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仿古建筑浅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建筑理论与设计 豳翻 豳 仿古建筑浅析 古建筑有许多现代建筑不可企及的地方,它的雅致极易与自然景色 融为一体,它的纤巧(如挑檐,飞脊)又是现代施工技术难于比例恰当地掌 握的。然而身处现代的我们,生活方式虽与过去大不同,却依然保留着我 们自己的传统习惯和趣味,随着近代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仿古”并非 “复古”,仿古建筑是为沿袭传统建筑之精髓,体味中国古代建筑的“用心 2、贴木柱 主体是混凝土结构,为保证传统建筑风格,在外部贴木柱,并加石柱 础。 ̄bC,di木柱与室内承重柱没有结构联系,混凝土柱间距根据受力合理而 定,而木柱根据传统建筑柱距特点而定,故有几处木柱与混凝土方柱无对 之处”。 在古建筑的探讨之中往往追寻着“意境”之美,比如门窗绝不仅仅是 为了透光和透气,一个好的窗户,应当是一个好的画框,“窗含西岭千秋 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工部的这两句诗就是把中国传统建筑窗门的美 学追求,给了一个非常中肯的概括。也就是说,室主在室中面对窗户时,他 的首要感受,应当是觉得看见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而置身于中国古典园林 的长廊中,这种移步换景的感觉就更为强烈。在吸收中国古典建筑的优秀 传统,在发扬其对“使窗如画”的追求上作得成功的例子,如由建筑大师贝 律铭设计的香山饭店,那里几乎每一间客房,都至少有一扇窗户,与香山 一隅景色构成着一幅生动的图画。又例如我院几年前所作的花溪宾馆,建 筑本身既现代简洁又带有仿古的符号,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那门厅处的 落地玻幕窗,与屋顶的天窗更是让大片葱郁的景色宣泄而入,使画人眼 中,人在景中之感。“灰空间”也是中国古建筑中用的比较多的手法,在 亭、台、榭、廊、舫、轩中就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灰空间”,在现代设计中也延 伸出相当宽敞的“灰空间”,并与庭院、绿地、水池相连,使“室内”与“室外” 的过渡显得自然而流畅。古建筑的精华之处需要我们在设计中一一体会。 仿古建筑中大多提取古建筑中的元素符号使之与现代功能的建筑融 为一体,在其仿古形式之中,我认为大致分为两种,一为“工笔”形式,既古 建筑的味道颇为浓重,同样采用坡屋顶,垂花柱,美人靠等,此种建筑宜成 组布置,兼顾了古色古香又能体现民族风情。在2004年我院所做的剑河县 城的整体规划设计中就采用的这种形式,从民居到政府大楼,都为统一的 仿古风格,整个县城设计既还原了当地的民居建筑固有的历史印记,又如 一卷展开的民族风情画呈现在人们眼前。2010年设计的丹寨县人民医院 (图1),还有2012年设计的册亨医院(图2),建筑立面效果也为此种形式,如 图所示: (图1) (图2) 、这种仿古建筑的施T构造做法,简单归纳如下 1、现代结构与传统构架分离 为有效节能,保证使用安全(防火、防盗),建筑主体部分为钢筋混凝土 结构,一些细部和附属部分为传统木构架。细部主要是门窗栏杆等;附属 部分主要是指建筑的坡廊坡檐。这些坡廊坡檐位于主体建筑外侧,结构上 又可与主体建筑脱离。故此部位采用传统构架,不仅可体现传统建筑风 格,又可掩饰主体混凝土结构,保证建筑安全使用。 坡廊坡檐采用传统构架,处理的关键要保证与混凝土主体建筑搭 接牢固。披屋面与主体建筑的交接处,预埋木砖(需经沥青浸泡、防腐 防虫处理),将椽子钉于木砖上,并在交接处铺防水卷材,防止雨水渗 漏。坡廊的木梁用钢片、螺栓,穿过贴在墙体上的木柱,与墙体连接牢 固。 位关系。为方便贴木柱,混凝土柱与墙体外侧齐平。木柱与墙体连接时,在 墙体预埋木砖,用螺钉将木柱斜钉于木砖。木柱与结构柱连接时,用防腐 膨胀螺栓直接钉于混凝土柱上,螺栓做沉头处理。有时候,为方便施工,也 在钢筋混泥土圆柱外用外墙防水乳胶漆(仿木纹色)饰面。 3、传统屋面 屋面为双层屋面结构,为了防火防漏,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为了保证传统屋顶风格,在混凝土屋面上加铺传统屋面。 3.1硬山屋顶 硬山屋顶主要是指建筑的硬山山墙是屋顶两侧的收尾,不需木檩条 出挑屋面,构造比较简单。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的传统屋面构件主要有, 木龙骨、椽条、望板、小青瓦,并做保温隔热层满足现代建筑规范。先将椽 条铺于钉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木龙骨上,这样做连接性好并可以防腐, 再将望板铺于上,形成一个平整屋面后,再铺防水卷材,最后再铺小青瓦。 如果屋面坡度过陡,还需在水泥砂浆苫背层上加铺钢筋网.防止瓦面下 滑。檐口为重点处理部位。屋面出檐可以直接用椽条出挑,檐口与外墙交 接处,加钉l/2木檩条,掩饰混凝土结构。木檩条用膨胀螺栓,与檐口混凝 土梁牢牢钉住。如果屋面出檐过大,可以用挑檐檩承托椽条,挑檐檩搁于 钉在木柱上的梁头。 3.2悬山屋顶 悬山的关键是山墙面的处理。传统悬山,两侧山墙有出挑的屋面,可 以看出挑的檩条及其他木构件。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符合传统悬山屋面的 外观,该工程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搁置通屋面长的木檩条,并在两侧山 墙面出挑屋面。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埋在屋面下层的檩条容易腐烂,且比 较浪费木材,但通屋面长的木檩条整体性好很多,构造处理简单。在经济 允许的情况下,这种做法问题不大。我们可以换种做法来解决上述不足, 即在山墙面上出挑混凝土构件或钢构件,构件与山墙圈梁连成整体,然后 用木材包装构件表面,这些构件可以替代通屋面长的木檩条,这种做法比 较经济实用。而且民居悬山山面出挑不多,700ram~800mm左右,这种构造 可以达到承重要求。 悬山屋面除了多加木檩条,其余做法跟硬山屋面一样。木檩条的存在 使得檐口也更自然,不须再贴1/2木檩条。为保证檩条不下滑,现浇混凝 土屋面板在搁置檩条的位置局部找平,并做了些构造处理。 4、墙体包木板 民居多采用板墙,为了仿这种形式,在砖墙砌筑完成后,表面贴木板。 贴木片的主要地方有正立面墙体、窗框、门框等。大面积木板钉于墙上,须 用木龙骨做垫层。在木龙骨垫层空心处,可以加墙体保温材料。木板间的 拼贴用企口拼接,并注意木板横向竖向的排列方式,符合传统建筑特点。 5、细部 木挂落、木垂花、木门窗、木栏杆、石栏杆等,这些细部根据各地的传 统习惯而有所不同。 另一种仿古建筑的形式为“写意”式,这种形式经过设计者的精简与 提炼,把仿古韵昧赋予其中,又通过“几何”的现代设计手法呈现其外,典 型的例子如2007年建成的浙江美术馆与2006年建成的苏州(下转第37页)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