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No.1. 2011Sum 103
歌剧中宣叙调的演唱分析
刘运龙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周口 466000)
摘 要:宣叙调是歌剧演唱的组成部分,但最初的宣叙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是一种演唱形式。在歌剧演唱中,宣叙调的演唱是不能回避的。尽管它没有咏叹调那样优美,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它的价值必须得到应有的承认和重视,应把它当作完美的歌剧艺术中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宣叙调;歌剧艺术节奏;调式;调性;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1)01-0061-01
目前,在我国的歌剧表演和学习声乐的人中,更多的是以咏叹调的演唱和训练为主,并很难接触到各种多样化的宣叙调形式。大家都认为宣叙调最常见的是作为咏叹调的引子,或是仅仅起到了叙述情节与动作,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那么在演唱技巧方面也应该是处于次要的陪衬地位,因此也就无法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和训练。我们有必要对其演唱的规律、对其发生发展各个方面的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改变宣叙调现在这种低水平状态。
一、宣叙调在音乐表现手段方面的特点
宣叙调在节奏、节拍方面,绝大多数是比较自由的,不同长度的音符、休止符的各种可能的基本组合或特殊形式的组合所显示出的规律性、循环性都不及咏叹调清晰、易于感受和把握。在音高方面主要是以模仿或是强调语言中的自然音调为基本特点,不同国家的语言都会有不同的演唱处理。而我们目前所涉及到的作品除了有意大利语,还有德语、法语等等。除语言的自然音调外,宣叙调在音高方面、进行方向、音程跨度、调式调性的类别与色彩、调式调性的转换手段与关系等问题也值得重视与研究。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对作品的演唱产生一定困扰,有的甚至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另外,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作曲家所写的宣叙调,我们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一缺点特别是在掌握和涉猎乐曲数量和流派较少的青年歌唱者和学生中更为突出。尽管上文所说的宣叙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但仍不能得出这种体裁在音乐表现方面具有单一性的结论。根据歌剧剧情发展的需要或便于前后段落的连接与转换,宣叙调同样也可具有诸如叙事性、抒情性、诙谐性等不同的特点体现。由于宣叙调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对于这类体裁的演唱、教学和研究也往往是被动的、粗糙的、缺乏条理的。
1.纯宣叙调
这类宣叙调几乎是半说半唱的表现形式,强调了语言或诗句中的自然音调。突出其中的轻重音,而节奏的快、慢、疏、密和音调的高、低变化缺乏旋律性的特点,语言中的音节与旋律的音高和节奏的时值都相对简单。差不多是一个音对一个音节,或几个字用一个音高演唱出来,而且速度可以自由变化,伴奏多采用持续的和声衬托声部或是几个简单的和弦。如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第十六景,这首宣叙调是由剧中人物费加罗、罗西娜、巴托洛、伯爵共同演唱的。
2.带乐队伴奏的宣叙调
这一类型十分明确的是用乐队来伴奏的。这类宣叙调在音节与音高、节奏关系方面更加旋律化,有时也可能出现一字数音的情况。即使是仍然采用长短的和弦作为衬托或间奏,但乐队伴奏的分
量加重了,并且有时也有乐队片段出现在语句停顿之处。例如比才的《卡门》第一幕第三曲,是由剧中人物阻尼加和唐何塞演唱的宣叙调,从中可以看到旋律的节拍虽然也采用了四分之四的拍子,但仍缺少重音循环规律,节奏方面比纯宣叙调丰富了一些。
3.上板宣叙调
这一类宣叙调更加旋律化,但是宣叙的性质是主要的。与前两类不同的是乐队部分已不再是持续的和弦了,而是具有音型化的伴奏。这时演唱者必须十分准确地把握节奏和速度,不能作自由的更改。如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第二曲。这段宣叙调前半部分旋律较强,各个句子能连成一气,节奏上起拍点不一致。
三、宣叙调在调式、调性方面的特点
由于宣叙调在歌剧中的引导与铺垫作用,因此在调式、调性方面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1.单一的调性关系
在这个类型的宣叙调中,旋律可能会出现调式的变化或离调,但是从头至尾都基本保持在一个调性中,在节奏等方面仍保留宣叙调的基本特征。如马斯内的《曼侬》中的加沃特舞曲,这段宣叙调是G大调,在后面出现了平行小调的离调。
2.近关系调的调性关系
这种调性关系的宣叙调从开始到结束是经过一个或多个调性转换的过程,但都保持在近关系调的范围内,转调的手法比较简单。如威尔第的《埃尔南尼》中的“快逃走吧”。这段宣叙调从降E大调开始在后面转换到f小调又返回降E大调。在第15小节又转为c小调,最后在25小节进入后面咏叹调的主调性降B大调。尽管涉及了多个调性,但都是近关系调之间的转换。
3.较远关系调的调性转换
这种调性关系的宣叙调,在调性关系、转调手法方面,都要复杂一些。其中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开始调性与结束调性是较为疏远的关系调。不同的宣叙调类型也可以有相互过渡的组合。高水平的演唱,不仅是技巧与情感的高度结合,同时也是艺术中的谐和、对称、平衡的美的体现。特别是在规模较大的、不同的体裁、音乐性格和复杂多变的内容交替、组合的情况下,歌唱的整体感、统一感、连贯感尤为重要。然而这一切应该也必须建立在扎实的音乐修养之上,建立在系统深入的分析理解之上。愿宣叙调这常青的绿叶伴随艳丽的咏叹调为声乐艺术增添无限魅力。
二、宣叙调在节奏、节拍方面有三种类型
参考文献: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李维勃.西洋声乐发展概略.世界图书出版社.
The analysis of Recitative Sings in opera
Liu Yun-long
(Zhoukou Normal College,Zhoukou Henan,466000,China)
Abstract: The recitative is part of an opera singer, but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recitative is an independent, is a singing form. In the opera singer, the recitative singing can not be avoided. Although it is not as beautiful arias, it will not impress people, but its value must be given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it should be perfect as part of the opera art.
Keywords: recitative opera rhythmic tuning tonality; opera; Analysis of concert
[责任编辑:李 微]
收稿日期:2010-11-14
作者简介:刘运龙(1988-),男,江西大余人,从事音乐方面研究。
万方数据61
歌剧中宣叙调的演唱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刘运龙, Liu Yun-long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UAMJUSI EDUCATION INSTITUTE2011(1)
1.杨儒怀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2.李维勃 西洋声乐发展概略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msjyxyxb201101047.aspx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