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思课堂”的基本内涵及操作
作者:顾大权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18年第09期
[摘; 要] “学思课堂”基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代仍具有指导意义. 探索“学思课堂”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和课程设计理念. “学思课堂”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能扩大“学思课堂”产生的影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思课堂;基本内涵;模式建构 “学思课堂”的基本内涵
“学思”源自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解释为:如果只学不思,即学习不经过思考便加以分析、整理、引申、归纳,所学虽多,也必然茫无所得;如果只思不学,一天到晚冥思苦想,思之虽勤也只能是空想,毫无用处. “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升华,两者兼得就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重新建构,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把握住知识的核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思课堂倡导“学”和“思”. “学”是主体,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主动学习;“思”为主线,“思”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思考. 只有思考,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素养. 学思课堂主张“温故、知新、学思、笃行”,源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这里的“学思”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入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新知识、习得新经验,通过巩固、强化,达到知识的理解、迁移甚至创新;在思考总结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能力,培养数学创新精神. “学思课堂”的核心价值
学思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强调学生主动“学”,即由传统的教师“教”的课堂变为学生主动“学”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此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微探究”是主要的手段. “微探究”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完善的过程,经历真正的思维活动. 学思课堂另一方面是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 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可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恰当情境,让学生思考后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弄清知识产生的来源,使学生对知识的产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知识生成环节,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知识,掌握数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创新能力;在知识巩固环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思课堂”的模式构建
学思课堂基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心理学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主要由“温故”“知新”“笃行”三部分构成,“学思”则贯穿这三个环节.
温故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80%左右的学生,“故”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故”可以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生的经验,这个经验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和思考经验. 温故的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故”的设置要适合后面的探究学习,要考虑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形成过程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和积累的活动经验.
知新环节是在温故的基础上经历观察、猜想、交流、验证等学习活动生成新知. 探究生成是知新环节的主要特征,“微探究”是知新环节的主要手段. 知新的过程通过探究学习得到,比接受学习得到的更为印象深刻.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诱导、启发,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课堂气氛的营造者. 教师要把握启发的时机,避免学生失去“发现”的机会,也要避免学生长时间处于无助状态. 知新的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积累数学研究的活动经验,体现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笃行环节是在知新的基础上,通过巩固、强化等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笃行环节要体现双80%的要求:例题的设置要面向80%左右的学生,要保证学生能掌握80%左右的核心知识.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试题应能让学生对新知加以辨析,避免可能发生的错误,应能强化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积累学习经验. 例题、习题的目标定位要准确,针对性要强,要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要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知巩固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精神. 学思贯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思考,学生能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弄清知识产生的来源,能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通过思考,学生能辨析新知,弄清新知形成的思路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通过思考,学生能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通识通法,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核心.
“学思课堂”的典型案例
下面以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九年级下册“7.1 正切”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学思课堂”的教学流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正切是函数的延续,它揭示的是角度与线段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用符号表示的一种函数,是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究. 正切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 正切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三角函数,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感悟、体验正切的切入点、正切的形成和正切的应用. 本节课作为章节的起始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函数,另一方面,其能为学习正弦、余弦积累经验.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理性思维的方法、习惯和深度都不够完善.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和归纳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归纳出所观察现象的本质特征,总结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从而获得正切函数的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