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小奈知识网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加法”这节课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大多数学生已经会算一些简单的加法,但对于加法的真正含义未必理解的清楚,虽然初次认知加法,知识比较简单,但这对学生以后学习计算,解决问题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通过主题图,使学生通过看图,直观的可以看出合并过程,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在学生获得直观体验后,在抽象出数学符号和数学算式。再通过各种操作以及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用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计算出加法的得数并不是很难,若要真正从加法的含义去理解,并用缜密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就有些困难。因此,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以及生动课件演示,通过具体、直观的操作和演示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和“=”,学生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数一数(从1数到5; 从5数到1)

2.填一填1( )3( )5; ( )4( )

3.分一分

二、感悟新知

1.感知加法

师:同学们,看老师的右手里拿着几根铅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要求学生一起回答,同时教师板书“3”)

师:同学们再看老师的左手里拿了几根铅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学生一起回答,教师板书“1”)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手里一共有几根铅笔吗?(手做出合并的动作)用数字几来表示?

(学生一起回答,教师板书“4”)

师:有谁知道4是怎么得出的?(教师可以用刚才合并的手势来提示学生)

学生回答

师:你们真聪明,把3和1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板书“+”)

师:像这样的带有加号的算式叫做加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板书“加法”)

2.探究 5以内加法

a.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丑吗,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课件演示)

b.引导学生说出:由气球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3和1表示。

c.教师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师板书“+”。

d.引导学生数一数3和1和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说明:等于4用“=4”表示。

e.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教读加法算式

3加1等于4,或3加1得4,教师范读,学生学读,同桌之间互读。

动手操作

f.让每个学生左手拿3个圆片,右手拿2个圆片,求一共有几个圆片。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圆片合并在一起,也就是3和2加起来,写出算式3+2=5。

三.练习应用(课件演示)

四.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五:总结回顾

小朋友,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吗?我们今天收获了加号和加法,希望大家可以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将运用于生活。

六、板书设计

加法

3 + 1 = 4 3 + 2 = 5

︱ ︱

加号 等号

读作: 3加1等于4

教学后反思

用一句话评价这节课的话,我想说,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很多。首先,是教材的解读和难重点的突出。这些做得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加法的含义,教学中只是有体现,而不是重点体现,更是注重了结果的表达,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其次,是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中偏向于讲,而不是引导,以自己为中心,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应该加强引导式教学,相信学生,放开学生。最后,是语言的不规范。教学中出现了多个口语,用词不当和表述不严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