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131
观察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
周照新,刘 淼,魏 敏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民人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6)
【摘要】目的 就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利培酮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以对比护理的模式展开,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8月所接诊60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30例,单借助利培酮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需要辅助使用氟哌啶醇展开治疗,即观察组。针对两组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 结合分析可以发现,通过对患者在治疗前后PANSS评分、HAMD评分以及UPDRS评分等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均存在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利培酮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利培酮;氟哌啶醇;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131.02
DOI:10.16281/j.cnki.jocml.2019.02.090
在老年常见慢性疾病中,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存在有极高的发生率,且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该症的临床发生率正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目前,对于该症的诱发因素临床尚无统一定论。在病发过程中患者多存在有姿势反射减少、静止性震颤等症状,将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促使其生活质量持续下滑[1-2]。目前,药物治疗为临床处理该症最为直接且有效方案。而结合实际可知,该部分患者的用药方案存在有多种,为充分确保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更需要对治疗方案持续进行完善。本次研究就侧重针对目前我院的主要用药方案(利培酮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量控制为1mg/次,每日服用一次。对于病症较为严重患者可增加为2 mg/次。而观察组在本次研究中则需要辅助使用氟哌啶醇(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准字H33020537),使用剂量控制为3 mg/次,于早晚各使用一次。在持续用药后可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针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增加,调整为30 mg/d左右,且不得超过50 mg。
1.3 观察指标在本次研究中需借助PANSS评分针对两组患者精神障碍程度进行分析,以MMSE评分针对两组患者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而精神抑郁评分则以HAMD评分进行评估,而运动功能情况则以UPDRS进行评估。同时需要对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3]。
1.4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与两组患者有关各方面数据均需要借助SPSS 19.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以x2测定,而计量数据则需要以均值±标准差进行表示,以t测定,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对比护理的模式展开,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8月所接诊60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中30例,单借助利培酮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30例则需要辅助使用氟哌啶醇展开治疗,即观察组。从患者构成可知,对照组由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7岁,平均(55.94±1.02)。而观察组则由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54.21±1.34)。以上各数据对比可知,两组患者不存在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本次对比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单使用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使用剂
2 结 果
2.1 两组恢复过程中各评分对比分析
结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PANSS、MMSE、HAMD、UPDRS评分进行统计可知,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充分证实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恢复过程中各评分对比分析(x±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PANSS
治疗前83.4±1.683.1±1.41.0780.078
治疗后31.5±1.941.2±1.811.6860.004
治疗前8.5±1.78.4±1.92.0680.523
MMSE
治疗后12.5±1.29.3±1.78.0780.002
治疗前27.8±1.926.9±1.71.0780.745
HAMD
治疗后18.5±1.521.7±1.39.0680.012
治疗前47.9±1.948.3±1.61.5740.057
UPDRS
治疗后28.8±1.633.7±1.913.0790.001
2.2 两组在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分析
结合统计可知,在用药过程中,观察组共计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睡眠增加,1例为食欲下降,1例为精神不振,而对照组则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3例为睡眠增加,2例为食欲下降,3例为精神不振,对比可知,观察组
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1,x2=11.788。
3 讨 论
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最为常见病症类型,且在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该症的临床发生率正以极快的速度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132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2 期2019 Vol.6 No.2
增加。而结合临床实际可知,该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多伴随存在有精神障碍,将进一步影响到患者健康,导致其生活质量持续下滑。目前,药物治疗为临床处理该症最为直接且有效方式,且在用药方案上存在有极高的可选择性,神经保护剂、左旋多巴制剂等均存在有极高的使用率。而按照利培酮与氟哌啶醇联合治疗的临床报道则相对较小。
其中氟哌啶醇为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类患者的主要药物,需要划分到丁酰苯类药物中,作用于患者体内后可达到对多巴胺受体进行阻断的效果。可达到对患者焦虑状态进行改善,改善呕吐等症状。此外,该药更存在有对锥体外系DA进行阻断的效果,且在用药后2小时左右,血药浓度即可达到峰值[4-5]。而从临床用药反馈可知,大剂量使用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在实际使用中需加以重视。而利培酮则为抗精神用药中新型药物 ,在药物类别是需划分到DA受体阻滞剂的范围中,针对a1肾上腺素受体存在有极高的结合性。在用药后可在2h左右使得药物浓度达到峰值,达到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各方面症状进行改善的效果。且在于5—羟色胺2A受体结合的层面,该药作用为氟哌啶醇的160倍左右,且早在邓新艳等[6]研究中已经指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该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极高的安全性,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就具体针对上述两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疾病中的具体效
果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本次研究中,按照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在病症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存在有明显优势,充分证实该治疗对策的有效性。
总之,对于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以利培酮与氟哌啶醇相结合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该类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参考文献
[1] 包 蕾.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疗效
对比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94-96.
[2] 方 琼.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临床
疗效比较[J].养生保健指南,2017,22(24):92.
[3] 曲志君,吕 品,杜莉辉.喹硫平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老年帕金森
病伴发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8):102-104.[4] 谭 剑,韩志琴,叶文莉.葵酸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s1):108-109.
[5] 穆军山,叶建新,林 航,等.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改善痴呆患者行
为症状和精神状态的临床实效性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56(2):8-10.
[6] 邓新艳.小剂量氟哌啶醇和常规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
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56(2):180-181.
本文编辑:赵小龙
(上接123页)
3 讨 论
尿液常规检验是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检验方式,其通过对尿液颜色、透明度以及成本含量、比重等情况对受检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将相关数据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2]。但是由于今年来大多数医院规模的逐渐扩大,来院进行检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医院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开始出现了问题,部分患者的检验结果与实际结果并不相符,因此临床中开始对如何提高尿常规检验的检验效果进行了研究讨论[3]。
质量控制是指为了某个工作内容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工作的效果。而在尿常规检验中实行分析前质量控制就是指在进行详细的标本检验之前,对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样本容器、患者准备以及送检时间等,进行规范化、细节化处理,要求相关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符合要求的检验前工作,以此来保证标本的质量和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尿常规检验的检验效果。在本
次研究之中,可以发现,在临床尿常规检查中标本标记不清、采集时间不足等原因是造成检验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十分有必要,控制组在实行分析前质量控制后,其尿常规检验的符合率要明显地高于常规组,显示进行实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实行分析前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检验的效果,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09-310.
[2] 刘 丹,张晶芳.检验标本分析前护理质量控制[J].临床检验杂志
(电子版),2017,6(4):701-702.
[3] 汪升学,彭佳琼.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检测的应用与价值
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81-82.
本文编辑:赵小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