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 四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题共8页,五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120分,卷面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评价 评卷人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洗濯(dí) 喑哑(ān) 断壁残垣(yuán) ... B. 伫立(zhù) 发怵(shù) 面面相觑(qù) ... C. 襁褓(qiánɡ) 栈桥(zhàn) 顶礼膜拜(mó) ... D. 剽悍(piāo) 纤绳(qiàn) 弃弓绰刀(chāo) ...
2.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 筹划 一愁莫展 纯粹 出类拔粹 B. 浮躁 口干舌燥 题词 题纲契领 C. 耻辱 人所不齿 真谛 根深蒂固 D. 端祥 详略得当 娇柔 矫揉造作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般人都有很隐秘的“心理缺陷”——害怕见大人物。见了大人物就手足无措,张.牙舞爪,甚至还要浑身发抖。 ...
B.家长对孩子们的关心真是处心积虑、无微不至。 ....
C.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布袋里,然后将信....件递给他。
D.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声名显赫的小人物,在他身上,却拥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可贵....品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用“爱国”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网络水军”或”网络推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群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警惕与注意。
D.昨天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并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全景照片,至此,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
初四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8 页)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困于心衡(“衡”通“横”,梗塞,不顺)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B.叶徒相似,其实(副词,原本、原来)味不同。(《晏子使楚》) .. C.薄(迫近)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 D.不足(不值得)为外人道也。(《曹刿论战》)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诸葛亮的《出师表》选自《三国演义》,“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B.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抒发了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
C.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闰土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呐喊》。 D.《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文章先抑后扬,对托尔斯泰外貌的真实刻画是为了在下文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茨威格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7. 依次为下面文字横线处填入相应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马航失联后,多国参与搜救,并不断扩大搜索范围。根据国际惯例, ,国内主要使用行政手段解决赔偿问题,而国外多是等到调查结果公布后,才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赔偿问题。
① 客观公正的调查分析是责任归属、纠纷处理以及补偿分配的基础。 ② 空难发生后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分析并公之于众。
③ 国外很多重大事件的赔偿往往旷日持久,原因就在于赔偿必须以相关调查结果作为依据。
④ 而在我国发生空难后,中国航空公司会尽快办理殡葬程序并迅速做出赔偿。
A.①④②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 默写填空。(7分)
(1)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2)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3) ,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4)《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有分量,想象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 , 。
(5)**总书记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 ”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评价 评卷人 初四语文试题第 2 页(共 8 页)
9. 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完成诗后赏析题目。(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欣赏诗歌可以从品析字词入手,请简要赏析诗中加点的“争”“迷”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醉猩著屐
①②
猩猩在山谷,行常数百为群。里人以酒并糟,设于路侧。又爱著屐。里人织草为屐,
③
更相连结。猩猩见酒及屐,知里人设张,则知张者祖先姓字,及呼名骂云:“奴欲张我,舍尔而去。”复自再三,相谓曰:“试共尝酒。”及饮其味,逮乎醉,因取屐而著之,乃为人之所擒,兼获,辄无遗者。
乌说
④⑤
乌于人最黠,伺人音色而异,辄去不留,虽捷矢巧弹,不能得其便也。闽中人狃乌性,
⑥⑦
以谓物无不可以性取者。则之野,挈罂饭楮钱,阳哭冢间,若祭者然。哭竟,裂钱弃饭而
⑧
去。乌则争下啄。啄尽,哭者复立他冢,裂钱弃饭如初。乌不疑其绐也,益鸣争,乃至三、
⑨
四,皆飞从之。稍狎,迫于罗,因举获其乌焉。
今夫世之人,自谓智足以周身,而不知祸藏于所伏者,几何不见卖于哭者哉。其或不知周身之术,而以愚触死,则其为智,犹不若乌之始虚于弹。
【注释】①里人:当地人。里,古代居民组织,秦时以25家为里。糟:酒糟。 ②屐:木底有齿的鞋
子。这里指草鞋。 ③设张:设置诱捕的机关。 ④便:机会。⑤狃:熟习。⑥挈:提。罂饭:一罐子饭。楮钱:纸钱。 ⑦阳:通“佯”,假装。 ⑧绐:欺骗。 ⑨迫:逼近。罗:网。
⑴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逮乎醉___________ ②乌于人最黠___________ ..
⑵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2分) A.设于路侧 于厅室之东北角 B.里人以酒并糟 以中有足乐者 .... C.则之野 公将鼓之 D.若祭者然 若为佣耕,何福贵也 ....⑶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乃为人之所擒,兼获,辄无遗者。
⑷《乌说》体裁属于古文体_____,我们学过的该文体文章有______________等。(2分) ⑸ 本文通过写猩猩和乌鸦最终上当受骗的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评价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周国平
⑴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
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现在
初四语文试题第 3 页(共 8 页)
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
⑵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样你就是一个在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有了享受人生主要的、高级的幸福的能力。
⑶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⑷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我觉得特别傻,而且很痛苦,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
初四语文试题第 4 页(共 8 页)
不要去瞎想了。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上的人性禀赋发展得好一些,这是你能够做主的,你把功夫下在这里就行了。至于优秀了怎么样,有没有机会让你的优秀得到展现,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最多适当留心就可以了。这样来定位,你的心态就会非常好。你的力气花在了优秀上,这个力气是不会白花的。你把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在那上面没花多少力气,那么,这些名啊利啊,如果你得到了,当然很好,对于你是意外的收获,你比那些孜孜以求才得到的人快乐多了。如果没有得到呢,也没什么,反正你在那上面没花力气,种瓜得瓜,不种就没得,很公平嘛。
⑸其次,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在历史上,有相当一些优秀的人,比如有些创作了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作家,生前很不成功,他们的名声是死后才到来的。他们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创造的一生,和那些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相比,谁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成功?历史已经做出了结论,我们每个人凭良知也可以做出结论。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如果他又把外在的成功看得很重,就只能
初四语文试题第 5 页(共 8 页)
是靠庸俗的手段,工于心计,巴结奉承。最后,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当个小官呀,发点小财呀,在素质类似的一伙人中比较吃得开呀,在那里沾沾自喜,可是你站在上面俯看他一眼,他真是个可怜虫,他的人生毫无价值,他的人生是失败的。
⑹最后,我相信,在开放社会里,一个优秀的人迟早有机会获得成功的,而且一旦得到,就是真正的成功,是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成功,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当然,开放社会是一个前提,在封闭社会里就不行。比如改革开放前,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单位里,命运由长官意志决定,上司不喜欢你,你再优秀也白搭,怀才不遇、抱恨终身的人多了去了。不光是单位,整个国家是封闭的,关起门来搞政治运动,枪打出头鸟,优汰劣胜,优秀者遭扼杀。今天这个时代仍有种种毛病,但是和以前比,毕竟开放得多了,
优秀者获得成功的机会多得多了,这一点无人能够否认吧。
(摘自周国平新浪博客)
11. 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2分)
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2分,要求符合文意)
初四语文试题第 6 页(共 8 页)
12. 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12. 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人生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是成功的;一个优秀的人迟早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是真正的成功,是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成功,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3分,没有概括或不够全面,酌
情扣分)
13. 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请试举两例做分析。(4分)
13. 道理论证:文章引用荀子说的话来论证优秀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这一观点。 正反对比论证:文章用创作了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作家,生前的不成功,和那些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相比,论证了优秀者的成功使得人生更有价值、更成功。(4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14.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怎么做才是“优秀第一,成功第二”呢?请结合实际加以阐述。(3分)
14. 言之有理即可(观点正确1分,阐述具体1分,有实例1分共3分)
初四语文试题第 7 页(共 8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祖母与鸡 凌鹰
(1)我的祖母是位没有缠足的大脚板女人,她在80岁以前还经常到镇上去卖鸡崽。那座小镇离我的家乡有10余里,从这一点可以充分证实,祖母在80岁以前是很健康的,她生命的大树上似乎还没有黄叶。
(2) 祖母总是在立春就开始将我们家里的破箩筐、破篓子和烂草席找出来洗净,并放在冬天的阳光下晒一两天。待春天一到,她就在破箩里破篓子里垫上稻草,铺上草席,精心制做孵鸡用的“抱鸡窝”。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将孵化雏鸡说成“抱鸡崽崽”,叫孵化雏鸡的母鸡为“抱鸡婆”。那些被祖母一把米一把糠喂大喂肥的“抱鸡婆”似乎很有灵性,它们一见祖母做好了“抱鸡窝”,窝里放好了蛋,就一路欢唱来到祖母身边。于是,祖母就将这些骄傲的“产妇们”抱到那简陋的“产床”上,让它们用体温细心地孵化祖母酝酿了一个冬天的期待和希望。
(3)春天的气息就那样从我家老火砖屋的木格窗口流进来,让我的老式房屋里充斥着一股暖意,这暖意像温水一样浸泡着我祖母从冬天带来的那串希冀。半夜里醒来时,我常
初四语文试题第 8 页(共 8 页)
常看见祖母手拿一盏煤油灯蹲在“抱鸡窝”旁边小心翼翼地翻动那些鸡蛋,而窝里的“抱鸡婆”则很默契地移动身子,发出轻声的、欢快的呻吟。也有些“抱鸡婆”在祖母翻动鸡蛋时猛然在祖母的手背上啄上一两口,不知是反感祖母在午夜惊扰了它们的美梦还是担心祖母捡走了鸡蛋。
(4)就在那种暖融融的春意中,一只只鸡崽破壳出世,这些毛绒绒的、还沾着几缕血丝的小生命就像春天的一朵朵花蕾,在祖母的心里慢慢地开放。往往是三五天后,祖母就开始将这些鸡崽装进一个同脸盆一样大小的圆形竹笼里,提到镇上去卖。祖母卖完鸡崽总要买些油条、包子回来给我和弟弟吃。秧李上市的时候,祖母还会买回一些秧李让我们尝鲜。那时吃油条、包子、秧李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奢侈的事。因此,每次祖母去卖鸡,一到吃晌饭的时候,我和弟弟就站在我屋门前的枣子园边盯着祖母回家的那条路,没有看见祖母回来我们就不回家,一见祖母从对面岭口出来,我们就欢跑过去争抢祖母手里的鸡笼子。有一次,祖母分别给我和弟弟每人买了一件“海魂衫”。一年四季都穿家织粗布衣的我,在穿上“海魂衫”的那一天不知有多神气!那是我从出生以来穿的第一件从商店里买回来的衣服。这件衣服从那天起一直就穿
初四语文试题第 9 页(共 8 页)
在我的身上,装饰着我的精神与魂灵,让我终生也脱不下来。
(5)祖母总是那么富有生气,她一早踏着春天的露珠去赶集,中午或下午又披一身春天的阳光安然无恙地回到家里,那双大脚板帮助她走稳了她80岁以前的每个人生岁月。80
岁以后的祖母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衰老了。
(6)这时,我已不再是那个站在枣园边翘望赶集回来的祖母给我买油条、包子、秧李的那个小男孩,而成了一个在人生的海域打捞星辰明月的流浪水手。祖母是为我而突然衰老的么?抑或是生命轮回的路上注定每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刻必然要背负那一轮凝重的夕阳?
(7)阳光总是那么璨然,夕阳总是那么凄美。若是有机会再选择一个春天的正午站在屋门前的枣园里,我还能看见祖母翻过那座小山岭走进我的家园么?
15.“抱鸡崽崽”前后,祖母做了一系列的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些细节。(4分)
①立春后,祖母洗晒破箩筐、破篓子和烂草席 ②春天一到
垫上稻草,铺上草席,制作孵小鸡用的“抱鸡窝”。③放上鸡蛋之后,祖母把鸡抱到“抱鸡窝”上。④不分昼夜地翻动鸡蛋使鸡蛋
初四语文试题第 10 页(共 8 页)
受热均匀。(4分,意思符合即可)
16. 文章为什么几次提及祖母的“80岁以前”,联系上下文简述其作用。(3分)
16.80岁之前祖母的健朗和下文80岁以后祖母的祖母的衰老做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爱意和怀念之情。(3分)
17. 下列句子很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 春天的气息就那样从我家老火砖屋的木格窗口流进来,让我的老式房屋里充斥着一股暖意,这暖意像温水一样浸泡着我祖母从冬天带来的那串希冀。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到来的给老屋带来温暖,也表明了祖母的的希望在这温暖的春天里越来越近。
② 这件衣服从那天起一直就穿在我的身上,装饰着我的精神与魂灵,让我终生也脱不下来。
②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情感充沛。那件衣服象征着祖母的
慈爱,这份爱一直延续在我的生命里,让“我”一辈子都从内心感觉温暖。(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若是有机会再选择一个春天的正午站在屋门前的枣园
初四语文试题第 11 页(共 8 页)
里,我还能看见祖母翻过那座小山岭走进我的家园么?”这句话包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8.作者通过假设,表明怀念幼年时等待祖母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祖母深深的爱意。(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3分)
19.“80岁以后的祖母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衰老了。……”请大胆发挥想象,结合文中的一些标志性特点(如大脚板),用生动的文字文字刻画与描绘祖母此时的形象。(50字左右)(4分)
19.(4分)字数足并描写出祖母衰老情态2分,语言生动传神1分,能结合原文细节1分。 评价 评卷人 0
四、综合性学习。(6分)
20. 语文教材编订委员会在征询选入作品意见时发现,许多青少年读者与中老年读者对我们著名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作品有许多不同的意见,经统计,表格呈现如下。 调查人群 喜欢他的小说 青少年读者 初四语文试题第 12 页(共 8 页)
喜欢杂文 喜欢他的散文 喜欢他的诗集 10% 30% 5% 55% 中老年读者 25% 56% 10% 4% ⑴阅读表格,请用常见的说明方法表述表格中反映的情况。(50字左右)(3分)
(1)(3分)抓住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至少一种说明方法。(3分,方法1分,分析1分,结论1分)
⑵作为一位即将面临成年的热血青年,结合当今社会主题——实现“中国梦”的蓝图中,你能从鲁迅的作品中吸收到哪些有益的精神食粮,请你结合具体作品谈自己的一点感受。(3分) (2)结合作品,能谈自己从作品中受的启迪。(3分,作品1分,启迪2分)
五、写作(作文50分+卷面5分)
21.“我们”一个熟悉又亲切的称呼。共同的经历、爱好、情感等等凝聚成了不可分割的“我们”。
请以“我们, ”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初四语文试题第 13 页(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