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著殿堂。
《______》是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的小说,它主要描述了主人公______成长的故事。外祖父粗野自私、脾气暴躁,经常毒打孩子们。但是_____对他非常关爱,仿佛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他的心。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成长的故事,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填空。
1.《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________,在这部著作中________最具有反抗精神。2.《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作者是______,小灵通三次漫游未来时,乘坐的分别是原子能气垫船、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题
简答题。
《城南旧事》一书一共有五个故事章节,分别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题
句子意思我明白。A、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题
“毛子人”在呼兰河指__________。
第六题
填空。
1.《动物素描》一书的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
2.《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中国北方长达______年之久。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4.《动物素描》是一本描写______、______、异兽以及珍禽的书。
5.羊驼的家乡在______,它们是理想的运载工具,但寿命较短,到______岁就走到生命的尽头。第七题
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少(shǎo)选 蒙(měng)汉情深 斗(dòu)室 单薄(bó)B.以百数(shù) 热血(xuè)沸腾 颓(tuí)然 沮(jǔ)丧C.曝(pù)书画 惟妙惟肖(xiào) 呻吟(yín) 压轴(zhòu)D.叱咤(chà) 弄巧成拙(zhuō) 伶(líng)俐 瘦削(xuē)第八题
以下人名、地名、路牌拼写正确的一项是( )A.北凫 BEI FU
B.长江路 CHANGJIANG LUC.悦山名邸 YUESHANMINGDID.陶渊明 TAO YUANMING
第九题
以下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相印成趣 乐此不疲B.碧波万顷 风光旖旎
C.神计妙算 心怀妒嫉D.抓耳挠腮 暝目蹲身
第十题
下列词语中的“顾”与“顾影自怜”的“顾”意思相同的是( )A.三顾茅庐B.奋不顾身C.左顾右盼D.统筹兼顾第十一题
下列成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组是( )A.黄钟大吕 响遏行云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B.心如刀割 心灰意冷 心花怒放 胆战心惊C.昂首挺胸 理直气壮 视死如归 忘乎所以D.虎视眈眈 排山倒海 斩钉截铁 粉身碎骨第十二题
下面是古人较早创造的“酌”字。根据古字“酌”的字形特点,联系“酌”的本义,可以分析出这个字的右边表示(
)“酌”的本义为舀取,又指斟酒、饮酒,引申为酒的代称。后还引申为度量、考虑之义。A.酒杯B.酒坛
C.木棍D.舀酒的工具——勺子第十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朱彦夫身上那种不言放弃的顽强意志让人肃然起敬。B.护士阿姨扎针的手法真熟练,一针见血。C.听了才才的解释,元元才恍然大悟。
D.汤加火山的爆发迫使当地人们不得不离乡背井。第十四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掺和(chān) 翡翠(fěi) 吞咽(yān)B.潺潺(chán) 潸潸(shān)茫茫(máng)C.停泊(bó)简陋(lòu) 处境(chù)D.祈求(qí)追悼(dào) 薄雾(báo)第十五题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啊,你在推究哲理?”
河流回答道,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
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
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河流的话果然应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而可怜的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整个让青苔铺满,又让芦苇遮掩,到头来完全枯干。
1.“河流”遵循着的这条“自然规律”是指____________。2.“河流”为什么会受到尊敬( )
A.因为河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B.因为河流不在乎名气,淡泊名利,甘愿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3.读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1)这句话中“应验”一词的意思是______。
(2)“河流的话”指哪句话?用“——”在语段中画出来。
4.“池子”和“河流”的结局分别是( )和( )。(请用语段中的词语填空)
第十六题
课外阅读。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④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⑦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初读短文,想一想短文的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划“ ”的词语。(1)分歧:___________________
(2)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说:“走大路。”(当“我”作出这个决定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2)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你从母亲的动作和语言中体会到母亲怎样的
感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 ”的句子写得十分准确生动。你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用几句话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
5.文末最后一句话非常有意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想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第十七题
(节选)三
①其余的几粒豌豆呢?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豆子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它们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
②“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我想任何豌豆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③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1.照例子仿写。(各仿写2个)
胖得要爆裂开(带“得”):_________、_________暖洋洋(ABB式):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的问句在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此刻”代表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_________。
4.结合全文可知,本文描写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第一粒落在______,后来被鸽子吃掉,第二、三
粒_________,第四粒落在_______,第五粒落在_________。作者最赞赏__________,因为他认为给别人带来
快乐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第十八题
阅读。儿科大夫的手
①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顶着寒风,匆匆来到儿童医院。
②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色黎黑。“像个铁匠”冷凌心里说。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医学院来的实习生”。冷凌判断。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这会儿女大夫正埋头写处方。男大夫刚看完一个患鹅口疮的新生儿。
③“下一个——梁虾仔。铁匠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女赶忙上前就座。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铁匠大夫朝那妇女看了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架子的大夫。“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铁匠”表情平淡,“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他的手大概患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吧!冷凌暗想道。
④终于,“铁匠”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 ( )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 )手摸病婴的肚子。
⑤“下一个……”铁匠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搓呀,搓呀……讽刺小说作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
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思。该用什么题目?搓手?不行,不够尖刻,太一般化⋯⋯
⑥“铁匠”的大嗓门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距离近了,看得真切。那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大概是一种怪癖。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思地搓手不止!
⑦终于,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肚子了。这时“铁匠”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会把孩子惊吓的,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⑧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
⑨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思的文章……
⑩“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铁匠模样的儿科大夫致意,一点也不含讽刺的味儿。
1.小说在第①自然段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填文中的词语)交代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为短文中的( )处选择恰当的动词。A.插 B.探 C.伸 D.按
3.在小说中讽刺小说作家冷凌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遗憾——( )——( )
4.第⑥自然段中的“那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这句话与前文的“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使文章前后勾连,结构严谨,更加突出男大夫看病时与众不同的表现。
5.女大夫“脸也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
6.小说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男大夫听诊时“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通过动作描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文中多次写到男大夫搓手,使人心中充满疑惑,读完文章知道他搓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男大夫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第十九题
文言文阅读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而入胡③。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⑥。人皆吊之,其父回:“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⑦。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⑧。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②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④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⑤遽(jù ):就。⑥髀(bì ):大腿。⑦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⑧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画一处。近 塞 上 之 人 有 善 术 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____
4.请用一个八字成语给这篇文言文拟个标题。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好事和坏事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因为这位老人“善术”,所以他知道丢失了一匹马,能获得更多的骏马。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我们要常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即使事情处于不好的一面,也要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十题
阅读理解与感悟。
泓①水之战
宋公②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③,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⑥。公曰:“未可。”既陈⑦而后击之,宋师败绩⑧。
注释:①弘水:在今河南省拓城县西北。②宋公:指宋襄公,名兹甫。③既成列:全部摆好阵势。④既济:全部渡河。⑤司马:统领军队的高级长官。⑥告:请求。⑦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⑧败绩:大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及其未既济也: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公及楚人战于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司马认为有两个适合发动进攻的时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原文)
4.读了这个历史小故事,我想把“苟利于民,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这则名言送给宋襄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