电动扳手 钢轨支撑架 液压千斤顶 2台 2台 4辆 6台 2台 6台 6把 10t QC-210 PD30 DT-10 QD-5 BS-Ⅱ 轨排拼装及下料 牵引动力 运输轨排及混凝土 铺轨排、灌注混凝土 锯轨 调整轨排 扣紧扣配件 调整轨排 调整轨排 100个 自制 6台 10-20t 二、混凝土施工设备 1 2 3 混凝土运输料斗 插入式振动棒 混凝土输送泵 6台 自制 运送混凝土 混凝土捣固 输送混凝土 12根 HBT60C 4台 ZB4′500 三、钢筋加工 - 5 -
1 2 3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交流电焊机 3台 3台 4台 GQ40B GW40B BX1-315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 钢筋网焊接 四、其他设备 1 2 3 4 汽油发电机 潜水泵 空压机 电动式冲击钻 2台 2台 2台 6台 5KW ZTC-20 备用电源 排水 安装膨胀螺栓、立模 五、检测、测量器具 1 2 3 4 5 6 7 8 万能道尺 直角道尺 红外线轨温测定仪 钢卷尺 钢卷尺 水准仪 全站仪 全站仪 8把 6把 2台 8把 30m长度 检测轨道状态 调整标高 测定轨温 长度检测 长度检测 高程测量 方向、距离测量 方向、距离测量 30把 5m长度 1台 1台 1台 天宝 徕卡TCA2003 徕卡TCA2003 4、施工方案及步骤 4.1土建结构移交 工程部技术人员、测量人员及相关机电人员要参与洞内的土建交移,同时做好混凝土下料口、隧道内止排水情况、预埋件、预留管道、水电接口等施工情况调查。发现问题要以报告的形式上报监理,及时反映现场情况,并提前做好各种施工的技术方案、机械设备及水电准备工作。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提供相应的施工解决方案,上报项目部领导,及时解决,并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 同时还要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保证各种技术资料能及时到达各领工区和作业人员手中。 4.2基标测设 基标测设的依据为上道工序提供的基桩(导线点及水准点),基桩移交后及
- 6 -
时进行标示和防护。及时对上道工序提供的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导线测量的闭合差和水准测量的误差应满足规范的精度要求。复测成果通过后进行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测设。 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设置于道床两侧水沟内,具体测设方法见《基标测设方案》。 4.3基底凿毛 在进行整体道床施工前,要对隧道底板进行凿毛处理,彻底清除基底面上的浮浆、污 物和脏水。凿毛可采用风镐或钢钎,基底凿深度为5~10mm,纵横向距离不大于100mm的凹凸面,并清除松散屑物和积水,以保证道床和基底良好衔接。凿出的垃圾要及时清扫干净并袋装,用轨道车和龙门吊搬运出隧道,统一运走。施工流程图及基底凿毛示意图如下所示: 施工准备 - 7 - 结构净空限界等检查 基底处理(凿毛、清理) 土建移交 交接桩 施工流程图 4.4流程说明 4.4.1场地交接 从下部单位接过轨道施工场地时要求:隧道无渗漏、无积水。若隧道底板有渗漏情况,必须要求下部结构先把渗漏水处理好才能交接。
- 8 -
4.4.2基地凿毛及垃圾清理 铺设道床钢筋网前对土建结构底板按设计标准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后用水冲洗结构底板,垃圾及时装袋运出。 4.4.3质量检查 基底凿毛施工完毕由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方能移交给下道工序施工。 4.4.4 技术措施 为防止将来道床与基底脱层病害的产生,保证混凝土整体道床与基底充分连接,为此,基底凿毛处理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以达到设计要求: (1) 彻底清除基底面上的浮浆、污物和脏水。 (2) 采用风镐或钢钎将基底凿成深度为5~10mm,纵横向距离不大于100mm的凹凸面。 (3) 凿毛后基底面无渗水现象。 (4) 凿出的垃圾清扫装袋并清理出施工现场,冲洗结构底板并疏干积水。场地移交流程简图如下: 移交下道工序 质量检查 合格 不合格 冲刷及垃圾清理 基地凿毛 场地交接 - 9 -
凿毛后的隧道基底 4.5轨排组装及运输 利用轨道车牵引特制平车运送轨排至作业区,再用洞内的两台铺轨龙门吊将轨排吊至作业面安装。依据线路加密基标控制其中线和方向,并用鱼尾板和螺栓将其与已铺设定位的轨排连接,利用人工、起道机及侧向支撑初步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将轨排初步就位。 轨排初步就位后,按照线路基标,用万能道尺、直角尺并通过上承式钢轨支撑架调整轨排高低,采用钢制螺旋顶杆调整轨道方向。 每隔4~5根轨枕设置一根钢轨支撑架。由于钢轨支撑架的位置与线路基标不在同一横截面上,以及调轨时钢轨的牵连移动,故调轨工作实际上是按趋近法进行的,需重复多次才能完善。上承式钢轨支承架见下图: 坡度1:40坡度1:40
- 10 -
在拼装轨排前,对钢轨进行长度检尺和轨头断面尺寸检查,将公差相差最小的钢轨配对使用。在拼装轨排前钢轨检尺配对使用,同一轨排左右股钢轨的相对公差≯3mm,发现有硬弯的钢轨矫直后再使用,轨头断面不垂直、断面不标准的钢轨禁止使用。 用白油漆将轨枕间距线标注在钢轨轨腰的内侧,组装时,轨枕与钢轨中线垂直,内外股短轨枕按法线对齐。 轨排拼装 轨排组装完成后用龙门吊机吊运到指定地点堆放或装车,并按铺设顺序注明轨节编号。轨排装车时,最多装三层,先铺的装在上面,后铺的装在下面。 4.6 铺设道床钢筋网 道床内钢筋网采取基地下料、加工,现场铺设、作业面焊接的方法施工,钢筋网绑扎焊接完成后,使用与道床混凝土同标号混凝土块支垫钢筋网,保证钢筋网的空间尺寸与设计相符,道床钢筋网安装必须按照防杂散电流设计的要求进行。 4.7轨排吊铺 轨排通过龙门吊调入轨排井,然后通过轨道车运输到作业面吊铺下落,轨排
- 11 -
的拼装完毕后,使用接头夹板将短轨节逐根连接。 4.8轨道粗调、精调 对照铺轨基标利用螺旋支腿粗调轨道几何位置。确认轨道标高、轨距、水平、方向不超过±5mm后,结合使用钢支顶再进行轨道几何位置精调。精调前首先按不大于0.5mm精度误差调整道尺,借助于直角道尺调整轨道基本股,再用万能道尺调整另一股调整轨道标高和设置曲线超高;用20m弦线圆顺轨道方向和正矢;轨道调整完后,确认轨道中线、标高、轨距、超高、正矢等符合设计要求后,浇注轨道混凝土。过轨管线及其他预埋件位置提前与相关专业联系处理。 通过钢轨支撑架调整轨道几何尺寸 轨排架设完成后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检查项目 1 2 3 轨枕间距 轨距 水平 允许偏差 ±5mm +2,-1mm,变化率不大于1‰ 以一股钢轨为准,按设计高程偏差在±1mm之内,两股相对水平差不大于1mm,在18m距离内,没有大于1mm的三角坑。 以一股钢轨为准,距线路中线偏差在±2mm之内,直线段最4 轨向 大矢度不大于1mm/10m弦,曲线段用20m弦量正矢,允许偏差见下表。 5
高低 最大矢度不大于2mm/10m弦 - 12 -
6 7 轨底坡 钢轨接头 按1/40设置 轨面、轨头内侧平顺,允许偏差为0.5mm 20m弦量正矢允许偏差表 单位mm 曲线半径 (m) 251~350 351~450 451~650 >650 缓和曲线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 3 2 2 1 圆曲线正矢 连续差 5 4 3 2 圆曲线正矢 最大最小值差 7 5 4 3 精调完毕的轨排 4.9道床及水沟混凝土施工 道床及水沟混凝土关模使用组合钢模板,在浇注道床混凝土前在钢轨扣件上覆盖防污薄膜,轨道几何尺寸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混凝土浇注工序。分层进行浇注,混凝土采用料斗浇筑,浇注混凝土时随时检查轨道的几何状态,但捣固棒不得接触轨枕,以免影响轨道几何尺寸。轨枕四周加强捣
- 13 -
固,混凝土浇注后根据设计和试验确定的初凝时间,对道床表面进行压平抹光,尤其是轨枕间、钢轨下部抹面,确保道床表面平整、横坡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注完毕后覆盖及时浇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在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拆除模板。同时松开钢轨扣件,防止钢轨因热膨胀而使道床混凝土产生裂纹。模板经过清理、整修后转入下一个施工循环使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才能承载行车。 道床混凝土伸缩缝及遇结构变形缝时按设计要求采用2cm厚度的沥青木板设置。 施工控制的重点及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的重点。施工时加强养护,防止道床出现裂纹。 组装轨排时螺栓涂油工作是质量控制的重点。螺栓涂油后既防止螺纹套管中进水,又便于钢轨接头焊接时扣件的拆除。 防止扣件及钢轨污染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浇注道床混凝土时都要加强防护。 派质检人员住厂监控混凝土轨枕的预制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对预制品钢筋网布置、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浇筑养护等情况,以及预制件的强度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对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 基标保护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对破坏的基标必须马上补上,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基标必须重测。 基底处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监控,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段必须及时整改。 加强对防迷流钢筋网的焊接质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 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对排流端子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对遭到破坏的排流端子,必须及时修复。严格检查预埋件安装的位置是否正确。 4.10整体道床排水沟施工 道床范围内,利用道床面横坡进行排水。圆形隧道、单线矩形及马蹄形隧道地段宽度设置双侧排水沟,水沟宽度为200mm。地下线轨行区外,为使隧道渗漏水排入道床排水沟,水沟外侧采用C30混凝土填至结构边墙,混凝土表面设置
- 14 -
3%的横向排水坡。U型槽及土质地段,雨水通过承轨台间以及承轨台与边墙间的较低位置排水。区间道床排水沟地面比轨顶面低400mm,道床排水沟纵坡一般和线路纵坡一致,。车站水沟宽200mm,车站边墙侧水沟底距轨顶450mm,站台侧水沟距轨顶510mm,道床排水沟纵坡一般和线路纵坡一致。 5、质量保证措施 (1) 建立健全测量复核制度,以队技术主管为主要控制者,对中线、水平严格控制,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确保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 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图纸审核、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实行复核签字制度,所有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审核后方能交付施工。 (3) 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机构,配置专职试验检测人员,配备良好的试验仪器,按规定对进场的材料进行抽检,确保未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不投入使用。 (4) 道床面以下结构底板有渗漏水或浮渣时禁止浇筑混凝土。 (5) 在浇筑道床混凝土时,在轨枕附近处要做充分的振捣。 (6) 道床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钢轨支撑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行驶车辆和承重。 (7) 如遇到隧道沉降缝与轨枕位置重合时轨枕应避开布置。 (8) 道床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用必要的养护措施。 (9) 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制定各工序、各环节的操作标准、工艺标准和检验标准,对工序标准执行情况做出记录,使工序衔接。 (10) 整道过程中,应对线路的方向、标高、水平、轨距、轨缝、接头错牙、曲线正矢及超高等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 15 -
附 件 1、在车站站台两端头附近的整体道床上各设置1个测试端子,且上、下行分别设置; 车站 车站小里程端区间测试端子里程 19+800 19+800 21+180 21+180 22+660 22+660 23+820 23+820 25+090 25+090 26+390 26+390 27+310 27+310 28+380 28+380 29+360 29+360 30+570 30+570 31+510 31+510 32+780 车站小里程端测试端子里程 19+960 19+960 21+435 21+435 22+920 22+920 23+980 23+980 25+345 25+345 26+645 26+645 27+470 27+470 28+640 28+640 29+525 29+525 30+833 30+833 31+770 31+770 33+040 - 16 -
车站大里程端区间测试端子里程 20+190 20+190 21+605 21+605 23+090 23+090 24+175 24+175 25+545 25+545 26+810 26+810 27+590 27+590 29+035 29+035 29+650 29+650 31+010 31+010 31+975 31+975 33+195 车站大里程端车站排流端子测试端里程 子里程 20+450 20+450 21+860 21+860 23+350 23+350 24+430 24+430 25+800 25+800 26+960 26+960 27+850 27+850 29+200 29+200 29+910 29+910 31+270 31+270 32+240 32+240 33+350 20+050 20+050 24+050 24+050 27+590 27+590 31+010 31+010 红牌楼南站 左线 右线 左线 红牌楼站 右线 左线 高升桥站 右线 左线 高新大道站 右线 左线 省体育馆站 右线 左线 磨子桥站 右线 左线 滨江路站 右线 左线 春熙路站 右线 左线 省文联站 右线 左线 一号桥站 右线 左线 马鞍北路站 右线 李家沱站 左线
右线 左线 驷马桥站 右线 左线 驷马桥北站 右线 左线 动物园站 右线 左线 熊猫大道站 右线 左线 天回镇南站 右线 32+780 33+580 33+580 34+360 34+360 35+680 35+680 37+110 37+110 39+310 39+310 33+040 33+740 33+740 34+620 34+620 35+940 35+940 37+375 37+375 39+565 39+565 33+195 33+860 33+860 34+870 34+870 36+105 36+105 37+600 37+600 39+770 39+770 33+350 34+120 34+120 35+130 35+130 36+360 36+360 37+860 37+860 39+880 39+880 33+740 33+740 37+510 37+510 39+611 39+611 2、在距车站站台端头250m左右(短距离区间150m左右)的区间整体道床上各设置1个测试端子,且上、下行分别设置; 3、在设有牵引变电所的车站,在牵引变电所附近设置整体道床收集网钢筋排流端子; 4、在整体道床结构段靠近变形缝的两侧设置连接端子; 5、连接端子、测试端子及排流端子设置要求见附表。
- 17 -
- 1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