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坦中学
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落实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精神,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普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我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前期培训工作,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16个教学班,70名教师,621名学生。学校所有教学班级都安装了班班通。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建设,已经接入了100M移动专线光纤网络,基本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学校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组织机构:
1、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提升工程2.0的总体规划、方针政策制订和重大事项决策。由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学校管理成员,并成立学校信息化指导培训团队成员。
学校信息化指导培训由校长买木尼古丽任组长,具体负责全校提升工程的规划起草、具体问题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等,承担线上线下协调、集中实践培训任务。
2、培训分工:
各坊内培训由语文、数学、综合坊主负责组织,主要负责本学科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和网络研修。现场实践性培训采用案例“理论学习、观摩、实践、测评”的培训流程,包括理论学习6学时,听课评课12学时,上机模拟6学时,测评考试6学时,共计30学时。网络研修不少于30学时。
校本研修由学校负责组织和实施。主要任务是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将所学习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师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优质课堂。校本研修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三、培训提升
1、召开了全体教师动员会。
(1)、解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
(2)、解读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2、调查摸底:通过问卷摸底调查学校老师的信息化水平。
3、制定各教研组、教师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1)、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行动计划介绍。
(2)、30项微能力培训。
(3)、制定教师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四、初步成效
1、学校团队制定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管理团队信息化发展规划》。
2、教研组制定出《教研组信息化发展规划》。
3、教师制定出《个人信息化发展规划》。
4、学校老师都能够简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5、部分年轻老师可熟练运用微能力制作使用课件,并进行课堂教学。
6、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教师能够熟练录制微课并用于课堂教学。
五、未来设想: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
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着重培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通过评价指南和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出实施建议。
2、争取项目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加强,才能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争取项目投入,进一步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3、营造应用氛围
坚持“以校为本、整校推进”的培训理念,切实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为本,将提升工程2.0“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目标和围绕整校推进,着力缩小差距,引领发展方向,升级服务体系四方面内容有机融合。深入细致地做好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提升工程,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以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适时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应用氛围。积极探索示范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网络名师工作室、网络课堂、名师空间课堂、专递课堂建设应用等工作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4、实施师徒结对、教学帮扶方案。
确立结对关系,采用教研组内和组间的帮扶方式,信息技术好的帮扶信息技术弱的教师;通过阶段成果展示、教学竞赛等多种方式积极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促进教师以用促学,学为所用。
5、完善考评机制
明确校长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考
核范围,对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落实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样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微能力通过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有序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最后,我们将不忘初心,进一步发扬勇于先行先试的开拓精神;牢记使命,为努力把提升工程2.0项目建设成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品工程,建设成全区教师的满意工程,建设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工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