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评价结果

依据《初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分别对各年级在全县前1000、3000、5000名的人数,以及后1/3学生的平均分进行了统计,评价结果如下:

初中期末考试评价统计表 学 校 实验中学 金桥中学 二十四中 乡饮中心校 复圣中学 二中初中部 十二中 第二实验中学 英才学校 东疏学校 三 中 十一中 八 中 二十中 罡城一小 二十一中 二十五中 九 中 六 中 九年级 1 2 5 3 7 9 4 6 8 11 10 12 14 13 17 15 16 18 19 八年级 3 1 2 4 7 6 8 9 5 12 14 11 10 13 16 17 15 18 19 七年级 2 1 3 7 5 4 9 6 8 11 10 12 13 15 16 14 17 19 18 六年级 1 3 2 11 4 6 8 10 14 7 12 9 13 16 5 15 17 19 18 总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二、考试呈现的优势 1.六年级成绩比较理想

对比2017年中考,按原中考分值折算,900分以上有432人,占7.3%;800分有1550人,占26%;700分有2739人,占46%;583分有3770人,占63.3%。各分数段的比率都高于2017年中考,与2017年肥城的中考相近。

2.多数学校质量逐步提升 ⑴从全县前1000名看

对比去年的同期考试,九年级有8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乡饮中心校、十二中、三中、第二实验中学、六中、九中、八中、罡城一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乡饮中心校,提高9.9%。

八年级有10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二中初中部、第二实验中学、乡饮中心校、英才学校、九中、十一中、二十五中、实验中学、十二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二中初中部,提高5.3%。

七年级有9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三中、十二中、十一中、二十四中、罡城一小、第二实验中学、复圣中学、二十五中、九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三中,提高6.9%。

⑵从全县前3000看

对比去年的同期考试,九年级有9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乡饮中心校、十二中、三中、第二实验中学、十一中、二十中、二十一中、八中、二中初中部。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乡饮中心校,提高9.9%。

八年级有12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二中初中部、十一中、二十五中、八中、罡城一小、第二实验中学、乡饮中心校、九中、三中、英才学

2

校、二十中、金桥学校。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二中初中部,提高9%。

七年级有12个学校的比率增加,分别是金桥学校、复圣中学、三中、第二实验中学、十二中、乡饮中心校、十一中、六中、二十五中、二十四中、八中、二十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金桥学校,提高6.5%。

⑶从全县5000名看

对比去年的同期考试,九年级有9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罡城一小、十一中、十中、三中、十二中、二十中、二十一中、六中、二十五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罡城一小,提高12.6%。

八年级有10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十一中、八中、罡城一小、二十五中、二中初中部、六中、二十中、英才学校、东疏中学、第二实验中学、二十四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十一中,提高9.8%。

七年级有11个学校的比率提高,分别是第二实验中学、二十五中、六中、复圣中学、十一中、三中、乡饮中心校、八中、金桥学校、二十中、二十四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第二实验中学,提高6.7%。

三、考试反映出的问题 1.整体质量仍然滞后

按原中考分值折算,九年级在700-900分学生的比率,与2017年中考持平,但583分以上学生的比率,低于2017年中考近6个百分点。八年级和七年级在700-900分学生的比率,都比2017年中考低,而且583分以上学生的比率,分别比2017年中考低近7个、5个百分点。

2.尖子群体过小

按原中考分值折算,900分以上九年级有245人,八年级208人,七年级164人,六年级432人,都远低于2017年中考肥城800多人的数量。

3

800分以上九年级有1130人,八年级有1119人,七年级1056人,六年级1567人,也远低于2017年中考肥城3000多人数量。

3.校际差异较大

一是总分的差异。九年级总分平均最高的是金桥学校,为372.63分,最低(六中)为219.38分,相差153.25分。八年级总分平均最高的是金桥学校,为447.12分,最低(六中)为271.63分,相差175.49分。七年级总分平均最高的是金桥学校,为385.96分,最低(六中)为223.65分,相差162.31分。六年级总分平均最高的是实验中学,为428.13分,最低(九中)为236.76分,相差191.37分。各个年级的总分平均分相差都在150多分以上。

二是尖子生的差异。在全县前1000名学生中,九年级比率最高的是实验中学,为26.26%,最低(六中)为2.14%,相差24.12%。八年级比率最高是二十四中,为24.53%,最低(罡城一小)为0,相差24.53%。七年级比率最高是实验中学,为29.05%,最低(六中)为1.45%,相差26.15%。六年级比率最高是实验中学,为45.11%,最低(九中)为1.11%,相差44%。各年级优秀生的比率相差都在24%以上。

三是学科差异。学科平均分相差过大。语文除六年级外,其它年级相差都在24分以上;数学各年级相差都在40分以上;英语各个年级相差都30分以上;其它学科相差都十四、五分以上。

4.部分学校呈现下滑态势

对比去年的同期考试,有1个学校三个年级的名次后移(东疏中学),有5个学校二个年级的名次后移(二十中、二中初中部、二十一中、复圣中学、英才学校)。个别原来优势学校,也降至下游(二十中)。

4

5.部分学校整体滞后

从评价结果看,有四个学校各个年级的名次都在全县下游(六中、九中、二十五中、二十一中)。

四、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一)要抓实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管理是形成质量的核心要素,只有抓实管理,才能形成教学的高质量。大家要强化三个方面的管理:

1.目标管理。2018年我县确立的中考目标是全市第三名。2017年普通高中招生建档线以上学生的比率达到了第三名,但700-900分高分段学生比率位居全市最后,只有大幅度提升高分段学生比率,2018年我县中考才能争先进位。各学校要将优秀生目标,细化到班级、教师、学生,用目标推动教学工作。

2.常规教学管理。常规是基础,只有抓实常规,才能确保教学的高效。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日查、周评、月考核”制度,定期组织常规检查与评价;要推行常规检查“整改问题清单”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推动常规教学不断优化。

3.过程质量管理。质量形成于过程,只有不断提高过程质量,才能确保最终的高质量。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当堂达标”制度、“周清、月考”制度,定期组织质量监测与分析工作,及时诊断教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推动过程质量不断提升。

(二)要抓实研究,向师资要质量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要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必须强化教学研究。大家要推进四个方面的研究:

5

1.中考研究。加强命题研究,把握命题方向,是提高精准训练的关键。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每周一套中考试题”制度,不仅要做,更要组织教师进行统计、汇集,统计出高频考点,汇集出每个高频考点的考查类型,让训练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2.备课研究。备课是教学的最基础环节。各学校要认真落实“三模块”备课制度,要加强“学案”设计研究,解决问题过于直观的现象,强化感知素材,为学生增加自学资源;要加强“教案”设计研究,解决内容过简的现状,强化知识拓展,将知识拓展到边到堰,不留知识盲点;要加强“训练案”设计研究,解决训练量小的问题,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细化各种训练类型,让学生体验各种解题方法。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管理,扎实推进“一课一研”制度,强化群体研讨,不断提升备课质量。

3.课堂研究。课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各学校要继续推进“课堂改革”行动,推行“每周公开课”制度,组织全员性“课堂大比武”,推进课堂研究不断深化。要解决“以讲为主”的现状,必须落实“以练为主”的原则,每节课训练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要解决“管教不管会”的问题,必须唱响“谁的达标成绩高,谁的课就好”,认真落实“当堂达标”制度,引导教师关注学习结果。

4.作业研究。近几年中考难度逐渐增加,由原来7:2:1逐步提高到5:3:2,中、高档试题比例达到50%。我县优秀生少的原因,是中、高档题不会做,不会做的原因,是训练难度不够。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的典型性。要推行“分层作业”制度,针对优秀生要强化拓展性训练,特别是加强中、高档试题的训练,每节课都瞄准中考,让难度消化在平时。

6

(三)要抓实学生,向学生要质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想不想学、有没有好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实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教育。动力源自于追求,追求来自于教育。各学校要围绕养成、责任、感恩、理想等,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用教育激发追求,用活动增强体验,不断提升学习内驱力。要积极推进“家校共育”,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2.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元,抓实班级管理,是优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唱响“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推动班主任跟上、靠上,全身心投入学生管理工作。要认真落实“班级自主管理”、“值日班长”制度,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监控,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3.优秀生辅导。2017年我县中考的短板是优秀生,700-900分学生的比率在全市倒数。只有大幅度提高尖子生比例,我县中考才能争先进位。各学校要认真落实优秀生“集中辅导”制度,针对优秀生、边缘生分别建立虚拟班级,每周拿出一定时间,集中开展竞赛性、拓展性辅导或“加餐式”训练,尽快提高优秀生比率。要建立优秀生辅导的长效机制,从初一抓起,形成四年连续跟踪的辅导机制,推进优秀生比例持续增长。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