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MUSIC
运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分析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冶
刘嘉馨摇崔摇颖
[摘摇要]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潮流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我国唯一一个彝族自治乡,且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阿妹戚托冶的发源地,“阿妹戚托冶作为贵州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贵州彝族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冶,文章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阿妹戚托冶的来源以及表演形式;第二部分从动作形态中分析了“阿妹戚托冶的几个典型舞畴;第三部分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别从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最后分析了自然环境因子对“阿妹戚托冶的影响。“阿妹戚托冶这一民族舞蹈文化历经一代又一代彝族民众的传承、凝练、创新、发展才奠定了今天的成果,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更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弘扬创新。
[关键词]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舞蹈生态学方法[中图分类号]J705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1-0106-03
一、什么是“阿妹戚托冶
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姑娘出嫁舞冶,是彝族姑娘在出嫁之前,同族以及邻寨姑娘们分别到来为新娘送行,在与新娘分别的时候,女伴们纷纷表达出依依不舍的感情。同时也是祝愿新娘嫁到婆家一切美好顺利而跳的舞,俗称“跳脚舞冶,也被称为东方“踢踏舞冶[1]。“阿妹戚托冶是在彝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并成为当地族人日常的生活方式,保持历史上最原生态、最本土的艺术形态展示,更是彝族文化历史的产物和表现。
二、“阿妹戚托冶的舞蹈表演形式
队形,八人、十二人、十六人不等为一组,“阿妹戚托冶主要的舞蹈表现形式是以脚为主要载体,脚上的踢、悠、踏、胯等动作显得尤为突出,队形呈直排或呈圆状,姑娘们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击地面,或用脚底相互撞击,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啪、啪、啪冶响声。表演者在律动中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体会到生命的意义,进而达到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也可让其身心愉悦并产生相互之间平常没有的情感表达,所以人们把“阿妹戚托冶称为“东方踢踏舞冶。
三、从动作形态分析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冶
典型舞畴分析
“阿妹戚托冶的表演形式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表演舞蹈的场地一定要在新娘家中的弄堂里,表演者必须以偶数组成“阿妹戚托冶是彝族的一只原生态群体舞蹈,是一种在不需要任何音乐伴奏的情况下进行的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冶翻
[收稿日期]2018-10-20
[作者简介]刘嘉馨(1997—摇),女,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崔摇颖(1995—摇),女,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106
(长春摇130117)
刘嘉馨摇崔摇颖:运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分析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冶
呼吸型节奏型音乐
典型舞畴
显要部位及其动作流程次显要部位
道具
备注
步伐脚
步伐类型抬跺步
自然型
无音乐(但表演者跳舞时会哼唱当地民谣)
xxxx跨步幅度小跨度等距
重心状态顺边重心左右倒脚
流程走向上下
质感轻松愉
膝盖颤膝律动,上下颤膝舞者手拉手,跟着身体律动
无
悦
由此,从以上舞畴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阿妹戚托冶的动作是带有颤息律动,整体情绪轻松愉悦。
呼吸型节奏型音乐
典型舞畴
显要部位及其动作流程次显要部位
道具
备注
步伐脚
步伐类型内外抬腿步
自然型
无音乐(但表演者跳舞时会哼唱当地民谣)
xxxx跨步幅度中跨度等距
重心状态顺边重心左右倒脚
流程走向斜上
质感轻松活
动力腿抬腿时,主力腿脚下点动,内外点动
舞者手叉住腰部,身体跟着节奏律动
无
泼
由此,从以上舞畴分析可以看出“阿妹戚托冶是轻松活泼的,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呼吸型节奏型音乐
典型舞畴
显要部位及其动作流程次显要部位
道具
备注
步伐脚
步伐类型开荒步
自然型
无音乐(但表演者跳舞时会哼唱当地民谣)
xxxx跨步幅度大跨度等距
重心状态前脚重心左右倒脚
流程走向斜下
质感强劲有
双手类似开垦地的动作,从上到斜下砍下去
前脚中心出去,后脚快速抬起
无
力
107
当代音乐·2019年第1期
由此,从以上舞畴分析可以看出,“阿妹戚托冶源于生活,它所有的动作以及动率都是平常的日常生活,然后把它升华舞蹈化,能看出来三宝彝族乡村民非常热爱生活。
四、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冶
1郾三宝彝族乡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宝彝族乡是贵州晴隆县的南部,距离县城大约40公里,在20世纪90年代撤建并入鸡汤镇,1996年2月28日建乡,
共有1017户4414人。历史上三宝彝族乡就一直属于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经济建设前,由于高山地远,乡政府不通路,没有电,没有集市,当地的乡民想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都要到20多公里外的鸡汤乡的集市上购买,所有的进出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大部分彝族人民都生活在贫困中。后来,政府认识到,要致富,先修路,才有了今天的二十四道拐。所以,想要到达晴隆县,就要经过晴隆县最有名的二十四道拐,这是一段有二十四道弯的公路,盘旋于晴隆山脉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2郾社会文化环境对“阿妹戚托冶的影响
三宝彝族乡历史上就一直属于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村子如果连日常生活都
成问题的话,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除正常生活之外的娱乐活动。也正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偏远,生产、生活和经济贫困等制约因素,致使“阿妹戚托冶销声匿迹。因为经济条件的落后,也使得“阿妹戚托冶沉没,时间长达二十年。所以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同时保护原生态舞蹈,让它一直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五、从生态环境分析彝族舞蹈阿妹戚托
1郾三宝彝族乡的生态环境
三宝彝族乡地处晴隆县东南边界,距离县城46郾03公里,海拔1400~1800米,属于少、边、远高寒山区,三宝乡山清
水秀,山山树成林,处处竹成箐。三宝乡海拔高,雨水多,水资源丰富。三宝乡村民有种树、护树的传统,每家每户村民都有林地。就这样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并拥有“这里风景独好冶的美誉。三宝彝族乡的经济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养殖业主要养鸡、养羊等。三宝彝族乡多为木柱茅屋瓦舍,风情婀娜多姿,但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现代混凝土建筑风格的影响,彝族传统的木柱茅屋瓦舍逐渐消失。舞蹈“阿妹戚托冶、森林资源和丰富的水资源也被命名新三宝,以打造“新三宝冶作为彝族人民的“镇山之宝冶,传之后世,留名千古。
2郾生态环境因子对阿妹戚托的影响
阿妹戚托和三宝彝族乡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三宝彝族乡是晴隆县的一个边远乡镇,因为它距离县城大约
40公里,盘山的公路弯弯曲曲,上山时村民一定会经过弯曲盘旋的二十四道拐,上山时会很累,村民们的腿部力量一定是不断站直弯曲向前迈步,因为上山时有坡度,所以在迈步的过程中会形成蹲起的动率,所以在“阿妹戚托冶里所有的动作中都是加有颤息的动律,因为三宝彝族乡的生态环境以及地理位置,他们种植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所以乡民们每天都要耕种、干农活。因为这些生态环境的因素,所以“阿妹戚托冶里的所有舞蹈动作都来源于生活,舞蹈共分为12小节,在12个基本动作里,表现了彝族人民在农业农村生活中的插秧,收工洗脚,喂狗饭,转来转去,转去转来踢板壁等动作和表现内容,其中“开荒地冶和“探路步冶是“阿妹戚托冶的基础舞步[2],该舞步清晰地展示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民俗风格。由于三宝彝族乡的风土人情,跳“阿妹戚托冶的舞者穿着的服装很漂亮,整体看起来很壮观也很美观。
结摇语
的生产生活中,是彝族人民智慧的升华。“阿妹戚托冶源远流长、风味纯朴,不仅彝族人民喜爱,也更是其他民族喜闻乐见的舞蹈,并同时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是彝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舞蹈的瑰宝。在分析这篇论文的同时,发现了原生态舞蹈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有多么的重要,它不应该被人们遗忘或是抛弃,它是最令我们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所以,保护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冶,对于研究发展彝族舞蹈,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及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均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释:
[1]杨摇军.彝族舞蹈“阿妹戚托传承问题研究———以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为个案分析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王国平.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冶体育价值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04):2.
(10):1.
“阿妹戚托冶是三宝彝族乡地道的原生态舞蹈,从这篇论文中可以看出彝族的历史文化与本土文化都源自于彝族人民
(责任编辑:刘露心)
1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