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瘾

来源:小奈知识网
 网络成瘾

面对孩子的“消极避世”,你该怎么办?

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的和习惯性的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产生强烈的依赖 ,以致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其具体表现是: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要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但失败;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如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有关网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即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恶心、燥热出汗、失眠等。长时间上网会导致正常生物钟遭到破坏,身体非常虚弱,影响大脑发育,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死亡;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越来越孤僻、自我封闭。,拒绝与人交往,甚至导致社交恐怖;过度沉溺于虚拟世界,迷失自我,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一落千丈,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网

络色情、暴力信息诱发犯罪等。

网络和电子产品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趣味性、娱乐性,深深吸引了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分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能力较差,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中,产生不良影响,陷入恶性循环。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人,电子产品或网络可能带给他一种精神上的危机和宣泄,甚至是疯狂和刺激的感觉,现在iphone、ipadde等电子产品和游戏越来越发达,很多时候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以致于脱离了现实,游离于虚拟世界里而迷失了自我。

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网瘾背后隐藏的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家庭的伤害,如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家庭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等,如果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能够比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现网瘾问题的。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相处模式,往往促成孩子瘾性人格的形成。成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所有成瘾的人是痛苦的,他们想要找个东西依附--人或者物,有的孩子选择烟酒,有的选择早恋,有的选择网络或电子产品,表面上看,成瘾的人是在主动寻找快乐

,实际上他们是在逃避,逃避学习上、生活上的压力和痛苦,通过这种依附来麻醉自己。同时孩子的网瘾和父母的拖累症相对应,先是父母影响了孩子,孩子成瘾后又拖累了父母,患上拖累症的父母又会给孩子摆脱网瘾造成困难。

人在兴奋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但这种快乐的物质不能源源不断的分泌,上网长时间的兴奋会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网后就不容易感到快乐,总是心烦意乱,想再在网上得到快乐。也就是说,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了作用,上网让快乐更加快乐,痛苦更加痛苦。然而,网络成瘾后,每天上网的时间都很长,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就会透支,感觉也从兴奋变得麻木。透支到最后,不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孩子的生活态度会逐渐变得悲观、黑暗,甚至出现变态、暴力倾向,以致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沉溺于网瘾的孩子,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就是喜欢玩游戏网瘾能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网上聊天能够满足孩子并未得到的情感交流需求,在游戏里能够找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和操纵感。

初一、高一、大一是网瘾的高危期,这些时期,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很多不适应,容易以逃避现实的方式去面对。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沉溺于网络时,不要一味责骂,而应该反思一下作为家长,是不是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网络成瘾可分为三个阶段;

1.倾向期,这类孩子正在网络成瘾的路上,他们接触游戏的时间并不长,这个时候,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会比较大,一有时间就想去上网,开始上课不听讲,成绩出现下滑趋势。针对这类孩子,家长必须学会引导,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帮助孩子走回正轨。有以下5类孩子容易上网成瘾:学习失败的孩子、学习特别好的孩子、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家庭不和谐的孩子、自制力弱的孩子。此时,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孩子身上,要反思自身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时,家长要注重亲子关系,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和看待电子产品,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和同学、老师沟通,摆脱孤独感。 2.严重依赖期

3.自我放弃期

这两类孩子与初步接触网络的孩子不同,长时间上网之后,网络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吸引力的问题了,上网已经成为了他们逃避问题的唯一平台。与其说网络吸引他们,不如说,他们依赖网络这个平台来逃避他们所面对的困难,网络游戏已经变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它,他们觉得自己无事可做,生活没有目标。对这类孩子来说,说教是没有用的,孩子其实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缺乏自控能力,已经无法自拔,所以要找到让他们堕落的原因,在心灵深处打开心结。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这种病态的家庭有理性而深刻的认识,接受给他们造成痛苦的家庭根源,同时能够客观地分析看待这件事,告诉自己:就是因为我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里,我懂得那种小孩子对家庭的完整温馨的爱的渴求,我也看到了,感受到了父母在婚姻中存在的问题,我要做的现在已经不是抱怨了,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父母这样的悲剧的发生。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自己对自己负责。

只有当他们在内心深处彻底对这样不幸福的家庭接受的时

候,改变就在慢慢开始了。当他们内心充满阳光的时候,一切都在变好,他们会发现他们拥有使命感,一个能够从心底发出使命感渴求的人,他会努力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和人生的意义,一个人,只有经过对生命的思考和体悟过生活的痛苦和迷茫,并且能够真正接受和走出来的时候,他就获得新生了。

无论是电脑、游戏、手机还是不健康书籍,给孩子带来的都是逃避问题,享受暂时喜悦的快感,对于初中、小学生来说,提醒父母去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以及整个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改变和影响特别大,毕竟他们还小,很多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但是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在他们心底其实已经形成这种判断了,或者说对这种原生病态家庭的一种消极认知,所以,要做的除了改变父母的思维、沟通方式之外,对孩子思维的改变也至关重要。要让他们理性客观地分析,能够把这种经历看做自己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避免这样的家庭悲剧的重演,让他们成为一个充满阳光的青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