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海南的快速发展,作为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海南省
的农业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而作为农业大县的临高县近年在此局势下也积极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热带特色产业,建立自己的优势产业。下面本文中结合了临高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本县的农业生产结构,并提出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临高县在农业产业上能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字:临高县 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配置
一、临高县的基本情况
(一)临高县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1、陵高县的地理位置
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西北濒临北部湾,北临琼州海峡,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 2.临高县的地理环境
临高县境内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3—24℃,1月份平均气温16.9℃,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年平均雨日为135.9天,降雨量为1417.8毫米。 (二)、临高县的自然资源
1、农林资源:本县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地理气候条件,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条件好,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是适宜种植各种作物的天然温室,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种植的热带作物有橡胶、胡椒、香茅、咖啡;种植的丰产林有小叶桉、木麻黄。种植的水果有香蕉、芒果、荔枝、龙眼、杨桃、菠萝蜜等。
2、、畜牧资源:临高县畜牧业主要有饲养猪、牛、养、兔和家禽。其中名优特产有临高乳猪、东江玉兔、南宝鸭等,尤其是临高乳猪是海南的名特产,常年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市场,是我省重要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东江玉兔是1998年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良兔种,其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高消化率等特点,营养价值居家畜肉之冠。东江玉兔可制作各式美味佳肴,已成为宾馆酒店的一道名菜,并出现了以东江玉兔命名的酒店。
3、海洋资源:临高县海岸线长71公里,海港11处,海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内陆海域5.66万亩,可利用浅海滩涂4万亩,海洋渔业资源及其丰富,发展渔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全省的渔业大县。临高县濒临北部湾渔场,鱼种类多,可捕捞量大,经济价值高,盛产马鲛鱼、鲳鱼、石斑鱼、墨鱼、红鱼、鱿鱼、海带、带子等600多种。尤其是“临高玻璃鱼”,以其透明、肉厚、味美而闻名遐迩,饮誉中外。近海海域适于鲍鱼等贝类养殖,海湾滩涂适宜养殖对虾、珍珠贝、文科哈、螃蟹、石斑鱼和黄花鱼等。内陆河瑭水库适宜鳗鱼、鲤鱼、福寿鱼、鲢
鱼、埃及瑭虱等养殖。
4、水力水域资源:大小河流68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主要河流为文澜河,全程流长86.5公里。全县水力蕴藏量达2万千瓦。全县中小型水库92宗,总库容量达800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
5、土地资源:临高县地处琼北台地,大部分土地属玄武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壤上,其次是浅海沉积和河流冲积发育而成的砂质土,土层深厚,含有机质多,土壤肥力好,非常适宜于热带高小农业发展。 (三)、临高县特色农产品 1、香蕉
2005 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 4 万亩,收获面积 3 万亩,香蕉总产量达 9.1 万吨,产值达 13130 万元。主要种植品种是巴西香蕉,种植时间为 4 — 5 月份,为反季节香蕉,收获时间为次年的 2 — 5 月份。主要种植镇有皇桐、南宝、多文、博厚、临城、波莲等镇。香蕉主要销往北方各大城市,重点是黑龙江、北京、山东等市场。 2、杂交水稻制种
临高县以 1988 年开始推广杂交水稻制种,历经 18 年春秋,制种面积以小到大,制种产量由低到高。外省委托制种单位 11 个,制种 11 个系列, 46 个组合,成为仅次三亚的全省第二大制种基地。 3、冬季瓜菜
全县的冬种瓜菜面积为 126378 亩。临高县冬种瓜菜的特点是以椒类和南瓜为主,占总面积的 76.1% ,其次是青皮冬瓜、小西红柿和苦瓜。具体是:椒类 53981 亩,占 42.7% ;南瓜 42230 亩,占 33.4% ;青皮冬瓜 6082 亩,占 4.8% ;小西红柿 4170 亩,占 3.3% ;苦瓜 4100 亩,占 3.2% ;西瓜 1450 亩,占 1.2% ;黄瓜 1095 亩,占 0.9% ;其它瓜菜 13270 亩,占 10.5 %.主要销路:椒类、小圣女果销往北方各市场,南瓜销往重庆、郑州、山东、成都等市场,冬瓜主要供应广州、上海、杭州、山东等市场,共瓜、葫芦瓜主要供应浙江、山东、杭州等城市。 (四)、临高县的优势产业
临高县盛产粮、蔗糖、鱼、瓜菜、猪、水果、盐、香茅油等,素有“鱼米之乡”美称。近年来,临高县确立“打造大农业品牌”的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种植业、海洋渔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农、渔、牧产业蓬勃发展。其名优特产临高乳猪、东江玉兔、马袅膏蟹、南宝鸭、多文空心菜、“临高红”荔枝、反季节龙眼等一直畅销岛内外。 海洋渔业资源 临高县海洋资源有
很大的优势使得此地鱼苗繁育条件好,海洋渔业资源极其丰富。 (五)、临高县的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103.4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34.08亿元,增长50%。县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1329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68亿元,增长35.2%,增速排名全省第四,基金收入6.0061亿元,增长57.19%,增速排名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50元,分别增.长15.3%和20%。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3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其他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二、临高县的农业生产结构
(一)、种植业(甘蔗、水稻等传统农业)
全镇全年水稻插种面积1 347.6 hm2,平均5 280 kg/hm2,总产0.71 万 t,产值1 40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14. 3%。近年来,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引进了优质稻和超级稻品种。甘蔗面积1 408.8 hm2,平均57 t/hm2,产值 3 774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8.2%。
(二)、林业(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橡胶树、红树林等惹到高效农业) 全镇农民有种植冬季瓜菜的习惯,将过去的“稻稻蔗”改为“稻稻菜”,2012 年全镇瓜菜种植面积 292. 1 hm2,产值 3 935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9.5%,热带水果发展势头良好。全镇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面积326.8 hm2,产量 10 201 t,产值 4 08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0.1 %,橡胶发展迅速,2012 年全镇种植面积达 1 720.6 hm2,收割1 004 hm2,产量992 t,产值2 030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22.3%。
后水湾的彩桥红树林保护区,广泛生长着大片的红树林,面积5250亩。有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有40多种,占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以上,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宝库,也是海上抵御台风和海啸的坚强卫士。 (三)、畜牧业(临高猪、东江玉兔等名特有产品)
临高乳猪是海南的名特产,常年畅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市场,是我省重要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东江玉兔是1998年从比利时引进的优良兔种,其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高消化率等特点,营养价值居家畜肉之冠。东江玉兔可制作各式美味佳肴,已成为宾馆酒店的一道名菜,并出现了以东江玉兔命名的酒店。
(四)、渔业
临高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到2013年,扶持渔民建造60艘150-300吨钢质渔船。扶持有实力的渔业公司发展西沙、南沙补给船队,开发外海作业新渔场。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精心培育一批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鼓励金融部门支持发展海上运输业,引导新盈镇、调楼镇有实力的运输船队,向岛外、海外发展运输业务,
三、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盲目性、跟风性及简单化的倾向在结构调整中,有些村委会没有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片面地强调少种粮食,多种经济作物,多数农民不知道如何调整,盲目跟着生产,致使一些农产品出现积压卖难现象。 (二)、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相对落后,影响结构调整的进程由于农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严重后,面向农村农民的信息服务工作比较薄弱,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农推广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未能满足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对技术的需求。
(三)、结构调整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因近几年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民收入不高,用于再生产的投入存在资金上的困难。
(四)、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农产品产地购销市场尚未建设,没有真正的运销队伍,每年都存在卖难的问题。
四、优化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临高县产业结构的解决对策 (1)、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正确认识。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生活中困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结构调整。 ①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市场需求量大、效益高的优质农产品和高科技产业要大力发展。而对那些市场需求量不大、效益低、有破坏农业生态平衡的农业产业要压缩或减少生产能力。
②全面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而且涉及到区域的产业结构。
③近与远期相结合的调整。近期的调整就是通过改善产品的品种质量。远期的调整就是增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2)、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资源配置,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多少确定生产规模,以避免规模过大、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农产品积压或卖难的情况发生。因此,要成立信息中心,专门收集和研究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
(3)、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挥特色农业。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能盲目服从,盲目照搬外地模式,而是要注意发挥本地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走自己的路。 (4)、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依靠科技进步是推进农业产为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一是要加强农技队伍的建设,尽快建立一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农民技术员、专业生产大户、农技企业为骨干的农业技术队伍。二是认真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良种工程”,把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三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示范引路和带动。四是大力推广科技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要引进良种良苗,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如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
(二)优化临高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建议
1、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布局认清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找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作物品种,既突出重点,又要合理的结构,坚持结构的多元化。
2、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生产者和受益者,尊重农民意愿,并不是被动的随着农民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养什么就养什么,而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教育和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3、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①抓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②加强农业科技工人专业的建设;③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④建设镇市场服务中心。
4、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进行在产品深加工,为农民提供优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五、具体的各个农业结构所采取的措施
(一)、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高质量绿色食品。力求名优产品上规模,特色产品上档次,实现产品产出效益最大化。要积极推广超级稻和水稻制种,力争把我县打造成琼北重点水稻制种基地县。糖蔗生产在种植业中要以重中之重来抓,要采取积极引进推广高产高糖优稀品种,力争高产高糖优稀品种覆盖率达100%。增加3—5个热带水果基地,特别是要培育“临高红”荔枝品牌,做大做强香蕉产业。着重做好农产品的保鲜、运销和加工转化工作,提高产品效益。
(二)、林业。坚持林业科学发展观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着眼点,加大退耕还林、海防林改造和低效林改造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要加大林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继续进行低产林、残次林改造低效林为高产速生丰产林,形成热带生态公益林、林业产业两个体系,以及浆纸林等热带速生丰产用材林商品基地。
(三)、 畜牧业。利用本地有利资源条件,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临高乳猪”、“东江玉兔”为品牌的畜牧业。。在鼓励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大型饲养基地,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临高乳猪、东江玉兔、临高鸡、南宝鸭等地方名特优品牌的开发生产并促进其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四)、海洋渔业。海洋渔业在临高县国民经济中一直占较大的比重,近时期仍是发展主要方向,要采取积极措施继续开展海洋捕捞和海淡水养殖,逐步转向“捕养并举”,增加海淡水养殖比重,形成捕捞养殖以及运销、加工转化等综合高效渔业体系。在捕捞方面,要继续鼓励和扶持渔民建造大船闯深海,积极开辟粤东、粤西和西、中、南沙等新渔场,不断扩大深海远洋作业规模,发展外向型渔业,扩大海洋渔业的经济总量。在养殖方面,要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要积极推广工厂化和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力争海淡水养殖有新的突破。在渔港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开发建设资金,重点抓好新盈渔港、武莲渔港、黄龙渔港建设,并配套建设好海产品交易市场。同时,要狠抓安全生产和渔民职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渔区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临高县农业概况[OL].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07-12-10 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07/12/42901/
[2]. 2010年海洋与渔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OL].海南临高政府门户网站.2011-02-22
http://www.lingao.gov.cn/lg/zwgk/tjxx/201102/t20110222_604453.html
[3].皇桐.做大做强做亮畜牧业[OL].海南临高政府门户网站.2012-02-28 http://www.lingao.gov.cn/lg/zwgk/tjxx/201202/t20120228_620621.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