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居民对休闲、购物、娱乐等生活类出行需求比重的增加,北京市城区的商务出行也随之增多。区域交通供给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其交通需求。频繁的交通堵塞降低城市中心商业区的交通效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环境质量使消费者更倾向于汽车出行,增加了商务区的交通堵塞。国内外交通拥挤管理的经验表明,土地与交通相结合,交通需求管理可以调整交通量的时空分布,从而协调交通供给的不平衡,缓解交通拥堵有效的措施。本文首先对城市中心商务区土地与交通的关系、交通拥挤的影响因素和交通状况进行了概述,在对北京市回龙观西大街通过数据收集、对比分析和归纳研究,找出北京市回龙观西大街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然后结合北京市回龙观西大街交通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交通拥堵;回龙观;商业区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residents' demands for leisure, shopping,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life travel, business travel in urban areas of Beijing also increases. Regional traffic supply capacity is far from meeting its traffic demand. Frequent traffic jams reduc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urba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which makes consumers more inclined to travel by car and increases the traffic jams in the business district. The experience of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combined with land and traffic,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can adjus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volume, so as to coordinate the imbalance of traffic supply and alleviat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traffic congestion.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nd traffic in the urba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traffic situation.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inductive research on huilongguan west street in Beijing, it finds out the crux of traffic congestion in huilongguan west street in Beijing.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ffic problems of huilongguan west street in Beijing,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traffic congestion; Huilongguan. Business district 目 录
目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Keywords traffic congestion; Huilongguan. Business district .............................................................................. 2 目 录 ........................................................................................................................................................................................... 2 一 绪论........................................................................................................................................................................................ 3
(一)研究背景 .................................................................................................................................................................. 3 (二)研究意义 .................................................................................................................................................................. 5 (三)研究思路 .................................................................................................................................................................. 5 (四)文献综述 .................................................................................................................................................................. 6 (五)相关概念界定 .......................................................................................................................................................... 7
1.商业中心的概念 ...................................................................................................................................................... 8 2.交通拥堵的界定 ...................................................................................................................................................... 8 (1)交通拥堵的定义 ............................................................................................................................................... 8
二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以回龙观西大街路段为例 ............................................................................................. 9
(一)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形态 ...................................................................................................................................... 9 (二)回龙观西大街路开发特点 .................................................................................................................................... 10 (三)北京市交通拥挤原因分析——以回龙观西大街为例 ....................................................................................... 10
1.交通微循环不畅 .................................................................................................................................................... 11 2.停车问题严重 ........................................................................................................................................................ 11 3.货运交通负面影响较大 ........................................................................................................................................ 12 4. \"1+1+1=2”模式拥堵高峰 .............................................................................................................................. 12
三 回龙观西大街拥堵原因分析 .............................................................................................................................................. 13
(一)资源的稀缺性 ........................................................................................................................................................ 13 (二)交通供给密度低于交通需求密度 ........................................................................................................................ 13 (三)人们交通意识不足 ................................................................................................................................................ 14 道路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系统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在商业中心小区上下班高峰期,在主要的十字路口,公交车站会有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来组织交通秩序。在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场,也有管理人员和实时监控设施,所以很难做到中央商务区的交通冲突和交通混乱都是由于交通管理不善造成的,但应该从深层次加以分析下一步是把问题挖出来。事实上,自从城市进入高度机动化的时代以来,汽车已经取代了人。中央商务区,各种交通管理措施的目的是通过限制人类活动来提供更多的机动车交通的方便。例如,在许多商业区,交通管理员组织行人在主要路口过马路对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用的道路资源视而不见,人行道被占用,行人被占用车道上,最后使自行车、机动车、行人混合在一起,减少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此外,交通需求管理已经成为国外许多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即道路交通管理在建设道路交通设施的同时,通过经济、行政、法律、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对人员进行调整我们对现有运输系统的需求。 .................................................................................................................................................... 14 四 北京市交通拥挤解决措施 .................................................................................................................................................. 14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14
1.增加支路单行线设置 ............................................................................................................................................ 15 2.打通城市“断头路” ............................................................................................................................................ 15 (二)丰富交通管理手段 ................................................................................................................................................ 15
1.改变停车管理理念,减少路面违法停车 ............................................................................................................ 15 2.增加停车空间 ........................................................................................................................................................ 16 3.严惩违法停车 ........................................................................................................................................................ 16 (三)加强交通宣传 ........................................................................................................................................................ 17
1.发挥舆论宣传媒体的作用 .................................................................................................................................... 17 2.深入学校课堂 ........................................................................................................................................................ 17
结语 ........................................................................................................................................................................................... 18 参考文献.................................................................................................................................................................................... 18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巴黎,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城市在面临交通拥堵时,也分别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交通拥堵,发达城市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寻求解决之道。发达城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为了控制城市交通拥堵,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交通拥堵问题依然严重,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利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交通拥堵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减少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影响城市的正常社会秩序运行,增加城市运行成本。首先,交通拥堵会导致出行时间和出行成本的增加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第二,交通拥堵还会降低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严重影响公共交通,甚至影响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北京已经做了一次真实的调查和测量,公交运行的平均速度每下降1个公里每小时,相当于损失200辆公共汽车。在交通拥挤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公共汽车的数量保持公共汽车通行能力不变的措施显然是不可行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公共汽车数量的增加将给已经拥挤不堪的道路带来压力,道路交通增加负担,形成恶性循环。而且还会增加购车费和汽车保养保养地、停车场的建设设置的成本,运行成本也进一步增加。交通拥堵还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客货运输成本。从而导致城市生产力下降,削弱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交通拥堵将进一步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汽车尾气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异味交通拥堵是氧气、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它会导致车辆排放增加空气污染破坏了城市环境。交通拥堵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地区经济活动频繁,经济发展良好。北京第一
大都市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金融资源相对丰富。私家车的数量很大,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加上北京居民的出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它依赖于自驾方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的交通拥堵将会持续下去。北京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十分突出。探讨北京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找到一种有效的方
法来缓解交通堵塞是非常紧迫的。
(二)研究意义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交通拥堵,这也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得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交通拥堵的管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会导致出行效率低下、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严格的社会财富重垃圾,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实践,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北京历史悠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交流频繁,对外经济活动频繁复杂,在国内外地位的决定性中,其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北京目前的常住人口约为拥有2170万人口,还有流动游客,现在的北京已经很拥挤了。过度集中的人群接近饱和状态的车辆数量使北京的城市交通超载,形成了交通拥挤,交通拥挤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北京的发展,降低了北京在国际大城市的竞争力。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北京当前规划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北京的城市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可以大大降低市民的出行成本,改善北京的城市环境,改善市民生活满意度,提升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并将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便利性融为一体循序渐进的发展对我国其他城市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很大帮助供参考。本文通过相关理论论证,在总结北京、北京交通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北京的对策
交通通畅,对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思路
城市交通拥挤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对于改善城市秩序,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公民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析问题,理论研究,实证参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深入研究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出缓解北京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城市交通拥堵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叙述和阐释。
第二部分,主要对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北京城市的交通形势进行了研判和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借鉴几个发达城市成功治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实际交通状况,提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简单梳理。
(四)文献综述
Wright(1998)认为交通拥堵产生的根源是交通瓶颈,交通瓶颈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道路自身通行能力引起的瓶颈,包括道路线形不佳、道路宽度变化以及道路标志不明显等因素。二是交通需求的大幅波动,即交通量超过了道路资源的承载负荷,进而引起了交通拥堵。三是随机事件引起的瓶颈,一些交通拥堵是由道路维修、交通事故、天气灾害等事件引起的。这些事件无规律可循且具有随机性,可能会形成拥堵瓶颈,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
Anthony Downs(2006)认为造成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
市人口的激增导致交通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其次,居民收人的增加使开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上升,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下降;再次,出行高峰相对比较集中,工作日早高峰时期和晚高峰时期出行压力大;最后,一些随机事件如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也会引发交通拥堵。C. Robin Lindsey ( 2001 )提出采取经济手段措施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E. Angelelli等(2016)提出了一个路线引导方法,从交通系统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拥堵,从用户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行不便。
交通拥堵形成原因方面。赵鹏军、万海荣(2016 )认为造成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人口与机动车快速增长,加剧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城市空间形态不合理,导致路网结构不完整,过于依赖环路,次干路和支路利用率低;公共交通缺引力不足;一部分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者转向小汽车出行。郭继孚等(2011)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城市发展规划不合理、小汽车保有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绿色出行日益萎缩等。尹红英(2010 ) 通过研究认为道路条件、路网交通流量等因素对路网的交通状况产生影响。杨家文(2015 )认为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特征包括:拥堵的时间和范围不断扩大、早晚高峰拥堵严重且多为单向拥堵、交通秩序混乱、路网节点和交叉口的拥堵制约路网运行。赵鹏军、万海荣(2016)比较研究我国大城市和国际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征异同,认为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特征主要包括:拥堵呈常态化、早晚高峰潮汐式拥堵、高峰时段拥堵时间拉长、由“点”拥堵到“点一线一面”拥堵蔓延的态势。并认为人口和机动车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和路网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缺乏吸引力等导致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何兆成等(2016 )引入交通拥堵时空累积指标对区域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判别与定量分析,对交通拥堵的聚集位置、影响范围、拥堵聚集热点等城市交通拥堵分布特性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五)相关概念界定
1.商业中心的概念
关于商业中心有很多概念。根据功能和位置,商业中心一般定义为商业服务设施集中的已建成城市区域的地理范围,如零售商场(商店)、餐饮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等。根据服务范围和规模的大小,商业中心可分为四层:市中心层、居住区层、社区层和邻里商业中心
2.交通拥堵的界定
(1)交通拥堵的定义
所谓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即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道路的车辆数)超过该道路的交通容量(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形成的交通滞留现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实质为“囚徒困境”
关于交通拥堵的具体界定尚未形成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我国公安部给出拥堵(严重拥堵)路口的界定:车辆行至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在3次((5次)绿灯显示时间内未通过,或者车辆至无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包括环形交叉口、立交桥),在道上受阻排队长度超过250m ( 400m)为拥堵(严重拥堵)路口。拥堵(严重拥堵)路段的界定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排队长度超过lkm (1.Skm)的状态
(2)交通拥堵类型
根据交通拥堵的产生原因不同,可分为常发性交通拥堵和偶发性交通拥堵
常发性交通拥堵是在某些特定位置和特定时间,由于交通流量的增加超过了道路的设施的正常容量,引发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关系失衡,造成的交通拥堵。这种交通拥堵的发
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易发生在高峰时段,多是由交通需求增长超过交通容量,或者道路本身的缺陷所造成。
偶发性交通拥堵是受一些突发事件(如道路塌陷、交通事故等)或者因为天气状况的改变,而引起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增加或者道路本身交通容量减少,造成道路实际通行能力下降而引发的拥堵。这类交通拥堵通常会随机发生,且持续时间难以预测。
二 北京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以回龙观西大街路段为例
(一)交通拥堵的空间分布形态
城市交通拥挤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表现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所谓交通拥挤的空间分布是一种静态的抽象表达,是指城市在一定时间内的拥挤程度
公路网中分布的状态。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点、线、面:
(1)点拥塞:即孤立交叉口的拥塞。指发生在独立路口的拥堵,没有形成路段远距离传播不影响相邻交叉口。这种类型属于原拥塞,拥塞程度不严重,能自行消散或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线路拥堵:即主要由直线主干道引起的拥堵。主要指城市的主干道,由于时间短内部交通(如尖峰时刻)的激增或没有及时解决点拥堵,都会造成彼此的拥堵有关路段的铺展,使长途路段的车队搁浅。如清晨和傍晚的高峰在潮的交汇处通的道路。这种拥堵更为严重。
(3)地表拥堵:即区域拥堵。交通拥堵是指交通拥堵在多条道路上以及不同道路之间的分
情况交叉口呈环形相互连接,向外和向内延伸,形成区域性交通拥堵。该类型属于后续拥塞,交通拥堵问题复杂,难以解决,对城市交通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尽量避免。
(二)回龙观西大街路开发特点
回龙观内土地开发强度较大,总容积率约2.0,建筑密度达30%。用地混合,类型较复杂。其中,商务商业用地为(53% ),吸引大量人流,商务用地比重最大(32% ),商务办公氛围极为浓厚;道路用地比例较高(24%)但是商业办公与居住用地比例失调,且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催生周边商圈的发展。
其中商业设施用地类型呈多元化混合。回龙观商业区以“商贸”为核心,是回龙观商业区别与其它商业区的最主要的特性。随着回龙观购物中心等大体量购物中心的出现,电子市场的格局已经被多元化商业业态所取,目前商业区内兼有“商贸”专业类商场、大型购物中心、店铺、超市及餐饮等多用设施类型。商业设施多元化开发使得中关村商业区交通吸引力大幅增加。其中“商贸”吸引了全市范围的消费者。商业区内的消费能力较高,可以和燕莎、CBD、金融街等几大高消费商业区并列。
此外,高比例的商务设施用地也是中关村商业区的用地特点之一。商务办公的从业人员大多从事的是金融、电子、科技、研发等行业。
作为商业区的代表,回龙观商业区己经基本完成交通与商业的联合开发,完成了99%的地下连接工程,并利用地下通道布置了商店、超市等商业店铺,以发展成为大型地下商业街。
(三)北京市交通拥挤原因分析——以回龙观西大街为例
1.交通微循环不畅
首先,由于商业区面积较大,内部道路网络包括城市次干路和支路,次干路同时具有城市和商业区的双重功能,致使许多与商业区无关交通流穿行,影响商业区内交通;其次,由于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不同步、道路建设与用地拓展不同步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微循环道路未实现规划。
此外,商业区内部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被占用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慢行交通的出行环境,迫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通行,机非混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停车问题严重
据统计,区域内除地下综合环廊外,机动车停车数量共11704个,其中地上停车位1080个,地下停车位10624个,停车价格5-10元/小时,机动车停车场分布环廊上下共三层,第一层用于机动车通行,将地面交通引入地下;二、三层为开发空间和支管廊,规划设置约3万个停车位。地下沿环廊设有10个地面出口、13个地下出口,经由这些出口,机动车辆可进入大部分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可见,商业区己经形成了发达的地下停车网络。
但是,发达的地下停车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地面违章停车严重,普遍存在机动车停车占道现象。调查发现,平日商业设施附近是重点违章区域
非机动车停车需求较大,正常停车设施23处,约3470个车位。区域内部设有集中停车场,部分设双层停车设施。违章车辆约为正常停车数量的1.1倍,主要分布于图书城、大厦、附近。且商业区外围缺少停车设施,占道违章集中停车现象严重。
3.货运交通负面影响较大
从回龙观西大街的拥堵分布发现,商场及其周边已形成拥堵较为严重的面状区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分布百货超市、电子商场〔兼零售、小型批发)商家为保证正常营业,每日都要进行补货和发货,小型货车、人力三轮车、平板车等频繁进出,加上地面违规停车,致使片区道路整体通行能力较低,甚至拥堵。由此可见,货运交通己经成为引发中关村商业区的交通拥堵的主要因素之一。
4. \"1+1+1=2”模式拥堵高峰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所监测结果分析发发现,研究范围内,道路通行能力普遍不高,研究范围内90%以上的道路出现拥堵现象分析发现,工作日,“潮汐”现象明显,早晚通勤高峰时段拥堵均较为严重,相应的出现了交通拥堵的两个高峰时段,即早高峰7:00-8:00,晚高峰17:00-18:00。此外,在10:00-14:00的时间段里面,商业区内外道路路段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现象:休息日,早高峰情况不明显,晚高峰持续至19:00以后。此外,10:00之后拥堵状况开始严重,内外道路系统中持续出现拥堵高峰。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回龙观西大街因本身用地功能、商业业态的影响,其内外交通系统中,拥堵高峰呈现出“1+1+1=2”的特征,即“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早高峰+午晚持续高峰”。具体可以理解为,首先,“午高峰+晚高峰”为商业区的交通拥堵时间分布的共性特征(三类中心商业区调研分析的结果);其次,中关村商业区受到通勤交通的影响(地处交通枢纽处且内部分布有大量商务办公设施,使得上下班多种通勤交通流集聚),使得其出现了“早高峰十午高峰十晚高峰”的现象;再次,由于电子专业市场的影响(营业时间集中在上午10: 00一下午5:00,午高峰时段延长、晚高峰时段提前,最后形成“早高峰+午晚连续高峰”的现象.由此可见,区位可达性高,公共交通发达,商务、电子专业市场、大型购物商场混合布置都是回龙观西大街交通吸引源。
三 回龙观西大街拥堵原因分析
(一)资源的稀缺性
交通拥堵的本质是,由于资源的稀缺,交通系统的供给能力无法承受城市的发展带来的交通需求。从宏观上看,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交通拥堵是由道路系统造成的统一、交通结构与土地利用布局之间的矛盾使得城市交通供给难以满足交通需求展览。首先,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量成正比。中心商业区的建筑高度和密度在不断增加。另外,聚集的商业娱乐设施越来越多,交通生产继续呈增长趋势。然而,土地资源是稀缺的性决定了道路资源供给能力是有限的,当交通量大于路网结构、道路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国内交通拥堵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土地的布局决定了交通方式的结构。北京“铺饼”的空间发展格局,导致住宅郊区化正变得越来越明显。随着生活和购物距离的增加,人们依赖汽车增加,尤指汽车使用的比例然而,随着机动化的发展,机动车辆一直是交通规划的保障的利益。在道路建设和资源配置方面,行人和自行车运输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第三,道路资源的限制使得交通权的分配矛盾。公共交通可以,因为它有自己的优点足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成为目前受人尊敬的交通工具。但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了保障公共交通的权利,有必要对道路资源进行再分配。如果不能有效地限制汽车的使用,它只会导致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
(二)交通供给密度低于交通需求密度
交通供给密度小于交通需求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土地面积的交通供给数量小于城市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所产生的交通需求。汽车时代的特征是,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加,市中心的交通需求密度很大增加了。在中央商务区,商业用地的强烈吸引力,再加上环形放射状的网络结构,将很容易被大量购物休闲等为向心力交通出行,使其交通需求密度增加了数倍。但在交通供给方面,城市道路面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汽车交通加上道路的增长速
度道路系统、公共交通、停车系统、交通组织等问题,导致道路、交通能力低下供应不足。在商业设施集中的路段,大量的车流量会在短时间内超过其交通负荷范围严重的交通拥堵。因此,中央商务区的交通供给密度远远小于交通需求密度,这是其交通拥堵的根源客源方面,只有找到一条开辟商圈道路微循环系统的途径,才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使交通供给充足只有密度与交通需求密度相匹配,才能解决中心商务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三)人们交通意识不足
道路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系统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在商业中心小区上下班高峰期,在主要的十字路口,公交车站会有专门的交通管理人员来组织交通秩序。在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场,也有管理人员和实时监控设施,所以很难做到中央商务区的交通冲突和交通混乱都是由于交通管理不善造成的,但应该从深层次加以分析下一步是把问题挖出来。事实上,自从城市进入高度机动化的时代以来,汽车已经取代了人。中央商务区,各种交通管理措施的目的是通过限制人类活动来提供更多的机动车交通的方便。例如,在许多商业区,交通管理员组织行人在主要路口过马路对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用的道路资源视而不见,人行道被占用,行人被占用车道上,最后使自行车、机动车、行人混合在一起,减少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此外,交通需求管理已经成为国外许多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即道路交通管理在建设道路交通设施的同时,通过经济、行政、法律、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对人员进行调整我们对现有运输系统的需求。 四 北京市交通拥挤解决措施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增加支路单行线设置
在建成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密切配合的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后,可以对宽度较窄的单车道或双车道,且在路段中间交通流交织较多的道路进行单行设置,这样可以避免不同方向交通流的交叉。单行线设置可以使交通通行更加高效,能够更科学的将交通网络组织起来。通过限制局部通行达到整体通行更顺畅的效果,使城市道路交通更加顺畅。在实行单行线时,要为公众出行考虑,相邻的两条平行单行车道要设置成不同方向,方便群众通行。
2.打通城市“断头路”
断头路无法通行,会使道路缺乏延续性,在“断头”处会造成车辆并线,减缓车速,形成交通流交叉,易造成交通拥堵。打通断头路是城市所需,更是民心所向。应该尽快‘打通城市中所有的断头路,每通一条路,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就会缓解车流向主干道汇聚的交通压力,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二)丰富交通管理手段
1.改变停车管理理念,减少路面违法停车
停车难是大量私家车主的苦衷,而见缝扎针停车则为低素质人群乐此不疲的行为。违法停车,有违法者的无奈,也有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僧恨或理解,更是执法者的困惑与烦恼。减少违法停车,净化道路环境,要转变观念,换位思考,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增加硬件投入,加强软件管理和市场引导,让停下来的车规范停放。
2.增加停车空间
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停车需求,尤其是临时停车问题往往为城市规划者所轻视甚至忽略。车位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例如白天公共办公场所车位不足,晚间小区周边车位紧缺,而节假日娱乐场所车位需求量大。在一定区域,停车位数量首先要满足刚性需求,接下来再讨论引导分流及违停处罚的事情。如果不能满足一定停车需求,则要考虑场所改造、搬迁等实现停车配套完善。针一对购物、餐饮、娱乐热点地区,不是要缩减、取消路侧停车泊位,而是在加强日常管控的同时,建设现代化立体停车场,满足市民驾车大量购物等刚性需求,再引导市民减少不必要的驾车出行。对于居住区,由于小区周边道路到夜里车流量会非常小,而停车需求却非常大。可以将小区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允许停车标志,规定时限允许停放车辆,满足居住区车位的刚性需求。还有就是拆除一些区中院、院中院的围墙,把物防通过监控改为技防,最大限度的发挥原有空间效能。以东城和平里办事处小区为例,一个社区有6家单位,每家都有大门都有围墙,每家单位的停车资源都很紧张。如果拆掉原有围墙,增加停车位,配以监控设施,
将物防改为技防,可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3.严惩违法停车
在切实执行前两种措施的前提下,对于违法停车的车辆要严厉处罚,增加其违法成本,部分驾驶人有意无意地将车堵门堵路,给其他车辆的出行带来严重不便。对于能即刻联系到当事人尽快将车开走的,要让市民通过122报警系统(可设分线)及时联系车主(完善车辆信息登记显得尤为重要),并视情况给予相应处罚。对于不悬挂号牌及遮挡车架号的车辆,在联系不到车主的情况下,坚持清拖,严厉惩处,绝不姑息。对于组织违法停车的黑收费人员,发现一名处置一名,对于交通护栏被移动或车位私自施划的现象,发现一处恢复一
处。总之,严惩违法停车旨在维护绿色出行通道,提高市民出行效率,保障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有序。
(三)加强交通宣传
1.发挥舆论宣传媒体的作用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除了我国道路建设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无法满足需求之外。除了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外,大多数交通参与者法律观念薄弱,缺乏现代交通意识和安全意识。非法交通现象的普遍存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道路交通安全促进教育,规管交通参与者行为,改善交通秩序,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几年北京市政府也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很大,采取了各种宣传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问题,如交通安全宣传不够有针对性、个性化、针对性、综合性、技术含量低,成本高,效果差。要提高宣传效果,必须创新宣传方法,改进宣传方法目的。宣传教育工作是交通管理的第一环节,是顺利开展交通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渠道,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的作用发挥舆论宣传媒体的作用,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守法的概念。
2.深入学校课堂
深入开展社区、农村、学校、企业交通安全“四步走”广泛宣传和普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努力使广大公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好的,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政府将大力推进交通安全学校将教育纳入基础教
育课程,编制公共安全教材,促进交通运输安全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实现从小形成交通安全防范和遵守交通规则的现代交通意识。此外,要培养公众的正确出行意识,向公众宣传驾驶是占用社会资源的,就会增加道路道路交通拥堵,会使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减少私家车出行,在非刚性驾驶需求下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城市的慢速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建立自行车和步行街来改善。鼓励和引导城市居民骑自行车或步行短距离出行,倡导绿色出行。
结语
缓解交通拥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多部门合作的综合性整治行动。“清理”行动固然重要,适当的禁限措施必不可少,高限打压车辆上路也能见到缓堵效果,但是辅助以“引导”的方式缓堵更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更能深入人心,效果值得期待。本文在分析北京交通拥堵现状的同时,运用合理的规划、理性的限制、科学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调控等方法,通过增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创新和完善相结合、社会参与和专业部门相结合”原则,通过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理性引导社会生活,逐渐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改进人们的出行习惯,并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干扰因素等,逐步实现缓解拥堵畅通道路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淑鉴, 杨敬锋. 国内外交通拥堵评价指标计算方法研究[J]. 公路与汽运, 2014(1).
[2] 杨浩雄, 李金丹, 张浩,等.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8):2135-2143.
[3] 赵蕾.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比较与借鉴[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5):84-87.
[4] 佟琼, 王稼琼, 王静. 北京市道路交通外部成本衡量及内部化研究[J]. 管理世界, 2014(3):1-9.
[5] 王尧, 邵长桥, 刘洋.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判定方法研究[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2):23-27.
[6] 陈星光, 廖瑞辉, 李卓君. 城市交通拥堵及供需耦合性平衡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 2014(5).
[7] 赵红军, 冯苏苇. 如何有效地治理北京的交通拥堵——一个考虑环境代价的拥堵收费经济学分析与评估[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22(12):101-110.
[8] 王妍颖, 黄宇. 基于大数据下的北京交通拥堵评价指标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 16(4):231-240.
[9] 鲁小丫, 宋志豪, 徐柱,等. 利用实时路况数据聚类方法检测城市交通拥堵点[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14(6):775-780.
[10] 雷东升, 诸彤宇. 一种基于实时路况信息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C]// 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 2008.
[11] 刘志刚, 申金升.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博弈分析[J]. 城市交通, 2005, 3(2):63-65.
[12] 郭继孚, 刘莹, 余柳. 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 城市交通, 2011, 09(2):8-14.
[13] 戴东昌, 蔡建华. 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J]. 求是, 2004(23):61-63.
[14] 许光清. 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及其政府解决方法初探[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4):129-136.
[15] 李向朋. 城市交通拥堵对策——封闭型小区交通开放研究[D]. 长沙理工大学, 2014.
[16] 祝付玲.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东南大学, 2006.
致谢
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本科学习即将告一段落,回顾四年的学习时光,点点滴滴,涌上心头,百感交集。在这座知识的城堡里,我得到了老师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本人在此向所所有支持、鼓励和帮之我的老师、同学、校领导致以我最真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毛晨蕾老师。从论文选题、开题到准备答辩的每一个环节,老师始终都给我最悉心的指导,为我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感谢邮储银行新建支行领导和员工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没有你们我难以完成本篇论
文,谢谢!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没有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无法完成学业,也无法完成论文。再一次感谢所有的老师和朋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