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产党宣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被深入研究,不断被发掘出新的含义。我们对《宣言》的解读必须不能脱离《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还要从当今中国国情、当今时代特点出发,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解它的当代价值对有效应对来自全球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对把握和推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和谐社会 全球化 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共产主义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向共产主义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每一文本都有其特殊的现实针对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及其后果。但《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性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启示和价值。
《共产党宣言》与“和谐社会” 《共产党宣言》的大部分内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指出这些矛盾的尖锐化正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条件。但分析矛盾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实际上马克思是以一种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来分析这些矛盾的,这在《宣言》中说得很清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宣言》中不但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对于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言》虽然批判了其“空想”的缺陷,但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面。《宣言》中说,“这些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著作,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的对立。由此可见.马克思对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不但充分肯定,而且认为是“积极的主张”。
《宣言》中提到资本家们只付给工人勉强维持生存的最低工资,而资产阶级针对资本主义危机所做的调整都是徒劳,只是使危机得以累积并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并且,资本主义用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取代了一切人际关系,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家庭、农村、民族和国界,一切都在市场的作用下融为一体。然而,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调整对于资本主义本身而言貌似是非常成功的,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工人的生活水平也并非仅仅满足温饱而已。工会的发展,使得西方的工人有合法合理并且有效的维权途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让国民有足够的能力去享受他们所需要的精神生活。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也寻求社会的和谐一些欧国家此项成效尤为显著。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而采取新形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适应,使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构建一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
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反过来,人的素质提高了,会更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出满足人民和社会日益需求的物质文化财富。因此,只有协凋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才能激发整个社会活力,才能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全球化的内在因素。工厂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的利润,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和更大的市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全球扩张。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为标志,使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世界上“最野蛮的民族”都被卷进了资本主义。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这体现了各国人民的民族孤立性和对立性不断得以消除,世界终将会变的和谐起来。但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得到均衡的发展,由于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是发达国家,他们最大利益的追求剩余价值和剥削的面孔并没有改变,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凭借着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在一些“不对等”的竞争和较量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涌入,许多民族工业破产,并逐渐丧失经济主权。这将加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借着全球化把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自发性、盲目性扩散到全球,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存在金融危机隐患。
由于无产阶级受本国资本家剥削和他国资本家剥削都是一样的,失去了任何民族性,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就扩大到全球,这在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走向大联合。为此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实现那个“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就成了全世界共产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代表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
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加入WTO之后,本国经济已经完全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这也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遏制中国发展、干预中国的内政事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宣言》中谈到的“两个必然”理论与经济全球化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强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强大,在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出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容纳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能。但这都终将是过眼云烟,都是暂时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将是亘古不变的趋势。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阶段,我们承认现在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终将实现。资本主义也就是在通向共产主义漫长道路上的一段路而已,它最终将会被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所代替而走向共产主义。
参考文献:
《共产党宣旦石言》与经济全球化 朱广斌 《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万天虎 《共产党宣言》当代解读 高放
读《共产党宣言》感悟构建和谐社会 刘宇洁 《共产党宣言》的和谐理念 刘建华
《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 李娜 徐建平 祁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